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榮歸故裏(2 / 2)

同以往一樣,卓別林並不以此為意,也不加以解釋,依然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他每天能收到成千上萬的來信,來信的內容多種多樣:請求援助的、借錢的、求愛的、攀親的、邀請他入股的、送禮物的、請求他賠償的……

完成了此次英國之行的首要目的之後,卓別林開始與英國的上流社會接觸。他認識了許多藝術家、作家、戲劇家、畫家、演員、建築師。他們有的因在某一領域的成就、貢獻與影響巨大,而被英國皇室冊封為貴族封號,如創作神話故事劇《潘彼得》的劇作家、小說家詹姆斯·巴裏爵士,作家、演員兼戲院經理的班克羅夫特爵士等。就連那位後來放棄了王位的威爾士親王也宴請了卓別林。

著名社會學家、曆史學家、作家威爾斯在他的鄉間別墅,將卓別林介紹給30多位劍橋大學的教授。卓別林還會見了《中國街之夜》的作者托馬斯·伯克,並和伯克一起去華人居住的中國城散步。

本來愛德華提議去拜訪肖伯納,但卓別林覺得沒有預約不好直接登門,便沒有去。這一會麵因此而推遲了10年。

隨後,卓別林前往巴黎。法國評論家對卓別林推崇備至,著名評論家德呂克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他是全世界最聞名的一個人。迄今為止,他使聖女貞德、路易十四和克雷孟梭相形見絀。我看不出耶穌和拿破侖有什麼地方能和他相提並論的。”

卓別林的經典流浪漢“夏爾洛”的名字本來就出自法國人民之口,並被世界人民所認可。因此,雖然此行並沒有向媒體透露,但當卓別林來到法國時,熱情的法國人們還是高呼著“夏爾洛萬歲”來迎接他。

財閥摩根的女兒安妮·摩根小姐找到了卓別林,當時她正在為重建第一次大戰時遭到破壞的巴黎發起募捐。卓別林欣然接受了邀請。

法國政府副總理還向卓別林授予文藝勳章,獎狀上寫著“查爾斯·卓別林:戲劇家,藝人,民眾教育學士”。能夠獲得這份榮耀,卓別林覺得十分榮幸。

(三)

幾個月後,卓別林精神飽滿地返回美國,準備開展新的工作。他要繼續他所熱愛的電影事業,以報答那些關愛他的影迷和家鄉的人們。

1922年返美後,紐約廣大市民、影迷又為卓別林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會。歡迎會一結束,他便前往洛杉磯去探望多日不見的母親,順便給老人家講講自己這趟歐洲之行的見聞。

在私人醫生的殷勤照顧下,哈娜太太的病情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製,她甚至還聽說了兒子回英國所引起的哄動。哈娜太太感覺高興極了,見到兒子,她一直不斷地說:

“太好了,太好了。”

但是,晚年篤信宗教的哈娜,又希望兒子去做一些切實可行能拯救靈魂的事情。

卓別林微笑地安慰母親。他深知,畢竟窮苦才是生活的大敵。當母親把自己引領到這一行業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終身都脫離不開了。

自己成立製片廠後,卓別林也沒有忘記那些老夥計。原來卡諾劇團美國分部經理裏夫斯早已過來給他幫忙了,擔任他的製片廠的經理。裏夫斯太太也隨先生遷居到了這裏,並且負擔起了照顧哈娜太太的使命。

裏夫斯太太高興地告訴卓別林,哈娜太太的身體相當不錯,而且也沒怎麼發病,有時她還會給護士小姐講述過去那些有意思的事。情緒好的時候,哈娜太太還相當幽默、風趣,經常逗得他們大笑不止。

記得有一次,哈娜太太在裏夫斯太太、看護小姐陪同下參觀了一個鴕鳥飼養場。在孵卵室,那裏的職員十分熱情地捧著鴕鳥蛋介紹說:

“這個蛋到下周就可以順利地孵出小鴕鳥了。”

工作人員剛說到那裏,臨時需要接一個電話,便順手把蛋放到了看護小姐手裏,自己離開了孵化室。

哈娜太太見此情景,一把奪過了鳥蛋,認真地說:

“還是把它還給那個可憐的鬼鴕鳥去吧。”

順手就把蛋往一邊的鴕鳥欄裏一扔,鳥蛋一下就摔出了裂紋,嚇了裏夫斯太太和看護小姐趕緊拉著老人,急匆匆地逃離了鴕鳥場。

哈娜太太年輕時曆經坎坷,但晚年卻享受了清福,最後幾年不但身體一直不錯,連精神病也徹底治愈了。卓別林用掙得的錢盡力孝敬母親,恢複神智的母親也知道自己兒子已相當富裕了。有一次,她跟兒子提到花園、草坪都修剪地很好,兒子告訴她:那是因為自己雇傭了兩個園丁。

“那你一定很有錢了?”

“媽媽,我現在的身價是500萬元。”卓別林驕傲地回答說。

哈娜太太平靜地點點頭。經曆過人生的起落之後,她依舊保持著平和淡泊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