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動物的自衛故事(1 / 3)

10.動物的自衛故事

動物世界的生存環境是險惡的,以強淩弱和弱肉強食的大自然法則,天天都在這裏上演。為了生存,為了繁衍,動物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領,就是各有各的“武器”,以對付來自強勢者的攻擊。麵對侵略,它們或奮起反擊,或以智取勝,決不會坐視災難的降臨。作為人類,我們不僅要善待動物,更要為弱小的動物助一臂之力。

鵲貓激戰

夏天的一天,一個村子發生了一件新鮮事,很快招來了許多人來看熱鬧。人們看到,在村邊的一棵大柳樹上,正上演了一場一對喜鵲與一隻大花貓的激烈戰鬥。

這棵大柳樹上有一個老喜鵲窩,一對老喜鵲在這棵樹上居住了有20來年了。它們在這個窩裏生兒育女,一直平平安安。卻沒想到會遭到一隻貓的騷擾。

這幾天,喜鵲夫妻忙得很,因為前幾天它們又產下一窩小喜鵲,它們倆要輪流給小喜鵲外出打食去。這天午後,一隻大花貓悄悄地爬上了大柳樹。大花貓可能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了這棵樹上有一個喜鵲窩,要偷吃小喜鵲是它很早以來的夢想。當它看見公喜鵲外出覓食去了,母喜鵲在窩裏偎著兩隻小喜鵲在睡覺時,就一點點向喜鵲窩逼近,就在大花貓距離喜鵲窩還有一米左右的時候,公喜鵲飛回來了。看見大花貓來騷擾它的家,立即向貓的頭部猛啄。母喜鵲聽到有情況後,迅速從窩裏飛出來,直照著貓的尾巴啄去。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夾擊,大花貓也不示弱,它不停地用前抓回擊公喜鵲,用後腿踹母喜鵲。雙方互相擊打了一陣子後,大花貓見強攻不下,便想智取。於是它佯裝敗退,後退了沒幾步,又卷土重點,猛地朝喜鵲窩衝去。兩隻老喜鵲為了護住自己的一雙兒女,為了保住自己的家,一邊喳喳叫罵,一邊奮起還擊。激戰一直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最後,大花貓被襲擊的混身是傷,由於體力不支終於敗下陣來,灰溜溜的從樹上爬了下來。

故事啟示:

這場鵲貓之戰,讓機智勇敢的喜鵲夫妻,成功地保護了他們的一雙兒女,捍衛了自己的家。對於動物來而,不僅要提防不懷好意的某些人類,也要提防一些天敵的惡意侵擾。保護自己和家人,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對付可能來襲的任何敵人,也是動物的本能。動物之間的爭鬥,並不隻適用於優勝劣汰的法則,有時,我們人類也可能助弱者一臂之力。

猴鵲大戰

有一戶人家,養著一條大狼狗和一隻猴子,都用大鐵鏈子拴著。這條狗和猴子,才買來不久,所以,必須拴著圈圈它們的性,待熟了以後才能放開它們。半年以後,狗和猴子都放開了。

一天,那隻猴子突然往楊樹上爬,因為大楊樹上有一個大喜鵲窩。這隻猴子想爬上喜鵲窩偷吃喜鵲蛋。當猴子爬到距喜鵲窩不到一米的地方,窩裏的兩隻大喜鵲“喳、喳、喳、喳”鳴叫著,迅速從窩裏飛了出來。它們看到猴子來入侵,十分憤怒,立即向猴子啄去。猴子被嚇得後退了幾步,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反撲。一邊向上攀爬,一邊用前爪同兩隻喜鵲搏鬥。兩隻喜鵲於是分工對付猴子,公喜鵲專門啄猴子的臉;而母喜鵲轉啄猴的尾巴。這樣一來,猴子顧前顧不了後。它隻好堅持迎擊前麵的公喜鵲幾下,再轉過身來應付母喜鵲。

幾個回合下來,猴子的臉被啄破了幾處,後背也被啄下了幾撮毛。由於兩隻喜鵲輪番收拾猴子,猴子隻好節節敗退。猴子“偷雞不成折把米”,始終前進不了幾步,這種情景大約持續了半個多小時,最後猴子見占不到半點便宜,隻好從樹上爬了下來。

這時,兩隻喜鵲同時大叫了幾聲“喳、喳、喳、喳”,表示它們取得了勝利。而猴子也回過身來對著兩隻喜鵲:“叱、叱、叱、叱”地回叫了幾聲,心虛卻不服輸。

故事啟示:

猴子與喜鵲相比,猴子自然是強者,但喜鵲決不是等閑之輩,它們既有對付敵人的武器——尖啄,也有齊心協力的能力——團隊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為了自己的後代不淪於毀滅,它們更有一種正氣凜然的鬥誌和勇氣。正因為這些,喜鵲才會以弱勝強。

羚羊“回馬槍”

有人稱非洲為“羚羊王國”,因為那裏不但羚羊種類多,而且數量遠超過亞洲。羚羊與牛、羊是近親,種類很多,大小不一。這類食草動物僅分布於非洲和亞洲。羚羊的生活力極強,幾乎整天成群結隊地在曠野、荒漠、草原、山區、林地覓食、嬉耍和奔跑。羚羊的跑速極快,每小時約60~90千米,奔跑時四條腿擺動幅度極大,望上去前腿向前伸直,後腿朝後伸直,與軀體幾乎成一條直線,好像一輛摩托車在騰空飛馳。

非洲獵豹是羚羊的天敵,最喜歡捕食羚羊。獵豹起動速度極快,在短時間內速度可達到113千米/小時,很容易捕殺羚羊。雖然羚羊常常成為獵豹的口中美餐,但偶爾獵豹也會受到羚羊“回馬槍”的反擊。美國一個動物學家組成的考察隊,在非洲東北部塞倫蓋蒂大草原上觀察獵豹和羚羊的活動時,曾發現過這樣一件趣事:一隻獵豹衝散了一群羚羊以後,正選擇其中一隻羚羊猛追。這隻被追捕的羚羊突然改變了逃跑的方向,促使獵豹放慢速度,轉移視線,向另一隻羚羊追去。此時,這隻獵豹因超速追擊了一段路程,已經累得氣喘籲籲,精疲力盡,而前一隻羚羊卻已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重新振作精神,乘機猛然回頭向獵豹衝去,用它堅硬的頭角猛刺獵豹,獵豹因此受傷,落荒而逃,這一發現確實令考察隊的科學家感到驚訝和不解。

故事啟示:

食肉動物往往是凶殘的,食草動物往往是弱小的。但弱小的羚羊麵對獵豹,並非隻有被動逃跑的份兒,在大自然生存環境的磨煉下,它們也有對付強敵的一招兒:就是贏得喘息,然後回身一擊,讓疲於奔跑的獵豹猝不及防,敗下陣來。可見,並非弱小的動物總是遭殃,有時,它們的鬥爭技巧也會讓自己由被動轉為主動,由失敗轉為勝利。

豪豬的防禦武器

豪豬不是豬,它是一種齧齒動物。非洲南部的豪豬生活在森林裏和熱帶草原上,如果沒有身上那些又尖又長的刺,行動笨拙緩慢的豪豬很容易成為猛獸們的美餐。敵人知道豪豬身上那些防禦武器的厲害,一般一米以下的動物都對它敬而遠之。

盡管如此,豪豬有時還是會受到威脅。碰到這種情況,豪豬首先對敵人發出警告:搖動尾巴上撥浪鼓似的殼鬥,發出“當啷啷”的響聲。這一招非常有效,大多數敵人都會被這種響聲嚇倒。豪豬雖然滿身是刺,卻總希望避免真正的戰鬥,因為一旦打起來,它總要損失一些寶貴的刺。這是豪豬最不願意的。如果警告的響聲還不能趕走敵人,豪豬就會毫不猶豫地馬上采取措施,它從原來的守勢,立刻轉人攻勢:閃電般地轉過身體,把刺尖對準敵人,後退著衝過去。鋒利的豪豬刺紮進敵人的嘴裏後,趁敵人忙著拔刺,豪豬早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故事啟示:

豪豬是一種比豬小的動物,為了自我保護,采取的是先嚇後撤的策略:先用奇怪的聲音嚇走對方,此計不成,再佯裝攻擊,乘機逃跑。大自然中,像這類的小動物很多,它們身子小,不能與強敵硬拚,隻能采取智取的辦法。想一想,如果我們遇到較強的對手時,是不是也可以采取“智取”的方法呢?

聯合對敵的狒狒

坦桑尼亞的坦噶尼喀地區是狒狒的棲身之地。這裏生活

著許多狒狒群,每群大約20~30隻,最多的超過100。狒狒十分警覺,晚上宿息在樹林裏,臨睡之前,它們總是要對四周地形做一番仔細的“檢查”,看看是否有獅子、巨蟒和黑猩猩等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