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吳敬梓,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安徽全椒人。字敏軒,號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妻子陶氏卒時,吳敬梓上不足三十歲。中年喪妻,豈不悲哉?
【注釋】
a取冷中庭:典出《世說新語·惑溺》:“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
b二毛:指長出了白發。可見思念之深。
哭陶姬(六首選一)
清·袁枚
孤花一樹晚風凋,宛若神君未易招。
十二年來涼月色,照人春夢盡今宵。
【題解】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錢塘人。妻王氏,壽命很長,死於袁枚之後。袁枚的幾位愛妾卻早亡。此詩是為陶姬所作。陶姬不僅貌美,而且才華出眾,深受袁枚喜愛。《哭陶姬》共六首,這裏選其一。此詩第一句用孤花易落比喻陶姬的死亡。第二句把陶姬比喻神靈。最後二句表達自己自陶姬死後,日夜在夢中夢見陶姬的相思之情。
悼亡妻李安人
清·查禮
十六年相共,茲晨影忽孤。
淒涼帷畔影,放佛病中呼。
舊物諸般在,遺言一句無。
盈堂皆縞素a,痛定複長籲。
【題解】
查禮,原名為禮,又名學禮,字恂叔,號儉堂,一號榕巢,又號鐵橋,順天宛平(今北京)人,清朝大臣。妻子李欽,字安媛,為大家閨秀。和查禮共同生活了十六年,卒年三十一歲。該詩寫於妻子亡故之日。一日之間,刹那消失。帷幕淒涼,依稀還記得妻子病中的呼喚,妻子的遺物皆在,但是臨終之時卻沒有半句遺言,麵對著滿屋子的縞素,隻能長嘯當歌。
【注釋】
a縞素:縞與素都是白色的生絹,引申為白色,指喪服。
悼亡(六首選三)
清·趙翼
一
扁舟才到暮春中,淒絕秋閨罷女紅。
千裏赴京如送死,十年為婦正奇窮。
瓦燈猶照空床簟a,穂帳誰扶削杖桐b。
正是薊門c搖落後,淚和殘葉灑西風。
【題解】
趙翼,字雲崧,號甌北,晚年又號三半老人,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趙翼早年家境貧困,直到二十一歲為秀才之後才娶得劉氏。十一年後,趙翼將劉氏和母親接到京城來居住,然而劉氏不久就死於京城的房邸。趙翼悲痛異常,寫下《悼亡》六首,這首詩是《悼亡》組詩中的第一首。家境稍稍轉好,趙翼在暮春時分將妻子接到京城,然而在秋天,她就撒手人寰,趙翼和劉氏育有一子早夭而死,如今她去世,沒有人為她拄孝杖,趙翼更覺淒涼悲哀,在秋風中眼淚如落葉般灑落。
【注釋】
a床簟:竹篾編製的床席。
b削杖桐:桐木作的手杖,古時為母送喪時拄的孝杖。
c薊門:古地名。在北京城西德勝門外西北隅。
二
塞垣a於役苦分離,奔赴仍憐片刻遲。
生不並頭b頻遠別,死留一麵作長辭。
亟呼不應君真逝,欲語無窮我未知。
最是彌留情更慘,一聲聲問客歸期。
【題解】
這首詩詳細描寫了劉氏彌留之際的悲慘情形。在劉氏生前,這對患難夫妻因生活所迫,無奈聚少離多,“生不並頭頻遠別”,甚至在劉氏臨死前,趙翼都來不及看她最後一麵,盡管他從塞外“奔赴”而來,最終還是來遲一步。他一次又一次呼喊著妻子的名字,然而她再也聽不到,千言萬語也無法再向她傾訴了。更讓趙翼肝腸寸斷的是家人告訴他,妻子在臨死前“一聲聲問客歸期”,淒慘之狀讓鐵石心腸的人都潸然淚下。既無法給妻子帶來幸福,連臨終之前也無法守在妻子身邊,送最後一程,詩人悔恨交加的悲痛心情可想而知。
【注釋】
a塞垣:指北方邊境地帶。
b並頭:頭挨著頭,比喻男女好合。
【名句】
最是彌留情更慘,一聲聲問客歸期。
六
獨夜鰥魚a淚暗彈,豈無人勸續新歡。
魂歸環佩b看應痛,貧覺糟糠c替倍難。
手澤d尚存衣線補,心香不共篆煙e殘。
他年塚上相思樹,連理終應向爾蟠f。
【題解】
此詩寫詩人對妻子的思念之情。環珮尚在,玉人歸西,物是人非的悲哀實在讓人扼腕歎息,他人隻道續弦再娶,泣血衷情誰能理解?唯有自己懷守著對糟糠之妻的深切思念,對夜獨自暗垂淚。妻子縫補過的衣服上似乎還存留著她的汗珠,此刻卻無人陪伴自己聞心字香。隻希望妻子墳上的相思樹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兩人的愛情也如此樹一般長存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