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5
宋祁(998~1001),字子京,北宋人。宋祁與張先是同時人,兩人生平與性格亦相似,人亦風流。《東軒筆錄》說他“多內寵,後庭曳羅綺者甚眾。嚐宴於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諸婢各送一枚,凡十餘枚皆至。子京視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歸!”他的詞作亦如他的人,風流閑雅。
梅堯臣(1002~1060),字聖諭,北宋人,以詩著名,詞不多。
葉清臣,生卒年不詳,字道清,北宋人。他《賀聖朝》一詞中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句,成為蘇東坡《水龍吟》“一池萍碎,三分春色,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及賀鑄《青玉案》“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藍本。
柳永,生卒年不詳,字耆卿,原名三變,北宋人,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著有《樂章集》。據說柳永“喜作小詞,薄於操行”,曾寫過一首《鶴衝天》,末句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以至當他考進士時,“留意儒雅”的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須浮名!”吳曾《能改寨漫錄》更是因此稱其為“奉旨填詞柳三變”。柳永屢試不第,流落放蕩中與歌兒妓兒交往甚多,沒有了官職和身份的束縛,他的詞反而能更多道出市民階層的真情實感,於是他的詞在內容與風格上都有所突破,以至出現了“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情況。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北宋人。蘇軾一生仕宦坎坷,以才情聞名。蘇軾於詩、文、書、畫皆精通,有詩文集《東坡集》《東坡後集》等,詞集《東坡樂府》。蘇軾的詞瀟灑豪放,宋人王灼在《碧雞漫誌》中說,詞到了蘇軾,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而蘇軾詞的題材更是廣泛,劉熙載《藝概》說他 “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王國維《人間詞話》說“東坡之詞曠”,又說“東坡之曠在神”。蘇軾的詞在“曠”之外,亦有纏綿之作,如他的《水龍吟·楊花》“似花還似非花”,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張炎說蘇軾“清麗舒徐,高出塵表”亦指此類詞。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又號涪翁,北宋人,有《山穀集》。黃庭堅的詩很有名,為宋代大家,與蘇軾並稱為“蘇黃”。詞亦有名,與秦觀並稱為“秦七黃九”。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後改字少遊,北宋人。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也因其與蘇軾的關係被一貶再貶。仕宦的坎坷,性格的多感使他的詞悲愁哀怨,王國維《人間詞話》說他詞的意境“最為淒婉”。張炎說他的詞“體製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不滓,久而知味。”蘇軾悼秦觀辭曰:“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高山流水之悲,千載而下,令人腹痛。”今讀之,其傷其痛亦為之潸然!
賀鑄(1052~1125),字方回,北宋人,晚年退居蘇杭,自稱慶湖遺老,有《東山集》。賀鑄因《青玉案》中“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句子而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薛礪若《宋詞通論》說:“方回狀貌奇醜,當時有‘賀鬼頭’之稱,但他的詞則極豔麗幽索,有神功鬼斧之巧,頗不類其外表。”賀鑄詞最負盛名的是《青玉案》《薄幸》。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北宋人,有詞集《清真詞》。周邦彥的詞作內容多寫男女戀情、別愁離恨,並能集前人所長,使詞更加精致,對南宋詞風的影響很大。陳鬱《藏一話腴》說他 “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儈、伎女,皆知美成詞為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