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空中通道(3)(2 / 3)

1945年2月26日(農曆16),一輪滿月升上夜空,天上沒有雲霧,正是理想的空投天氣。戴維斯和抗日遊擊隊楊隊長帶著一隊人馬,到山腳下附近預先安排的地方做準備工作。他們在一處空曠的地方用木柴堆成一個巨大的T字,並澆上了煤油,一旦聽到了飛機飛來的聲音就把火點上。另外一人持手電筒站在T字的左下方,當飛機臨空時,手電筒就向守候在樹林裏的一百多個來搬運空投物資的人發出一短三長的燈光信號。這天大部分的人都下山迎接空投,隻留下幾個人看守營房。梁元明沒有下山,他帶著無線電台設備到了一個隱蔽點,以防敵人乘機發動襲擊。他在山上的隱蔽點上可以清楚看到山下迎接空投的平原,因為直接距離隻有8英裏。印度總部通知飛機到達的時間是午夜時分,梁元明睜大眼睛,想看到B—24遠程轟炸機是如何從遠方飛來的。12點時飛機還沒有來,1點鍾也沒有,2點鍾也沒有,直到2點20分,才有非常微弱的飛機聲音從海岸那邊傳過來。過了約半個小時,飛機的引擎聲變得巨大而沉悶,逐步向目標逼近,然而梁元明還是無法在夜空裏看到飛機。即使在這個時候,梁元明的心裏還是害怕得要死,因為他沒有看到山下的接應地點燃起T字形火堆信號。他總是怕什麼事情出錯了,怕飛機找不到目標,又怕飛機來得太晚山下接應的人以為飛機不來了都回去睡覺了。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山下的T字形火堆點燃了。

第一架的“解放者”轟炸機在天空上出現,隨著雷鳴般的巨響在空中盤旋幾圈,然後就沿著霹靂河方向直線低飛入場。這時地下的人看到了空中出現了四個白色的降落傘,在月光之下看得很分明。第一個落地的是盧業釧,然後是三個英國人,其中一個英國人落入了礦湖中,好在接應的人搶救及時才沒沉沒。盧業釧是龍4組的,他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裏曾多次搭乘英軍潛艇準備登陸馬來亞,可是一直沒有成功。後來印度總部覺得用潛艇送登陸人員已無可能,決定改用空降的辦法,所以就送盧業釧去學習跳傘。沒有多久,米羅山營地和總部聯係成功,於是盧業釧成了第一個從飛機上跳傘登陸馬來亞的136部隊人員。

緊接著,又一架飛機對著空投場地低飛而來,從後艙門一下子飛出了一連串的降落傘。這次空投的是物資,所以降落速度很快。又有一些降落傘落到了礦湖裏麵,還有幾個傘則飄到了樹林裏頭。地下的接應人員一部分去收集安全落地的物資,另一部分人去樹林裏尋找飄走的幾個降落傘和物資,因為如果不及時把降落傘找回,明天一早日本人的飛機在空中一發現樹林裏有白色的降落傘,一定會派地麵部隊來這裏搜查,那麼這些剛落地的物資來不及轉移就可能落到日軍手裏。這些空投下來的箱子很沉重,六個沙蓋人一起也隻能抬著它們走幾十米,所以箱子都被打開了,把裏麵的物質分開運送,所有東西很快轉移到了叢林裏的安全地帶。

這次的空投下來的物資數量巨大品種豐富。主要有無線電通訊電台的設備、輕重武器彈藥、醫療藥品器械、軍用食品和服裝,以及大量的資金等等,所有的一切正是叢林裏的抗日遊擊隊和聯軍所急需的。寄居在米羅山抗日遊擊隊營地的戴維斯等人在苦苦守候了一年多之後,一下子風光了起來。戴維斯把空投的武器彈藥軍火物資大部分都分配給了抗日遊擊隊,而且他現在有錢了,把以前欠馬共遊擊隊的活動經費也如數償還清楚。新的無線電台操作員盧業釧帶來了蒸汽發電機和新的電台,所以和總部的聯係變得通暢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