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尾聲(2)(3 / 3)

第二天早上,當陳平準備和戴維斯分手時,戴維斯提出自己可以跟著陳平到叢林裏去,繼續和他討論和平的事,他已經為此做好準備,一支帶著電台的小分隊跟在身邊,隨時可以和英國當局溝通。陳平這時明白了英國人的用意,他們是想利用和他關係良好的戴維斯充當中間人。然而他覺得和英國人已沒有什麼好談了,結果還是拒絕了戴維斯的建議。於是,他們在叢林的邊上分手,戴維斯看著陳平的人馬走入了樹林,很快就沒了蹤影。

到了1960年,馬共遊擊隊在森美蘭山區穩住了地盤。陳平這個時候雖然還是困守在荒山野嶺,卻已經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一個非常出名的人物。這一年,中國和蘇聯都對他發出了訪問邀請。於是在年底,陳平化裝成一個留胡子的農民,坐在一輛摩托車的後座上偷偷越過馬來亞邊境進入泰國,然後坐越南北方提供的直升飛機到達了河內。他在河內見過了胡誌明之後,即搭乘中方的飛機到達了北京。從此,他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駐守中國的生活。

陳平曾兩次會見毛主席。第一次是在1965年3月,毛主席在武漢召見了陳平。陳平從小就熟讀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一生追隨他的思想,見到毛主席本人非常激動。第二次是在1966年12月31日,毛主席由康生陪同再次接見了陳平以及其他三位馬共領導人。接見中,陳平抓住時機,說想向毛主席提出一個請求。

毛主席說:有什麼要求就說吧。

陳平說:我們想請主席給我們一個廣播電台。

毛主席尚未開口,康生就迫不及待地說:你們和泰國共產黨共用一個怎樣?他們已經有一個在雲南昆明附近。

陳平一行人不約而同說道:不行,那太不方便。

毛主席聽後,不容置疑地對康生說:就給他們一個吧!

康生隻好連連答道:好,好。給一個,給一個。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親自指示下,馬共終於獲得了渴望已久的強大宣傳工具——馬來亞革命之聲廣播電台。

從那以後,坐落在湖南四方山內馬共廣播電台基地實際上成了馬共的中央機關。陳平和其他政治局委員及家屬都住在了裏麵。陳平就是在這裏,指揮著馬共的遊擊隊繼續在高山峻嶺堅持了二十多年的戰鬥。一直到1989年,當時的馬來西亞政府再次和馬共坐下來談判,終於達成了有名的《合艾和平協議》。馬共的遊擊隊員很有尊嚴地放下了武器,解甲歸田。而陳平也於1994年離開了中國,回到了泰國的南部,和他的老部下們一起生活在“前遊擊隊員安置村”裏。

到這裏,這本書就要結束了。我現在要和書裏麵一個個已經十分熟悉的人物告別了,心裏不知為何十分感傷。據我所知,這書裏所寫到的抗戰時期人物還健在的有陳平、梁元明、陳崇智和卡迪卡素夫人的大女兒奧爾加,他們都已經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了。就在前幾天,我在梁元明老先生的博客上提了一個問題。當年英國人和重慶方麵人員到達米羅山之後,最迫切需要的是盡快架通和印度總部聯係的電台,而負責運送電台設備的陳平則差不多花了半年時間才將電台設備運到。我的問題是從現在的資料和觀點來看,陳平當時到底是不是因為政治的原因而有意拖延運送時間?梁元明十分明確地否認這種猜疑。他認為陳平已盡全力協作,當年日本昭南憲兵隊在道路口檢查哨站很多,要運送裝在防潮木箱的沉重設備十分不易。為了要躲避暗探和檢查哨站,抗日遊擊隊的交通人員要在黑夜裏一站一站分段運送前進,十分耗時耗力。能安全運到,已是巨大功勞。

時隔六十多年,一個國民黨的老兵對另一個馬共老遊擊隊員的評價依然不變,這讓我感到某種寬慰。

2011年6月30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