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普希金傳略(3)(1 / 3)

一八二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舊曆),沙皇亞曆山大一世突然逝世。他的繼承人本該是他的兄弟康斯坦丁,但他早就放棄了繼承皇位的權利。可是不知為了什麼緣故,這件事始終是保持著秘密的。於是就應該由再次的一個兄弟尼古拉來繼承。軍隊最初對康斯坦丁宣誓,尼古拉本人也對他宣誓過;繼而他們又向尼古拉宣誓。秘密集社的會員就決定利用這次所發生的混亂局麵,舉行軍事政變來達到限製或者甚至是推翻沙皇政權的目的。他們就暗示軍隊,說康斯坦丁是被迫離位的,在十二月十四日這一天,就率領軍隊到樞密院廣場去反對尼古拉。可是這次起義,終為尼古拉的炮火所鎮壓。

新皇的登位頗引起了普希金心中極大的希望。他決定呈請準其自由。可是選在這個時候請求並不適當。不錯,普希金本人並不是秘密集社的一員。但在差不多所有被捕的人那裏,都有他所寫的革命詩歌的抄本。根據所有這些文件,政府就非常清楚地看出:在這次起義的準備醞釀上,普希金是起著很大的鼓動作用的。大家也許覺得奇怪:為什麼當時他們竟沒有逮捕普希金,為什麼沒有把普希金作為這次運動的最危險的鼓勵者而加以懲罰?據說是因為卡拉姆津和茹科夫斯基兩個人想拯救普希金,就向沙皇尼古拉提議,最好是設法把普希金爭取到自己的一邊來,利用他的筆來作有利於政府的事情。因此,沙皇就接受了普希金的請求書。

審訊結束:五個主要的十二月黨人被處絞刑(其中有佩斯傑利和雷列耶夫[7]),一百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去做苦役。普希金和大部分處絞刑的人都相識,並且還認識很多被流放的人。這些人被處嚴刑,在普希金的身上留下了一個震駭的印象。他這樣寫道:“判處絞刑的人都被絞死了,但是一百二十個朋友、兄弟和同誌去做苦役,那也是可怕的。”在這件事發生之後很久,普希金又在自己的原稿上畫了一個絞架,上麵掛了五個人的屍體,並且若有所思地寫著:“我也會……”“我也會……”。

一八二六年九月三日,普希金在三山村的鄰人家裏消磨了一晚。天氣非常好。普希金很愉快,和姑娘們一同散步;夜晚十一點鍾的時候,她們才沿著大路把普希金送回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第二天黎明時,普希金的老奶娘阿琳娜·羅季奧諾夫娜就披頭散發,驚慌失色,淚流滿麵地奔到三山村去。她告訴他們,說夜裏有一個人騎馬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來,也不知道是軍官還是士兵,把普希金帶到什麼地方去了。

就在這時候,普希金正和沙皇的傳令兵乘著馬車向莫斯科急馳而去。他們日夜趕程,九月八日就到了當地。他們既不讓普希金休息一會兒,也不讓他換一換衣服,剃一剃胡須,就把這位忍受著饑寒和滿身汙泥的普希金,一直帶到皇宮中尼古拉的書房裏去。

沙皇尼古拉非常仁慈地接待了他。接著在他們之間就是一場很長的談話。沙皇問他:

“普希金,假如你在彼得堡,你也會參加十二月十四日的那次起義嗎?”

普希金大膽地回答道:

“一定的,皇上。我所有的朋友都參與事謀,我不會不參加的。隻因我不在當地才得免於難。”

尼古拉又問起他的思想方式是不是改變啦,假如給他自由的話,能不能改變他的思想和行動。普希金沉默了很久,最後允諾了。

沙皇又問道:

“你現在寫什麼呢?”

“差不多什麼都沒有寫,陛下,因為檢查得太嚴厲了。”

“那你為什麼要寫檢查通不過的東西呢?”

“檢查也不放過那些最無辜的東西。”

“呶,好吧,那麼我自己來當你的檢查官。把你所寫的東西都送到我這兒來。”

沙皇挽著在激動中的普希金的手,走出了書房,並且向那些聚集在會客廳裏的侍臣們說道:

“諸位先生!這是一位新的普希金。讓我們把舊的忘掉吧。”

但這不過隻是尼古拉的一些空話。普希金的一切行動都證明,他並沒成為“新的”。

在請求書裏,普希金講到自己的“真誠的改悔”,但他並沒有背棄他的過去,沒有責備他的朋友,也沒有對沙皇的仁慈表示感激,而是在動搖著、懷疑著……

很明顯地,他永不會變成一個傑爾查文、卡拉姆津或是茹科夫斯基[8],沙皇也永不能對他表示信賴。

【注釋】

[1]塔吉雅娜是普希金所寫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一位女主人公,普希金就將自己的奶娘的形象,都體現在塔吉雅娜的奶娘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