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第三節(2 / 2)

“其實,我此行並不是來訪友的。”楊秋直截了當地說。

“哦,那是……”曹*貌似不解地問。

“其實,韓將軍是派我來探丞相口風的。”楊秋據實相告。

“哦,想不到賢侄如此坦率。”曹*直視著楊秋,掂量著楊秋話的真偽。

“丞相勿疑!我與馬超有仇,早盼望馬超身敗名裂、刀斧加身。”楊秋咬牙切齒地說,“丞相,我一定暗助你大破西涼軍,將馬超碎屍萬段。”

“若能如此,我一定向朝廷給賢侄請功。”曹*仍審視著楊秋,心中卻隱隱覺得楊秋說的是實話。

“現在,韓將軍已萌生撤兵之意,想與丞相言和,隻是不知丞相之意。”楊秋也注視著曹*說。

“我也願和。”曹*對楊秋說,“你可以回去對韓將軍說,我明日就讓河西之軍搭浮橋,緩緩退兵,還你們河西之地,以便你們退兵,運糧草。”

“那丞相就這樣甘心放馬兒回西涼?”楊秋一頭霧水地問。

“你回去如實稟報韓將軍即可。”曹*不動聲色地說。

“那……那需要我做什麼?”楊秋急忙問。

“賢侄附耳過來。”曹*低聲說。

楊秋趕忙將耳朵湊近了曹*。曹*在他耳邊囑咐了一番,末了說了一句:“如能如此,賢侄首功一件。”

這天下午,韓遂興衝衝地走進馬超的中軍大帳時,馬超正一個人麵對案幾上的地圖苦思冥想。他見韓遂進來,急忙衝他躬身施了一禮。

韓遂則對馬超興奮地說:“曹*主動派人來議和了。”他早想好要如此跟馬超說,以免引起馬超不必要的猜忌。

“哦,他提出了什麼條件了嗎?”馬超略顯意外地問。

“沒有,他沒有提出任何條件,隻是希望雙方盡早罷兵。他還主動答應,從明日起,開始撤離河西徐晃的部隊。”韓遂說,“既然曹*願和,不如我們也暫且答應他。明年春暖,我們再興兵除奸報仇,也不遲嘛!”韓遂撤兵罷戰的迫切心情溢於言表。

馬超見狀,沉吟了片刻,無奈地說:“既然叔父有此罷兵之意,那侄兒也隻好順從。”

“孟起,我們應該將目光放長遠一些,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嘛!”韓遂試圖寬慰馬超。

馬超卻麵無表情,轉了轉眼珠,忽然想到了什麼,機警地對韓遂說:“不過,曹賊奸詐過人,如不防備,反受其製。我們應該密切監視曹賊的一舉一動。”

“賢侄言之有理。”韓遂讚同地說。

“我與叔父應該輪流調兵監視曹賊的動向。今日叔父監視曹賊,我監視河西徐晃;明日我監視曹賊,叔父監視河西的徐晃,輪流轉換,以防不測。”馬超琢磨著說。

韓遂連連點頭,說:“好,如此最好,就依賢侄之計。”說罷,起身拱手告別。

馬超一直將韓遂送出帳門口。望著他的背影,馬超頗有些後悔地自言自語:“早知今日,不如我一人帶兵前來剿賊。”

馬超回營後,就讓多興率領那兩萬羌兵先行撤離。多興見馬超一臉無奈,沒有多問一句話,便去準備撤兵事宜。第二天一早,就率領兩萬羌兵撤離了潼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