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麵前出現了你,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
有如純潔之美的天仙。
在那無望的憂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鬧的浮華生活的困擾中,
我的耳邊長久地響著你溫柔的聲音,
我還在睡夢中見到你可愛的倩影。
許多年代過去了。暴風驟雨般的激變
驅散了往日的夢想,
於是我忘卻了你溫柔的聲音,
還有你那天仙似的倩影。
在窮鄉僻壤,在囚禁的陰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樣靜靜地消逝,
沒有傾心的人,沒有詩的靈感,
沒有眼淚,沒有生命,也沒有愛情。
如今心靈已開始蘇醒:
這時在我的麵前又重新出現了你,
有如曇花一現的幻影,
有如純潔之美的天仙。
《致凱恩》伊林作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躍,
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蘇醒,
有了傾心的人,有了詩的靈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淚,也有了愛情。
——一八二五年
【注】安娜·彼得羅夫娜·凱恩(1800—1879)是普希金的女朋友。普希金在一八一九年二十歲時,第一次在彼得堡奧列寧(當時任藝術學院院長和公立圖書館館長)的家裏和她相見,那時她才十九歲,已經嫁給一位五十二歲的將軍。詩中的第一句,即指這次初見而言。當普希金一八二五年被囚禁在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時,凱恩來到鄰近的三山村探望她的親戚奧西波娃,又與普希金再次相見。凱恩離開三山村返回裏加的這一天,普希金送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第二章[1]給她,其中就夾了這首詩,署的日期是“一八二五年七月十九日”。凱恩曾在自己寫的回憶錄中記述了當時的情景。俄國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把這首詩譜成歌曲,成為俄國最有名的一首情歌,一直流傳至今。
【注釋】
[1]應為第一章。——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