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普希金傳略(1)(1 / 3)

魏列薩耶夫[1]作

【注釋】

[1]維肯季·維肯季耶維奇·魏列薩耶夫(1867—1945)是蘇聯著名的作家和普希金學者,編有《普希金在生活中》(1926—1927)及《普希金的同時代人》(1936—1937)等書。為了迎接一九三七年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紀念,魏列薩耶夫在一九三六年寫成一篇通俗的普希金傳,發表在當年十月三日到五日的《消息報》上。這篇傳記流傳非常之廣,被譯成各國文字。一九四五年蘇俄國家兒童文學書籍出版社又出版了這本傳記的新版本,並得到蘇俄教育人民委員會所舉行的最佳兒童讀物競賽散文作品的頭等獎。現在譯的這篇傳略主要是依據前者,間亦參照後者,略加增補。

一、童年和少年時代

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於一七九九年舊曆五月二十六日(即新曆六月六日)生於莫斯科。

他的父親謝爾蓋·利沃維奇·普希金是一個出身於古老的貴族家庭的地主,但不愛經營生產,因而從自己衰落的田莊上所得到的收入就非常有限。謝爾蓋·利沃維奇生活得很安閑,耽於世俗的享樂。他善於用法文和俄文寫詩,愛好文學,擁有豐富的藏書,主要是法文書籍,並且還和當時許多有名的俄國作家,如卡拉姆津、德米特裏耶夫、茹科夫斯基和維亞澤姆斯基等人[1]有交往。

普希金的母親娜傑日達·奧西波夫娜,是“彼得大帝的黑奴”——阿伯拉姆·漢尼拔[2]的孫女。漢尼拔原是阿比西尼亞一位有權力的親王的兒子,被質於君士坦丁堡,後來又被俄國的公使從那兒帶到俄國來。彼得大帝讓他受了洗禮,加以教育,並且把他安置在自己的宮廷裏。因此在外表上,普希金就保留了他這位非洲先祖的很多特征。

普希金的父母很少關心子女們的教養,他們都是法國家庭教師帶養大的。普希金的俄國奶娘阿琳娜·羅季奧諾夫娜給了他真正的熱愛和關切,普希金直到臨死前都對她懷著熱烈的眷念之情。普希金對功課既不勤勉而又懶惰,尤其不喜歡數學。但他很早就酷愛書籍,時常偷偷地鑽進他父親的藏書室,在那兒一連消磨好幾個鍾頭,讀他所能拿到的每一本書。八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用法文寫詩。在普希金的家庭裏,也正像當時一般的貴族家庭一樣,法文是家常的語言。普希金從童年時起,法文就比俄文講得更為流利。他是一個聰慧、機敏和頑皮的孩子。他的父母不喜歡他,他也從沒有得到他們的愛撫和同情。

一八一一年,普希金被送到皇村學校去,這是當時在彼得堡近郊皇村(現名普希金城)專為特權階級子弟新創辦的一所學校。

一年之後,學校的教員和學監們給他作了這樣一個正式的學行考語:“他有著華而不實的才能和激情與纖細的,但又並不深沉的智慧……他僅見長於那些不費腦力的功課,因此他的進步就很小……非常不用功……機智是有的,但可惜僅用於空談……生性浮躁。”

這就是普希金一生中給那些膚淺的和不大深知道他的人們的印象。實際上,他在學生時代,就已經寫作、閱讀和思索過很多了。像在一八一四年所寫的《小城》一詩中,普希金就列舉出了許多他心愛的作家的名字,這使得每個人都很驚奇,就是這個十五歲的小孩子是多麼博學。他喜歡的作家,是荷馬、維吉爾、賀拉斯、塔索、莫裏哀、拉辛、伏爾泰、盧梭、巴爾尼。在俄國作家中,就有傑爾查文[3]、馮維辛[4]、卡拉姆津、德米特裏耶夫和克雷洛夫[5]。

有幾個同學不喜歡普希金,因為他說話尖刻,但也有許多非常熱愛他的同學。在後一類的同學當中,就有伊萬·普希欽(後來的十二月黨人)、傑利維格男爵(後來的詩人)和狂熱的維利亞·久赫裏別克爾。普希金對學校當局的態度是完全獨立不羈的,在第一年,他就已經成為學潮的煽動者,結果驅逐了一個最不孚眾望的學監馬爾丁·皮列茨基。

在學校裏,當時出了幾種手抄的刊物,很多的學生都為這些刊物寫詩。其中特別出名的詩人有兩個:就是伊利切夫斯基和普希金。伊利切夫斯基後來成了一位才氣不大的詩人,普希金卻一年比一年地獲得更多人的推崇,同學們都懷著敬意注視著他蓬勃發展的天才。在中學裏他寫了很多的東西,並且從他初期的詩作中,識者就感覺到他像是一頭年輕的鷹,充滿信心地展開自己強有力的雙翼,準備直衝雲霄。

一八一五年正月八日,學校裏舉行了一次從初級班升到高級班的公開考試。在參加這次考試的貴賓中,就有一位十八世紀俄國最有才華的詩人——老前輩傑爾查文。普希金被點名進去。他站在離傑爾查文隻有兩步遠的地方,朗誦他用傑爾查文的愛國頌歌體寫成的《皇村回憶》。這首詩引起了全場人的興奮。傑爾查文眼睛裏含著眼淚,衝出來想吻這個孩子。可是羞澀得不知所措的普希金早已跑掉了,傑爾查文讚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