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2〗三、溝通中的說服絕招
1.給你三種陳詞方法
改變別人的思考方式可以采取正麵陳詞、反麵陳詞、側麵陳詞的方法:
〖BT4〗(1)正麵陳詞。
這是用正麵言辭誇大對方的錯誤意願,在對方徹底認識自己的錯誤後,而不得不改正的說話原則。《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楚莊王最心愛的棗紅馬病死了,莊王打算用大夫的喪禮來安葬它。群臣認為這種做法不妥。莊王下令說:“誰來勸諫我不要葬馬,就處以死罪!”優孟得知此事後,上殿仰麵大笑,莊王驚問其故,優孟沒有直接說莊王葬馬這件事存在欠妥之處,而是說以大夫之禮安葬棗紅馬顯得寒酸,應以國君的葬禮來安葬。莊王更加糊塗了,要優孟解釋清楚。優孟說:“應以雕玉為棺,文梓為槨,調動大批士卒修墳,征用大批百姓負土。送葬時,讓齊國、趙國的使節列於前,讓韓國、魏國的使節翼隨於後;再給它造起祠廟,祀以太牢之禮,奉以萬戶之邑。這樣一來,諸侯各國就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輕賤,而把馬看得很尊貴了。”莊王一聽,突然醒悟過來,深責自己險些鑄成大錯,遂打消了用大夫禮葬馬的念頭,改為以六畜之禮葬之。
〖BT4〗(2)反麵陳詞。
這是從事物的反麵人手揭示出錯誤的原則。
秦宣太後愛魏醜夫,太後病危將死之時,下令說:“埋葬我的時候,一定要魏子殉葬。”魏醜夫聽後十分害怕。庸芮可憐魏醜夫,為他向太後求情。他問太後:“您認為死了的人還有知覺嗎?”太後說:“沒有知覺了。”他又說:“像太後這樣聖明聰慧的人,明明知道死者是沒有知覺的,為什麼還要讓自己生前所熱愛的人陪葬呢?如果死者真有知覺,那先王一定已經長期積怒在心了,太後連補救過失的時間都不夠,哪裏還有時間去私愛魏醜夫呢?”太後聽了連連稱好,而魏醜夫也免於一死。
〖BT4〗(3)側麵陳詞。
這是從思想的側麵指出錯誤的原則,這是一種隱匿的說法。
齊威王剛上任時,不問政要,不察民情,天天沉溺於酒色之中,齊國陷入了朝不保夕的險境之中。一天,淳於髡乘機對威王說:“楚國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停歇在宮廷的屋簷下,一停三年,不飛不鳴,人人不知是隻啥鳥?”齊威王說:“這不是普通的鳥,它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過後,威王一改往日的頹勢,發奮為雄,起用了敢於進諫的大臣,殺死貪官汙吏,親自安排國家大事,使齊國很快強大起來。
正麵陳詞、反麵陳詞、側麵陳詞作為有效的說服方法在具體運用時,隻要采取慎重的態度,就可以不花多大的力氣而達到目的。
2.說服必須要針對個性
說服人就要針對每個人的不同個性,說服的方法也要相應改變。即必須將焦點集中在對方的某個部分來說服他才會有效。對方是什麼樣的人物呢?事先要打聽清楚,計劃出接近他的方法。這就是說,在說服之前首先要了解對方。
例如,說服的對象若是個人,那就要了解他的興趣愛好、簡曆、家庭背景、出生地等;如果說服的對象是公司,就要了解其經營狀態、客戶情況和其他特點等等,有這份心的話,能輕輕鬆鬆弄到手的情報應該有很多。將這些做好記錄,在實際說服時靈活運用就行。這對理解對方也能起一定的作用。某評論家曾憤慨地說:“上次某出版社請我執筆寫稿,而我寫的書他們一本也沒看過,卻硬要委托我,他們居然對稿件的內容一點也不在乎!”
這位評論家的感歎是可以理解的。當一個人在拜托對方時,對於那人的背景資料自然要充分地搜集,然後再去拜托他,這是必須的禮貌。
例如這樣說:“某某先生,你的書我已經拜讀過了,很受感動,特別是你對某某的批評,也是我以前就抱有疑問的地方。我想挖一挖這方麵的題材。”如果是這樣說,他就會與你產生共鳴了,他會想:“嗯,這個人對我的事還了解不少。”他還會頗有興趣地問你:“你的意見呢?”到了這一步,那位評論家就會產生“我寫寫看吧”的意願。
在所要掌握的對方的信息中,最主要的就是對方的性格。隻有了解了對方的性格,才能找到適合對方性格的說服方法。在某大型製造廠裏,有位主管對某一女職員說:“你的襯衫真漂亮!”結果那位女職員一回到家,立刻就用剪刀將襯衫剪破了。
據說那位主秋平常都會誇獎下屬的優點,借此和大家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是,唯獨這位女職員對他懷有強烈的反感。其實,她的性格本來就相當敏感,同事們平常與她相處都十分小心翼翼。
這雖然是有點極端的例子,但它說明,不去了解某人的性格就直接去接觸他,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那位主管多少應注意到她的心情,而且周圍的人都了解那位女職員神經質的性格,但他仍按照對待其他下屬同樣的方法來對待她,這就是錯誤的方法。
雖然這很難預防,但隻要仔細觀察周圍人的日常生活,自然而然就會知道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與人接觸。
“那人很樂觀,可以輕鬆地與他說話。”或者“那人是個愛講道理的人,與他說話得要有條有理。”經過這樣的分析,就會知道麵對不同的對象,要采取不同的說話方式,那麼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在說服人時也是如此,當你掌握了適合那人性格的說服方法時,成功概率相對的就會提高。因為了解對方的性格,就能抓住說服的要害。
對於自尊心強的人不要讓他意識到被說服了。要讓他覺得是“自己決定的”或是“出於自願才這麼做”。
對於好奇心旺盛、什麼都想知道的人最好一次透露一點情況,同時多接觸幾次,以挑起他的興趣。引誘他:如果按你說的去做,還有更有趣的事呢。
對於性子急躁的人不要總東拉西扯,那種沒完沒了的說明會讓他厭煩。要將你所要告知的重點歸納並分列出來,寫成幾點給他看。一次決定勝負,但要慎重。
隨波逐流的人是對周圍的人十分在意,若稍不一致就感到不安,他們喜歡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所以,“反正大家都這麼做啊!”一句話就可以定案。
對於優柔寡斷的人要向他提供準確的、盡可能多的信息或依據,沒有這些他就不會采取行動。可用正統的進攻方法來進行。
對於缺乏自信心、易迷惘的人要提供幾種選擇讓他挑選,若隻一味征求他的意見,反而容易使他退卻。
不管怎樣,對於任何類型的人,要想事先掌握對方的信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例如在搜集資料時,如果找到了自己與對方的共同點,在談話受阻礙時,就有可能以這個共同點為題材來打破僵局。
3.注重說服的時機和場合
就隻差那“臨門一腳”,對方卻怎麼也不點頭,你感到為難極了。但某天一大早你去拜訪,結果對方竟很爽快地答應了,這時你感到有點莫名其妙。這種情況是常有的事。
像這種一直都無法成功說服對方,隻要能稍微留點時間讓他考慮,對方或許就會爽快地點頭答應,生活中屢見不鮮。換句話說,即使是相同的說服工作,也有著說服對象較容易接受的時間或時機。
說服的對象是人,當然有煩躁、發怒的時候。有時問他因什麼事而苦惱,他就會說:“雖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現在我的精神狀態不好,不能聽別人說話”。或者是他正忙著,沒工夫聽人慢慢解釋。在這個時候你想去說服他,是難有好結果的。
人的內心不是那麼簡單就能看透的,有時表麵上裝出一副冷靜的樣子,內心卻有股怒氣正要爆發。所以,你必須知道對方處於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才行,如果你不善於看準機會,就不能恰到好處地說服別人。
那麼,抓準說服時機的關鍵是什麼呢?
所謂較易說服的時機,是根據對方的性格、思維方式、立場等而有所不同的,但若從以下角度進行試探,就可看出好的時機:被說服者工作的行程如何?被說服者身體狀況如何?被說服者的精神狀態如何?是否能靈活劃分說服階段?被說服者是否主動找你談話?是否抓住了有利時間?
比如,你在請人吃飯的第二天就匆匆去洽談業務,會讓對方感覺昨日的飯局是有目的的,於是就會覺得心裏不舒服,甚至產生反感。
有些人經常會抱怨“拜訪過幾次都見不到麵”,其實這種人失敗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他訪問的時機總是不對。你去說服時,絕對要找對方最空閑的時間,你得留意這一點,進而做出高效率的拜訪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