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有聲片來襲(1 / 3)

“我不再以流浪漢去投其所好。他就是我自己,一個可笑的精靈,某種在我內部的東西,我必須把它表現出來。”

--卓別林

(一)

《馬戲團》並不算是卓別林的代表作,因為在拍攝這部影片時,他身心俱疲,除了逗趣的喜劇之外,後期的拍攝還打上了這一年生活的苦澀烙印。

本來卓別林的最初設想是將這部作品拍成同《淘金記》一樣的樂觀人生喜劇,但導演本人始料未及的人生變故使得這部作品有了以往作品中所沒有的悲觀特色。

《馬戲團》的故事自然是發生在馬戲團:

夏爾洛失魂落魄地在城裏閑逛,正巧,廣場上一個大馬戲團的演出吸引了餓著肚子的他。這時,一個小偷混在人群中偷錢,他發現了警察,怕自己被抓,就把錢包塞入夏爾洛的口袋裏,想乘機嫁禍給他。可是,這弄巧成拙的一幕卻被警察發現了。警察抓住了小偷,還把錢包給了夏爾洛。

夏爾洛剛用這些想買些食物充饑,結果卻被真正的失主發現了。他把夏爾洛當成了小偷,追趕起來。夏爾洛逃進了馬戲團的大篷裏,在跑馬道上拚命地跑。觀眾都以為這是在表演,結果引來陣陣歡笑聲。馬戲團經理見狀,馬上邀請夏爾洛入夥。

夏爾洛欣然應允,但沒有什麼壓力的他反而不再搞笑了。他隻能在戲團裏打雜,經理的女兒十分同情他,經常給予他鼓勵。女孩的友愛給了夏爾洛力量,他勤加苦練,並當上了正式的醜角,也重新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但女孩並不愛他,她愛的是新來的走鋼索的小夥子。夏爾洛不願放棄,他也去學習走鋼索,並且練到跟那小夥子一樣熟練,還訓練猴子在鋼索上對他進行假攻擊,以贏得觀眾的喝彩。

但是,表演的當天,因為幾隻猴子分屬幾個不同的藝人所養,那幾個猴子都想攻擊夏爾洛。結果,假意攻擊成了真正的攻擊,夏爾洛的衣服、褲子都被扯破了,隻留下短褲。

觀眾們興奮已極,但夏爾洛卻真的被猴子咬傷了。他也不能再走鋼索了,而女孩也要跟走鋼索的小夥子成婚了。

夏爾洛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馬戲團的經理將他掃地出門,馬戲團去別的地方表演了。隻剩下夏爾洛一個人孤獨地站在曾經紅火異常的廣場上,對著剩下的一圈木屑和紙星發呆……

如果不是經曆了一年多的風波,《馬戲團》的結局不會這樣安排。而這樣的結局應該是最符合卓別林當時的心境的。盡管如此,有卓別林的金字招牌,影片仍不出意外地取得了成功。

卓別林對藝術是執著而精益求精的。在拍片之初,他曾將一個馬戲團全年包用,影片拍攝過程中,因為離婚案的法律程序使然,法院查封了他的製片廠和他的住宅,他本人也被迫暫避紐約,但他仍然留用了這個馬戲團,並沒有因為拍攝可能受到阻礙而放棄繼續堅持的勇氣。

從小經受的苦難讓卓別林從來沒有喪失掉堅強的意誌,盡管離婚讓他損失慘重,麵臨難以東山再起的危險,他在拍攝過程中仍然沒有絲毫的懈怠,並且憑著堅強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在38歲時真正學會了走鋼索。在被猴子咬的那最後一場戲,他也是真的受了傷,並為此休養了6個星期。

辛苦的付出沒有白費,1928年初,《馬戲團》如期上映,卓別林獲利將近300萬。這筆錢非常及時,使他能繼續拍攝自己喜愛的影片。

然而,1928年對卓別林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多事之秋,《馬戲團》上映成功的喜悅剛過,又一個不幸向他襲來:他那可愛可敬的母親哈娜太太病逝了。

盡管前半生饑寒交迫,哈娜太太的後半生倒是過得安逸平和,兩個孩子的功成名就也足以讓她欣慰。晚年時,她過得舒心又幸福,有私人看護、管家、女仆的體貼照顧,她還常常到貝弗利山莊看望兒子和孫子。每當看到媒體對卓別林的私生活評頭論足時,她就勸慰兒子去東方好好轉一轉、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