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市場泡沫化”爭論孰是孰非7
泡沫總有破滅時
一個被過度炒作的市場終將背離其真正的價值。當初上證綜指在 1000點位以下的時候沒人敢進,還被人痛批製度不合理造成股市低迷 不振。現在股指一次次創新高,股價一次次被刷新,人們卻還在打破 了頭競相往裏擠。投資途徑的嚴重匱乏將使得進人2008年後的中國股 市行情依舊一片火紅。雖然股市圍城現象嚴重,但在一大批股民因為 股市漲幅太高而開始出局的同時,大量新股民才剛剛幡然醒悟,開始 踏入股市。早在大牛市行情剛興起時,他們的心態依然平靜,隔岸觀 火。然而,耐心等待的結果是白白坐失了一波波上漲行情。就在他們 一次次錯誤地判斷市場,踏空行情時,又眼見著當年和他們平起平坐 的一些親朋好友,因為踏準了長牛市的節律,一夜暴富了,為此,他 們垂涎得都快要發瘋了。
時間推移至2008年。那些早年在中國股市大牛市伊始時還對當年 股市大跌心有餘悸而自我邊緣化的局外人,此時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 焦慮,他們再也無法這樣空等下去了。不投資使他們成了中國股市有 史以來最大、最長的這波牛市的最大輸家,現在該是輪到他們殺人股 市翻本的時候了。他們不理會“股價已高,風險已至”的任何善意的 警告,一頭栽進了股市。在瘋狂上漲的牛市裏,這些股民忘記了風險, 賭徒心理暴露無遺。
越來越壯觀的炒股大軍跟風似地加入到股指已被推得很高的股市 行列裏來了,加劇了股票供求上的不平衡。華爾街有一句名言:“市 場是由兩種力量驅動的:貪婪和恐懼。”在美國著名金融學家希勒教授 看來,在投資市場,投資者的從眾心理必然使得後來的投資者不斷地
重複做別人已經做過的事情。如果這種力量是樂觀或貪婪的,那麼市 場就會持續繁榮;反之,如果這種力量是悲觀或恐懼的,那麼市場就 會轉頭向下。而且,在市場繁榮時,投資者往往都會健忘以往市場崩 盤時的慘痛教訓。因為市場的繁榮不僅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和期望, 而且還會使得已經進人了的投資者哄抬或操縱市場的價格,以便吸引 更多的投資者進人。這種從眾行為的循環往複,就會產生出一種無限 的放大機製,推動著股價不斷向上。
我在《大財五年:抓住你一生中最好的投資機會》一書中反複強 調,2008年奧運會以後,中國長牛市的後續走勢將變得越來越複雜而 不確定。盡管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勢頭仍將速度不減,股市的強勢也 可望持續到2010年,但是由於中國股市曾長期處於熊市的陰影下,以 及經過連續幾年股指的大幅上漲,股市早已處於“高處不勝寒”的緊 繃心理模式下,市場投資者會時不時回憶起發生在2001年到2005年年 底的那次漫漫熊市,他們更對1997年在亞洲發生的金融危機所帶來的 災難性後果噤若寒蟬。越到後來,投資人就越變得謹小慎微。不過到 那時,他們還不會賣光自己手上的股票,因為股市仍保持著氣勢如虹 的牛市氛圍和牛市格局,指數還在不斷被推高和刷新。但他們的投資 策略開始變得漸漸保守#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股市的見頂可能 要在2010年底到2011年早期出現。我對中國股市超級大牛市結束的判 斷時間是2011年的春節前後。
世界上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當然也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股 市中既然有先知先覺的投資人或機構洞察先機,在股市尚未啟動的 時候就抄了大底買人股票,當然也有先知先覺的人在股市尚未出現 大幅下跌前就先期成功地將資金撤出,逃離這個已經危機四伏的股 市。在這方麵,國際遊資可謂十分精於此道。由於國際遊資在中國 內地的投資(無論是投資房地產,還是股市),花的都不是自己的
錢,而是集合境外委托人的資金,他們代為投資並收取管理費,因 此強烈的資產增值和變現衝動欲始終使他們處在一種“防患於未然” 的意識之中。
筆者認為,自2005年年底以來的中國股市大行情,就像一道盛宴, 食客們在觥籌交錯的饕餮後,盛宴總有結束的那一刻。緊隨著2010年 上海世博會的曲終人散,持續多年的中國房地產價格的暴漲、包括石 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黃金價格的暴漲、股價的暴漲,以及 人民幣的大幅升值,都將可能引發國內外巨額遊資因豐厚的利潤兌現 而大規模撤退。屆時,中國房地產和股市這兩個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最 大的泡沫終將像一層窗戶紙那樣被捅破。
2011年後的很多年,中國股市將一路跌跌不休,開始時是大幅震 蕩,不斷有股指回升的假象。接著股市便開始加速狂跌,那些早已賺 得盆滿缽滿的投資者和機構不問價格地巨量拋售股票,引發市場恐慌。 越到後來就隻是無量下跌,中國股市再次九九歸原,走向漫漫熊途。 而2010年後中國一些高質量的公司債券和國債的價格則會上漲,這是 因為經濟低迷時,“棄股炒債,以質取勝”的原則將發揮作用。
和股市同步下跌的還有房地產價格。由於國際巨額遊資釜底抽薪 般地兌現撤出,中國房地產價格將出現深度下跌,尤其是那些處於繁 華都市、城郊和度假勝地的房屋價格更將跌得慘不忍睹。最令人悲觀 的是,當國內外大批資金撤退,在國內消費者住房抵押貸款的需求又 跟不上房地產建設貸款增長的時候,中國從2011年起將出現大規模的 樓盤供給過剩,住房供需的失衡將越來越嚴重,我們將看到通貨緊縮 或物價實際大幅下降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衝擊波。
大崩盤的前車之鑒
以上描述的隻是虛擬的中國式股市大崩盤,雖然它離我們尚遠, 但中國應該為未來隨時可能到來的資本危機做好充分的準備。中國從 未有過資本市場大崩盤的經曆,許多國內投資者,尤其是中國新生代 投資者,不知道大崩盤為何物,以及由大崩盤引發的金融和經濟危機 的後果是什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地域上說,都 是一次離中國最近的大崩盤危機,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各國都被卷進去 了,中國卻僥幸得以逃脫。這是因為在這之前中國金融資產從未對世 界開放過,中國金融市場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而自從2001年中國 加人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已深深融入於全球經濟之中,中國的 資本市場也與世界主要國家的資本市場的聯動性越來越強。在資產價 格狂漲暗藏世界性危機的形勢下,任何一個不大的衝擊都可能變成引 發一次世界性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導火線。而一旦危機來臨,亞洲是重 災區,中國則首當其衝。
任何一次危機的逼近幾乎都是沒有任何先兆的。當早年那些將巨 額資金投人中國的國外投資基金再次采取統一行動,突然將巨額資金 撤出的時候,危機便形成了。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這 種情況。資本外逃使相關國家的經濟衰退,投資者蒙受了巨大損失, 一夜之間,財產大幅縮水。
正因為中國從未有過大崩盤的曆史經曆,使得“全國上下動員強 化應對可能突發而至的大崩盤”的危機感帶有怎麼說都不過分的緊迫 性。這樣說並不是因為中國需要來一次真正的金融危機,而是中國應 該補上“大崩盤”風險這一課,加強對於投資者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