第四章 婆媳之間有座橋2
100.如何搞好妯娌之間的關係?
妯娌們從各自不同的家庭中走出來,又走進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家庭,彼此間都沒有什麼了解,又由於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感情的差別,在新的環境裏,共同生活在一起,或是由於家務的分配,或是由於經濟的原因,總難免會發生一些衝突,大家都怕在一個大家庭裏,自己的地位或是名聲不如對方,而讓別人看不起,所以都會想盡一切辦法想讓自己站穩腳,這必然就會影響到別人而產生矛盾。
如果出現了矛盾,處理得好,對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會起到推動的作用,但若處理得不好,則會鬧得家裏麵雞犬不寧,小的哭,老的鬧,沒有一天安生的日子過,不僅如此,嚴重的還會吵得鄰居也不得安寧,導致鄰裏的關係惡化。
那麼,如何才能處理好妯娌之間的關係呢?
★要講禮貌,更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也許有人會想,既然都是一家人了,覺得沒有必要像在人前那樣,裝出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人,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講禮貌,講禮貌並不是裝出來給人看的。那種都是一家人,有沒有禮貌都無所謂的想法無疑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惡化,尤其對於妯娌來說,是更應該講禮貌的,大家生活在一個禮貌謙讓的家庭中,如果能夠站在自己丈夫的立場上,多替他們兄弟們想一想,給予彼此的理解和尊重,更注意彼此間感情的交流,好的家庭關係是很容易建立起來的。
★交流溝通
由於妯娌是從各個不同的家庭走到一起的,雙方都沒有什麼了解,因而,彼此間的感情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對於增進了解和加深感情是很必要的。發生了什麼事情,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商量解決的辦法,這樣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切記不可自作主張,自以為是,那樣會讓人覺得你目中無人,反而會更加深彼此間的矛盾,凡事和她商量,會讓對方覺得你很重視她,無形中,你們的距離就拉近了許多。
★真誠相待
由於妯娌是來自各個不同的家庭,生活的環境和生活習慣,所受過的教盲,愛好,情趣等等都會有很多的不同,這些都是產生矛盾的原因。完全不同的人,突然間生活在一起,發生一點兒小摩擦、小矛盾都是在所難免的。矛盾一旦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雙方都能敞開胸懷,諒解對方,以求和解。
妯娌間的相處,應該勝過親姐妹,不要計較別人的閑言碎語,更不能要求在什麼方麵都一律平等,相互間要真誠相待,不能為了一點兒小事,就到處搬弄是非,挑起矛盾,或是去找來自己的親人朋友幫忙,為了自己的一點兒私利就挑起事端,來破壞整個家庭的生活。
減少猜疑,不要過分地計較,這是妯娌間應該做到的,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像姐妹、同事、朋友一樣,共同在這個大家庭裏快樂地生活。
101.媳婦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教育的天然學校。孩子一來到人間,就在父母特別是母親的照顧、關懷、教養下成長。父母對人對事的態度,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智力與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母親接觸孩子、了解孩子、關懷孩子、教育孩子都是最多的。因此,孩子對母親的感情最深、對媽媽的印象最深。母親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掌握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
母親隻有正確地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才能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父母特別是母親要學點兒心理學知識,主要是學習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用科學的心理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敏銳地察覺到孩子的心理,父母特別是母親要善於觀察兒童的心理發展。瑞士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在其所著《與友人談斯坦茲經驗的信》中說:“任何良好的教育,母親必定能逐日地,不,每一小時地從兒童的眼睛、嘴唇、麵部判斷他心靈中的最小的變化……我決心使我的孩子們在一天中沒有一分鍾不從我的麵部和我的嘴唇知道我的心是他們的,他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我們建議父母們把每天對孩子的觀察記錄下來,堅持下去,對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與教育效果是頗有益處的。同時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征,對孩子進行早期的智力教育,使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接受多方麵的智力刺激,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多自行活動,培養獨立性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指出:“要多給兒童以自由,少給他以權利。兒童自己的事情,要讓他自己去做,少向他們提出要求。於是從最早的時候起,就應教育兒童把他的要求限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當孩子會走時,就要讓孩子多自行活動,引導與訓練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是從小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開端。在開始訓練孩子自行活動時,母親可以與孩子共同做某事,給孩子必要的幫助,逐漸使孩子自己做。有些母親總是對孩子不放心,孩子能做的事情也不讓孩子做,形成孩子的依賴心理。母親不必過多地限製孩子的活動、限製孩子獨立性的發展。同時,由於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容易形成不合群、孤僻的性格。母親要為孩子創造與別的孩子交往的條件,鼓勵孩子與別人交往,有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和處理事物的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隻能憑借自己的活動來親自進行探討,獨立思考,通過直接地接觸世界,才能真正地了解世界,才能提高活動能力與獨立性。
★加強訓練,防止任性
不少母親說自己的獨生子女有任性、固執的缺點。這些不良的心理品質主要是由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與父母經常滿足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所造成的。有的獨生子女因某種不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就大哭大鬧,母親見此心軟,遷就孩子,於是就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從而逐步形成孩子任性、好發脾氣等不良心理品質。隻要教育得當,不斷加強訓練,就能克服孩子任性等不良心理品質。
有一位妻子談她對獨生子女的教育體會時說,有一次,她的孩子在飯前要吃零食,她說這時不能吃,話還沒說完,孩子就哭了起來。她對此早有心理準備,於是就對孩子說,飯前吃零食吃飯就不香了,不吃飯就不能有好的身體,好孩子要克服飯前吃零食的壞習慣,再哭也沒用。說完就去做別的事情,不理會他。孩子從未聽見過媽媽說“不可以”,也從未見過媽媽不理他,於是便大哭大鬧。跑到媽媽麵前,又打又踢,倒在地上打滾。媽媽見到這種情景,有些心軟,想順從他,但一想溺愛孩子產生的可怕後果,就說,你不講道理就哭個夠吧,爸爸媽媽都不喜歡你這樣。孩子繼續哭鬧,媽媽仍不理睬。孩子的哭聲逐漸小了,一會兒就停止了。他第一次體會到媽媽不理他的痛苦,第一次體會到無理取鬧得不到同情,達不到不合理要求的目的,於是他站了起來,去找媽媽。媽媽看孩子不鬧了,就讓孩子與她一起幹事,孩子就高興地幹起來。這個例子說明,母愛不等於溺愛,隻要加強訓練,方法得當,孩子的任性、固執、好發脾氣等不良心理品質是可以克服的。
★發揮母愛的巨大威力
母愛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占有獨特的地位,母親教育水平高低對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與非智力發展水平都有一定的關係。很多教育學家都十分重視母愛。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寫道:“慈愛關切的母親們,我要向你們呼籲,你們能從大路上移植這裸幼苗而保護它,使他不被社會習俗的惡勢力所壓倒,當它枯死前,照料它,灌溉它……在你們的孩子的周圍築起一道護牆吧!這件事,別人可以擬定計劃,但是實現計劃的隻有依靠你們。植物的形成,由人栽培;人的形成,由於教育。”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在《賢伉儷》一書中寫道:“孩子受母親的照顧,感覺到愉快,愛的種子就在孩子的心裏發展起來……他不再哭泣了,以他明亮的目光,回答他母親的微笑,信任的種子在他的心裏發展起來了,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母親在他的身邊;他口渴的時候,她就給他水喝;他聽到母親的腳步聲,就安靜下來;他看到母親,就伸出雙手。他的眼睛注視著母親的胸脯,感到滿足,母親和感到滿足對他來說,完全是同一個東西。”因此,母親要充分認識到母愛教育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兒童身心健康地發展。
102.丈夫對婆婆言聽計從怎麼辦?
丈夫對婆婆言聽計從,就是丈夫缺乏主見,家中一切大事都由婆婆做主,自己沒有發言權。我們在心理谘詢中發現,很多家庭如果丈夫對婆婆言聽計從,婆媳一般都相處得不太好,有的還會使婆媳關係相當緊張。如果矛盾升級,最終吃虧的大多是媳婦。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丈夫沒有主見,婆婆為人又不明白,那麼媳婦就會遭殃。報刊上曾報道過很多丈夫虐待妻子的事例,其家庭關係,基本上就是上麵我們所說的這種格局。
丈夫對婆婆言聽計從,在處理婆媳關係時,媳婦應該怎麼辦呢?下麵有幾點建議:
★媳婦要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來源
首先要讓丈夫瞧得起自己,明白你在家中的地位和分量。這樣,他就是再聽婆婆的,婆婆也對你無法。當然,作為晚輩,首先應該尊重婆婆,如果自已無理,就應該主動更正,向婆婆道歉並說明情況。
★據理力爭,不要軟弱
生活中要有主見,會操持家務,如果你確實有本事,婆婆也會高興的;如果你軟弱,又沒主見,婆婆就會認為你沒多大用處,遇事也不會與你商量,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瞧不起你。如果媳婦有個性,有主見,能據理力爭,婆婆就會覺得你不是等閑之輩,日常生活中也會敬你幾分。彼此關係和諧,需要雙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寬容。明白了這些,媳婦就會明白,婆媳關係並不難相處。
★對丈夫要忠誠,要體貼
現代的婆婆雖不要求媳婦“三從四德”,但對丈夫忠誠,是絕大多數婆婆所希望的。妻子對丈夫忠誠,這符合中國的文化傳統,是一種美德,不但如此,妻子要體貼、關心丈夫,熱愛家庭,即使生活苦點,婆婆也會看在眼裏,甜在心上,認為這媳婦是個會持家、愛家的賢惠媳婦。家庭的穩定、和諧是婆婆所希望的,因為她們將這看得比錢等其他東西重要得多。如果媳婦這樣做了,婆媳關係也就不那麼難處了。
103.媳婦如何對待丈夫?
和睦相處的夫妻關係總是令人羨慕的,和諧美滿的家庭生活都是令人向往的。當沿著愛情的階梯,走進家庭生活大門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夫妻關係融洽和睦,家庭生活美滿幸福,從而解除夫妻雙方的後顧之憂,使夫妻雙方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之中。那麼,怎樣使夫妻關係變得親密無間、曆久不衰呢?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同誌根據他們生活的切身體驗,總結出“八互”,即:互敬、互愛、互學、互助、互讓、互諒、互慰、互勉。這“八互”應該成為我們處理夫妻關係的準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來加以體現:
★生活上要互相敬重,互相愛護
我國古代曾把夫妻間“相敬如賓”當作一種美德,現代人更把愛當作維係夫妻關係的一條紐帶。敬由愛而來,愛因敬更深,試想一下,夫妻間若失去敬與愛,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景況?——互相瞧不起,動輒發怒,甚至打罵,這就必然損害原有的感情。為了家庭生活穩定和幸福,夫妻間應該互相信任,說謊、猜疑必然會使夫妻之感淡薄,心心相離,家庭不和。夫妻關係一旦出現說謊,特別是那種出於不信任怕對方事先阻攔或事後指責的說謊被識破,對夫妻感情就會產生傷害。因此在生活中,當遇到關於對方的流言,你不妨把它告訴對方,使之有思想準備;假如醫生診斷妻子或是丈夫有嚴重的病情,你不妨婉轉相告以免猜測,或者要保密就做到密而不露;若是經濟上要紿自己的長輩、同輩或晚輩以資助,不妨把事拿到明處共同商量。消除猜疑心理,首先要有正確的愛情觀,既不要把愛情置於高於一切的地位,也不要把愛人視為自已的附屬。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把愛情置於共同理想上,不僅把愛人視為自己生活的伴侶,而且把愛人視作理想與事業追求上的同誌。
★工作中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能否支持和幫助愛人工作,這是衡量夫妻感情深厚與否、關係融洽與否的一個標尺。一般說來,男女雙方都有自已的工作,都有自己的難題和苦惱,都有在事業上大幹一番的願望,同時希望彼此都能夠相互支持。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應該相互體貼,詢問和幫助解決對方的難題,並設法在家務勞動和衣食住行上幫助對方,解決其後顧之憂。每對夫妻應該從家庭的具體情況出發,找出成就事業的最佳方案。如:事業上的“同一方案”,即夫妻倆設法把愛好與事業理想統一起來,比如說,把寫作當作兩人的同一誌向,或把科研當作兩人的同一攻關課題,變“並進型”為“互助型”,這樣有利於統一思想,統一時間,消除摩擦,訂出時間上的“調配方案。
★遇到困難時要互相安慰,互相勉勵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小家庭也有難以預料的困難。當困難或不幸降臨時,恩愛的夫妻絕不可互相指責,相互埋怨,更不可因一時的感情衝動拂袖而去,拆散整個家庭。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遇到困難不慌亂,以冷靜的態度和機智的方法對待和解決困難,並以暖心的語言、現實的態度穩定自己的配偶,同心同德地去克服困難。而且,作為一個正常的家庭,並沒什麼大不了的困難,隻要信心堅定,方法對頭,同心協力,任何“火焰山”都是可以過得去的。
★出現矛盾時互相禮讓,互相體諒
社會生活充滿矛盾,家庭生活也不例外。和睦的家庭並不是沒有矛盾,而是這個家庭的人會互相原諒,用微笑去解決矛盾;破裂的家庭也不是就有不能解決的矛盾,而是這個家庭的人不知禮讓,用粗暴的態度擴大了矛盾,促成了分裂。家庭的矛盾往往是由生活瑣事引起的,我們不應該糾纏一些小事,更不應該以狹隘的胸懷和不當的手法去擴大事態。如果矛盾出現了,你應該客觀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主動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並且用和藹的態度去勸說對方,這就不難化矛盾為協調,化衝突為和好,化苦惱為歡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