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站在中國股市長牛市的起點上
我們堅持對“中國超級長牛市”的判斷。中國證券市場經過2006 年曆史性的轉折之後,其長期繁榮才剛剛開始。中國股市長牛市反映 的是中國經濟的三大現象:一是人民幣升值對中國股市起到了最直接 和最重要的傳導效應,即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的全麵重估和整體升值;
二是股權分置改革給中國股市帶來的巨大的製度變遷效應,必然在市場運行中反映出來;二是中國經濟的長期高速成長。三方麵因素的交 織作用與疊加效應,不僅是中國股市由熊轉牛的主要原因,也將是中 國股市走向超級長牛市的現實源泉。
看好長牛市的觀點沒有變
本輪行情從2005年年底發端以來,市場在反複言及“到頂”的問 題。早在2005年初上證綜指到達1300點位的時候,就已經有膽怯的資 金退場,認為大盤已經漲到頂部。到了 1900點時,市場出現了更多的 兌現資金。當大盤被瘋狂地推升到2700點位時,時間已是2007年1月 初。到1月底,大盤已上攻到3000點附近。2月16日是2007年春節 長假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股市延續強勢慣性,終於突破3000點高位, 雖然在3000點位立足的時間不長,但市場突破3000點位的衝動欲強 烈。2月26日·,是中國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夫開市,上證綜合指數又以 3018.18點跳空高開,並在汽車、醫藥、航空等熱點板塊帶動下一度衝 髙至3036.35點,從而再次創下了本輪行情的曆史新髙。我們之所以不 厭其煩地描述一次次的新高被攻克,是為了表明我們“言頂不是頂” 的觀點。
“言頂不是頂,是頭也非頭”。雖然走筆至此,A股已處在了深幅 大調整階段,但我們仍然堅信這個“是頂不是頂”的觀點。我在我的
搜狐博客以及其他的文章中指出,中國股市遠還沒到言頂的時候。未 來,一個個高點將被不斷刷新,也將一次次證明高點不是終點,而是 多頭市場的一種必然反應。我們堅信中國股市正處於“黃金五年”,現 在,股市的大繁榮才剛剛拉開帷幕。在曆史性大繁榮兩前,判斷失誤 以至裹足不前,隻會喪失曆史性的大機遇!
在這一跨度五年的超級長牛市過程中,牛市的前進腳步不會一帆 風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將成為必然趨勢,反複的短線調整將 始終相伴存在,難以規避。有時受國內外社會、經濟或政治形勢的影 響甚至還會有劇烈的震蕩。但“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市場長期 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股指每一次出現回調導致的藍籌股階段性調整, 都將是投資者逢低吸納的大好時機,調整也將為相對充裕的國內外資 本源源不斷地進場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階段性低點。
我堅定不移地維持我在《大拐點:站在中國大牛市的起點上》 (程超澤著,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4年)和《大財五年:抓住你一生 中最好的投資機會》(程超澤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兩本書 中的判斷和觀點。在我的《大拐點:站在中國大牛市的起點上》的一 書中,我就已向長線投資人發出了最強烈的買人信號,因為我們看到, 所有中國股市最基本的發展趨勢、周期和技術數據,都在暗示這一重 要信號。即使因為投資人對人口統計學的趨勢不甚了解而可能影響到 投資判斷的話,那麼,他們僅僅按照股市五年周期的理論也應該在 2004年和2005年開始逐步進行戰略建倉。在那本書中,我的基本觀點 是,在2006年開始的五年裏,中_股市將有一次超級長牛市期,可能 比上世紀90年代的任何一次股市牛市都更長、更強勁。
及至2005年年底和2006年年初,我已越來越不厭其煩地向人們闡 述著我的上述觀點。就是這篇M次發表在我的博客和《悉尼時報》上 的文章裏,我對此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後來這篇文章被中金網的“中金 論壇”、人民網的“大國論壇”、搜狐“財經論壇”等多家權威論壇競相 轉載。其後幾乎整個一年,我都在為係統地描述中國股市的未來情景 鼓與呼。我在我的《大財五年:抓住你一生中最好的投資機會》的一書 中,是這樣描述中國股市長牛市的:
我們現在正處在中國曆史上(甚至是世界曆史上)經濟增長和進 步最快的一個五年。它的基礎是由一些很簡單的人口與經濟統計學趨 勢所決定的,主要是由兩個“人口紅利”——新增勞動力人口和人口 老齡化趨勢——引起的。同時,中國新農村運動將引發世界上最大的 一次城鎮化進程,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中部地區的崛起,2008 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及2006~2010年由龐大人口消 費及其引發的高生產效率等,都將使中國迎來世界曆史上時間最長的 一次經濟景氣周期。我們現在看到的技術革命是自電力、汽車和電話 發明以來最重大的一次,它是一次由芯片引發的信息革命,這也許是 自人類15世紀後期印刷術發明以後最為重大的一次全球性變革,它在 未來五年的發展水平還遠沒有達到其應有的發展髙度。縱觀當今世界 上重大新技術的出現,無一不和中國龐大的人口生命周期相耦合,和 中國產業改造相耦合,和中國“十一五”規劃相耦合。鑒此,我們相 信,在未來五年裏,人們將在中國看到世界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超 級長牛市過程。當然,在五年後,我們也免不了親眼目睹由於投資者 貪婪、瘋狂而非理性投資從而刺破股市泡沫而可能引發的最大一次金 融危機。
對於未來五年的中國股市長牛市,我們的判斷假設是:(1)沒有 戰爭或重大自然災害;(2)沒有全球性經濟或金融危機;(3)中國股 市的上漲是建立在證券製度建設有序推進的基礎之上,投資人也是理 性的。在此假設的基礎上,如果我們充分了解了上述的經濟趨勢和周 期規律,我們就能為行將到來的中國超級長牛市和隨後的股市崩盤做 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和物質準備。我們從現在起就要抓住買人股票的 最佳機會,以迎接中國股市最長時間的一次大牛市。
從2007年中期開始,中國政府於2006年正式倡導的建設社會主義 新農村運動經過一年有餘的落實和實施,其效應開始逐漸顯現,這種 效應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明顯,中國經濟將再一次表現出強勁的 增長勢頭。我們預計,從2007年年中開始,中國經濟和股市都將表現 出強勁的上升勢頭,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新農村運動、城市化進程加速 以及中部崛起等因素拉動中國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和基本建設強烈複蘇 使然。
同時,隨著中國房地產熱的不斷降溫,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將 原來囤積在房地產市場的巨額資金抽出來,投放到股市中去。2006年 12月10日,央行發布《2006年金融穩定報告》,對國內金融業現狀及 貨幣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闡述,並首次對房價下跌可能引發的金融風 險作出預警。正因為如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次央行發布的預警信 號,表明樓價已處於高位狀態,預示著政府對房地產的宏觀調控將更 加嚴厲,樓市將出現拐點向下的大趨勢。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遊資 也因為人民幣的加速升值而從各種渠道蜂擁進人中國資本市場。本來 已大幅攀升的中國股市,因為源源不斷的國內外增量資金的介人而被 推向一個更高的髙度。我們預期,上證綜合指數將在2007年下半年創 下曆史新高,表明中國股市進人了一個嶄新的發展裏程碑。
從2007年底到2008年,是中國股市借奧運會題材發揮的又一次重 要上漲期。這是一次中國超級長牛市階段中的中繼高潮。越來越多早 年踏空或因為吃了 21世紀初那幾年熊市虧而一直以熊市思維看待中國 股市的人,終於再也按捺不住一再踏空的焦慮心情,蜂擁殺入市場, 給這個中繼股市增加了再次推升的巨大動力。由“奧運熱”引發的 “中國熱”將慣性滑行到2010年。在這期間,越來越多的國際遊資通過 熱播的奧運會實況,以及互聯網等信息渠道,驚異地發現“中國新大 陸”,從而推動更強一波的“中國旅遊熱”。
2010年,又逢上海世博會的召開,真是好戲連台!
人民幣升值的長期預期
2005年7月21日,中國央行正式宣布人民幣彙率機製改革。其後 一年多,人民幣一直保持小幅升值趨勢,至2006年12月底,人民幣兌 美元彙率1:7.723,近一年半漲幅達到5%。
一般估計,中國經濟的長期快速增長決定了人民幣升值的時間和 空間。與以往日本、德國曆史上有過的本幣升值情況相比,當前中國 經濟的增長速度和國際收支順差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人民幣升值 的空間將和日本、德國的相似,甚至更大,升值的時間也會更長,保 守估計大概也要10年左右的時間。吸取日元快速升值產生泡沫經濟的 教訓,再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的不利影響,人民 幣升值的過程必然是先慢後快。在前五年的緩慢升值期內,預計人民 幣每年升值4%~5%左右,五年總的升值幅度為20%~30%。隨著國內外 條件的進一步具備,人民幣也將進入加速升值期,保守估計大概也是
一個5年時期,升值幅度在50%以上?。其實,即便人民幣不升值,國 內外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將一直存在。而隻要人民幣升值預期 一直存在,且不斷被強化而不是減弱,熱錢押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就 一直不會改變,而且勢將愈演愈烈。
對股市而言,本幣升值預期主要帶來四個方麵的益處:吸引國際 資本流人,獲得以本幣計值資產升值的收益;在實行外彙管製製度下, 本幣升值將導致外幣資產轉換為本幣資產的趨勢,有助於改善股市資金 的供求關係;為了抑製太多的投機資金進入國內,央行將有意維持一定 幅度的本外幣利差,傾向於保持低利率,為股市發展提供較為寬鬆的金 融環境;國際遊資具有較強投機性,其主要的投資目標就在於容易變現、 流動性高的證券市場上。
當年日元升值早期,也隻有少量國際資本進人日本。1979年,國 外淨購入日本股票僅為1.92億美元,但到1980年猛增到61.5億美元。 1986年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已超過280萬億日元,交易額高 達160萬億日元,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1987年4月,東京證券交 易所股票市值猛增至26600億美元,第一次超過紐約證券交易所26520 億美元市值。1985年12月,日經平均股價僅為13113日元,此後便一 路狂奔,不斷攀升,到1987年9月,已為26000日元,並於1989年 12月29日達到曆史最高點——38915日元。
同樣的曆史在中國台灣地區也得到複製。1988年10月後,台灣 “中央銀行”受到壓力,對台幣采取了緩慢升值的政策。盡管如此,還 是吸引了大批海外熱錢彙人套利。受台幣升值預期影響,台灣股市加 權股價指數從1985年7月的600點開始逐漸上升到1986年9月的 “時間長,空間大”,中國證券報,2006年12月11日 2505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股指如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不止,在嗣 後短短一年裏(至1987年10月1日),指數便升至了令人歎為觀止的 4600點高位。就在那時,受全球股市突發風暴的衝擊,台灣股市加權 指數又一度回跌到2298點的低點,但在稍作整理後就又再度進人飆升 軌道,並在1988年9月26日達到曆史頂峰——8870點。
從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經濟騰飛的過程來看,由於地區出口的 大幅增加,外向型經濟的快速增長,必然伴隨著本幣的長期大幅升 值。中國現在也正在經曆這個階段,人民幣正步入中長期升值軌道, 對美貿易順差的大幅攀升是貨幣升值的外在導火線。近年來,由於中 國經濟增長迅速,出口勢頭非常迅猛,外資源源不斷地流入,外彙儲 備一再創出新高,於是,人民幣也持續保持強勢,升值壓力越來越 大,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已經形成,這一過程將持續幾年甚至更長時 間。
從海外股市的發展經曆看,當某種貨幣存在升值預期時,彙率與 股市存在這樣一種關係,即預期本國貨幣升值以及實際的本幣升 值——熱錢流人——股市上漲——吸引更多熱錢流人——加大升值壓力 彙率升值 熱錢流出 股市大幅下挫。在熱錢大量湧人後,股市自然會走出一輪波瀾壯闊的大行情;但是當熱錢從股市撤離,處 於高位的股價將轟然倒下也將是不爭的事實。這種股市大起大落的係 統風險無疑不利於股市融資、資產配置、定價等功能的發揮,減弱其 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而在中國,人民幣升值趨勢才剛剛開始,現 在談論熱錢大規模的撤出話題還為時尚早。
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的資本湧動
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中國可能不得不陷人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 家哈繼銘所說的“容忍流動性泛濫”的境地?。 “過度流動性”
(Excess liquidity)為活躍中國股市提供了必要條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 率除影響經濟增長、通貨膨脹之外,同樣也影響股票價格。根據高盛 公司Steven Einhonip的理論,過度流動性是指用小額定期存款調整後 的M2貨幣供應量環比變化減去名義GDP的環比變化。如果貨幣供應 量增長率超過GDP增長率,就意味著經濟中存在著能用於購買證券的 過量貨幣(流動性)。因此,正的過度流動性會導致更高的證券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