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絢麗的天空

日月並升——鷹窠頂

在離浙江省杭州市82千米的海鹽縣,在南北湖風景區的雲岫山鷹窠頂,有時可以觀賞到太陽和月亮在地平線上幾乎同時升起的奇妙景象,人們稱之為“日月並升”。(圖 鷹窠頂)

“日月並升”現象曾在當地群眾中世代傳說,在明代古書上也有記載。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奇景幾乎被淹沒了上千年,直到1980年杭州大學的馮鐵凝先生從古書中發現後,於當年農曆十月初一會同武林中學的謝秉鬆老師來到鷹窠頂上,才有幸見到了太陽和月亮在淩晨並升的奇景。消息一傳開,引起了很多遊人莫大的興趣。此後,每逢農曆十月初一淩晨,都有數千人前往觀看奇景。

淩晨5時許,遊人成群結伴登上鷹窠頂,遠眺茫茫東海,一會兒,一輪紅日從水天相連處噴薄而出,稍後同紅日一樣大小的淡黃色“月球”,在紅日邊上冉冉升起,紅黃兩球同時緩緩跳動,忽沉忽浮。這時候,天空中霞光縹渺,平靜的海麵經晨風搖拂,像無數匹彩綢,向遠處伸張,奇麗無比。

據考察,1984~1985年三年間,“日月並升”出現時間最短的有5分鍾,最長的31分鍾,一般持續15分鍾左右。

過去民間流傳日月並升奇景隻有狗(戌)年才能看到,也有的說要上月(九月)大(即為30天),下月(十月)初一才能看到。但是從1981~1983年的每個十月初一均未出現日月並升現象。然而在1984,年到1985年卻有不少人飽了眼福。奇怪的是,1984年(閏年)有兩個農曆十月,在正十月初一、初二奇景不露麵,初三它卻出現了15分鍾,初四還可看到,直到初五仍出現了5分鍾;而在閏十月初一,日月並升又出現過一次。1985年農曆九月隻有29天,但在十月初一仍有不少人見到了這一奇景。

有幸看到日月並升奇景的人們,對於景象的描述都不盡相同。明代陳梁看到的景象是“日月摩蕩不止”。即太陽先升,隨後月亮很快升起,並入太陽當中,這時候“送月印日心,二輪合體,雪裏丹邊相摩蕩,還轉不止”。大多數觀看到這種情況的人,事後往往說他們看見初升的太陽中突然有個黑影出現,在日麵上躍動。接著太陽的光線增強,黑影就消失了。黑影是否就是月亮則難以肯定。

有時,一輪紅日先從地平線上升起,不久在太陽旁邊躍出一個暗灰色的月亮,並在紅日左右、上下跳動。當月亮跳人太陽時。太陽表麵大部分被月亮遮住,顏色變暗。有時日月合為一體,重疊同時從海上升起,太陽圓麵略大於月亮圓麵,因而在太陽圓麵周圍露出一圈顯出血紅和清藍色的光環。有時,月亮搶先從海麵升起,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太陽隨之露出來,太陽托著月亮一起躍動。有時月影先在日輪之下,後又跳出日輪,寢太陽周圍躍動,月影部分閃現出月牙狀。也有時月影在日輪中一起升起。並在日輪中躍動,直到月影消失。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有“日月合璧”之說,即所謂“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漢書·律曆誌》)。《辭海》對“日月合璧”的解釋為:“謂日月同升,出現於陰曆的朔日。在我國很少見。”人們把這種奇異現象看成是祥瑞的象征。但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作出科學的解釋。

陳梁所謂的“月印日心”,就好像是日食一般,而日食不可能年年在農曆十月初一出現。同時,日食在許多地方都可觀察到,不會僅限於鷹窠頂等不多的幾處。也有人認為,這是眼睛長時間注視太陽,視覺出現疲勞造成的幻覺。

有氣象學家認為。“日月並升”是一種“地麵閃爍”現象,是由於自然條件比較特殊,冷暖氣流垂直移動頻繁,空氣密度不斷變化,太陽光線在瞬息變化的不同密度的空氣層中傳播,會產生各種異常的折射現象。這時看到地平線上的太陽,有時會呈現出奇形怪狀,有時仿佛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地在天邊跳動著。

也有天文學家認為,雲岫山上的鷹窠頂背山麵海,沒有任何掩遮物體,而頂峰同遠方水天相連處基本保持平射線角度。由於天文因素,太陽到農曆十月初一移到東南向起升,而這天月亮正好移到太陽旁,形成了“日月並升”的奇觀。

日落碑現

日落碑現的奇觀,出現在貴州省織金縣。晴天,從午後到日落前,人們站在織金縣城附近的西南或西北,麵向東北、東南的山間遠遠望去,前方馬鞍山腰的向陽峰巒中便會出現一座白色透明的石碑。石碑高約10米,寬約5米,挺拔逼真,輪廓分明,仿佛有光。這座石碑最亮的時候,人們隱約可見碑文數行,好似在石碑麵上飄忽,繼而幻滅無影。當天氣乍晴乍陰時,巨碑則隨之或隱或現,或明或滅,神秘莫測。

其實,山上是沒有什麼石碑的。有人曾在山中尋覓石碑之蹤影,但總是一無所獲。真可謂:“眾口皆碑不是碑,紅日西斜現東門,亭亭玉立成真景,曾使遊人疑鬼神。”這神秘的“日落碑現”奇觀成了千古之謎。

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分析,發現日落碑現原來是大自然玩的魔術。在織金縣城東北方,約2000米遠處有一座馬鞍山。山的側方支脈有一條小山梁,山梁上有一灰白色的石筍拔地而起。石筍高十多米,寬30餘米。石筍相距馬鞍山的主山體40多米,其間有一斷層深澗,支脈尾部是一座與馬鞍山相當高度的山峰。(圖 織金縣馬鞍山)

每逢晴天午後,西斜的陽光使山峰投影在馬鞍山的胸部,這樣,馬鞍山上的草木越發濃鬱幽暗,恰好形成石筍的天然背景。這時西斜的陽光正照在石筍上麵,回光正好反射到馬鞍山上,便在陰暗的背景上映現出一塊形態逼真、巍然屹立的透明的“石碑”了。

除了日落碑現的奇觀,大自然中還有瀑布顯字的奇景呢!這種奇景出現在雲南省鶴慶縣朵美鄉境內一個叫神龍門的地方。

神龍門是一個大石洞。洞口藤蔓掩映,野花怒放。一清一濁兩股河水從洞中湧出,在洞口垂直跌落成十分壯觀的瀑布。濁水有如繽紛的彩簾,五顏六色;清水卻玉潔冰清,“一塵不染”。一洞兩瀑分為兩色已是一大奇事,更奇的是直下的清水瀑布前,遊人可以看到銀色水簾上能顯出字跡,鵒地人稱它為“縞裙顯字”。

“縞裙顯字”是同太陽一起出現的。往往是日出之前,向導就帶領遊人登上了山峰,並安排在神龍門對麵的一塊巨石上,這裏正好對著瀑布,又迎著將要出現的太陽。人們翹首注目,等著等著,東方天邊的雲彩漸漸地紅亮起來了。一眨眼間,一輪紅日隨著絢麗的朝霞冒出山頂,金色的陽光直接射在瀑布上,仿佛有一隻看不見的巨筆在徐徐地移動著,漸漸地,那銀色的瀑布上便赫然顯現出四個隸書大字——“一品當朝”。

奇怪,為什麼瀑布會顯出字跡呢?經過仔細勘查,原來在神龍門對麵的山峰上,豎著一塊十丈見方的白石。白石晶瑩如玉。古代書法家在白石上麵鐫刻了“一品當朝”四個隸書的大字。每當旭日東升之時,白石映在神龍門下的池水中,由於太陽光線的折射作用,白石上的字便反映在瀑麵之上。於是形成了瀑布顯字的奇觀。

峨眉佛光

四川省西南部的峨眉山,佛家稱之為“光明山”,從前一直蒙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千百年來,那些虔誠的善男信女,懷著求仙拜佛的願望,一步一叩首地爬上山去祈禱人壽年豐。

人們登上峨眉山主峰金頂(海拔3077米)。如果正當天氣晴朗的午後時分,環顧四周,但見白雲茫茫,波起濤湧,汪洋無際,似乎這裏已不是人寰塵世,“仙”與“凡”之間的隔閡已經消逝了。這時,金頂佛寺廟裏鍾聲大作。寺僧宣告“佛將大觀”。說時遲,那時快,在人們麵前的深穀雲底中,驀地出現一輪巨大的光環,開始是白色,後來又變成了彩色。有時近到似乎舉手可觸。如果更巧一些,光環中還會出現碩大的影子,你抬手,它也跟著抬手,你移步,它也照樣移步。這一神秘的現象,佛門弟子眾口一辭地說它是“我佛如來”的“佛光”,還會引用《楞嚴經》中的話:“世尊於獅子座上放寶光,遠灌十方。”(圖:峨眉佛光)

相傳東漢永平年問,有位采藥蒲公為追蹤鹿跡,在峨眉山頂發現了“佛光”。經印度寶掌和尚指引,認識到佛光就是“普賢祥瑞”。後來,蒲公在峨眉金頂建造了普光殿(也稱光相寺)供奉菩薩,從此開創了峨眉山佛教的曆史。“光相”就是古代所說的“佛光”,或稱“寶光”“祥光”。

其實,峨眉佛光是由於峨眉山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所造成的,是太陽光線玩的把戲。金頂雄踞峨眉山之巔,山中空氣濕度很大,半山腰雲霧繚繞,日出後半小時到上午9時,當陽光照射到雲霧上時,懸浮在雲霧中的小水滴往往起到凸透鏡的作用,所以在雲霧水滴後麵的雲層上,就可能造成一個太陽的實像。這實像從雲霧後麵發出光線,這些光線穿過無數個雲霧小水滴之間的小孔隙,分散成彩色光環,紫色在內,紅色在外。有時太陽光線強烈,人們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七彩光環,從外到裏,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次序排列。有時太陽光線較弱,看到的隻是幾道彩環,層次模糊。有時看到的隻是一個白色的大光環。罕見的是,有時會出現幾重光環,愈是向外,彩色愈淡。至於光環中的影子,其實就是人的身影。當你麵向雲霧背向太陽時,太陽光從背後射來,你的影子就正好投在光環裏麵了。頭像在光環中心,你的一舉一動,也都在光環中表現出來。由於這種光環和一些佛像頭上畫的彩色光圈十分相似,迷信的人就把它說成是佛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