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輯 負薪酬背後的秘密(1 / 3)

第七輯 負薪酬背後的秘密

公主靠邊站

我曾有幸認識這樣一位年逾七旬的釣者,他一生嗜釣如命,卻幾乎每次都是空囊而返,然而,這樣“謙虛”的收成並沒有影響他的心情,反倒是魚簍越輕,他的心情就越好;如果是哪天真見他提溜著半簍鮮魚回來,再觀其顏麵,必定是眉頭緊蹙,口中念念有詞:“失敗,失敗,選錯地點了,今天我被魚給釣了……”

明明是釣到了魚,滿載而歸,怎麼叫做“選錯了地點”、“被魚給釣了”呢?

其實,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釣者,心中裝的自然是與眾不同的哲學。釣者認為:釣魚,徒的就是一份悠閑的姿態,一份愉悅的心情,和魚本應沒有多大關係。我每次帶上漁具出來,總會選一處風景清幽的地點,不曝日,不淋雨,有群花當然更好,沒有群花,有垂柳亦無妨,在這樣一片清淨之地,展開馬紮,甩鉤於湖心,然後就可以極目四處,看一看周圍的風景,聽一聽周圍的蟲唱,嗅一嗅附近晨露和泥土的清香,多麼舒適愜意!看累了,可以讀一讀隨身攜帶的小書,聽一聽《紅燈記》《鎖麟囊》,實在想享份安靜,就索性什麼也不聽,什麼也不看,閉目以養神……這時候,漁具隻是一份寄托,若是有魚上鉤,那反倒攪了興致,不光要收鉤,還要解魚、放餌,回甩……忙煞人嘍!

有一次,我借機問釣者,既然是背了漁具而去,為何不順捎點魚蝦回來呢?那樣也可以愉悅妻兒呀!釣者聽了我的疑問,笑著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這樣一位將軍,他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許多下屬都蠢蠢欲動。將軍也看出了幾位下屬的心思,就決定到兩軍陣前試一試這幾位下屬。那是一座久攻不下的山峰,將軍把這幾位下屬召集到營帳前,密議說,誰能攻下前麵那座山峰,我就把女兒嫁給他。此話已出,兩名下屬迅速站了出來,高呼“我願前往!”這時候,僅有一名年輕的軍官沒有站出來,而是徑直走出了營帳,頭也不回地走了。將軍連忙把他喊住,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參加。年輕軍官回答道:“你竟然把我愛的女人當作籌碼來交易,這樣的戰役有什麼好打的?愛是一件簡單愉悅的事情,我不想讓愛成為一種負擔,所以,這場戰役,別說是您的女兒,就是公主也要靠邊站!”將軍最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這位軍官,因為隻有他一人領略了愛的真正要義!

釣者講完這個故事後,笑聲更加爽朗,他問我:“年輕人,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我也微笑著點了點頭,腦海裏浮現出那位年輕軍官斬釘截鐵的回答:“公主也要靠邊站!”

多麼絕妙的回答!我不禁越加佩服釣者和年輕軍官的智慧起來。

是啊,在我們的生命裏,若想擁有一份從容淡然的心態,保留一份輕鬆愉悅的心境,再多的“魚群”和“公主”都要靠邊站!

“芳鄰”是一種香料

一日,6歲的兒子拿著一本雜誌走到我的跟前,一本正經地問我:“爸爸,‘芳鄰’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啊?是不是一位叫‘芳’的鄰居啊?”

我和我的愛人捧腹大笑,笑畢,我耐心地給兒子解釋說:“所謂‘芳鄰’,也就是鄰居,是對鄰居的一種尊稱。另外,還有一層意思,也是敬稱,一般用來說別人的鄰居才叫‘芳鄰’。”

兒子疑雲滿臉地說:“為什麼別人的鄰居是芳鄰,自己的鄰居就不是嗎?”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才好,於是,重新解釋說:“所有的鄰居都可以稱之為‘芳鄰’。”

兒子這才肯罷休。

不多久,我家對麵剛剛搬來了一對小夫妻,搬家的時候,我帶著兒子從門口路過,兒子像嘴上抹了蜜,開口就喊這對小夫妻:“芳鄰叔叔好!”“芳鄰阿姨好!”

一下子把小兩口逗得笑成了兩朵花。為了慰勞兒子,他們特意從包裏掏出了糖,塞給兒子,兒子把糖果含在嘴裏,不住地說謝謝。

要說這對小夫妻,我和兒子對他們的印象都不錯。唯有我愛人特別討厭他們,認為他們太邋遢,經常把垃圾和吃剩的飯菜放在樓道裏,好幾天都不知道清理,產生的異味難聞極了。為此,我愛人好幾次捏著鼻子替他們清理幹淨。後來,小夫妻見了她總覺得不好意思,總是躲著走,這一躲,我愛人就更來勁了,認為他們理虧,還不知道道歉或致謝。

小夫妻覺得不好意思,瞅見我愛人不在家的時候,總是送來不少好吃的給兒子。一次,對門小夫妻從鄉下老家帶了一隻土雞回來,專門燉了半隻送了過來,說是讓我們嚐嚐鮮。

土雞上桌了,我先嚐了一口湯,真香!此時,再看兒子,連動筷子的意思都沒有,正目不轉睛地盯著媽媽,發現媽媽隻吃自己做的青菜香菇,一勺雞湯也沒舀。

妻子以為兒子挑食,當下就急了,大聲嗬斥兒子說:“你怎麼不吃,難道我做的菜裏有毒嗎?”

兒子脫口而出:“沒有!”

妻子繼續追問:“那你為什麼不吃?”

“請問媽媽,為什麼芳鄰送來的雞湯你一勺也不舀,難道芳鄰有毒嗎?”兒子的一句話,讓妻子變得瞠目結舌,妻子頓了一天,然後笑著拿起湯勺。

第二天下班的時候,我在樓道裏聽到妻子和那對小夫妻笑著說話。妻子說:“昨天,你們送來的雞湯真香,是她有生以來喝過的最鮮美的雞湯了!”

我後來聽到一位學者這樣解析“芳鄰”二字,學者說,所謂芳鄰,也就是鄰居。鄰=令=耳。但你千萬不要望文生義,就以為你可以揪著他們的耳朵發號施令,鄰居是一種芬芳的香料,他需要你們時時彼此把他對方裝在貼心的口袋裏,然後偶爾嗅上一口,誇一句“真香”!

我突然想起兒子當初拿著雜誌問我“芳鄰”意思的情景,放在現在,我想,我也許會對兒子說——芳鄰是一種香料!

芒刺上的花叢

麵對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許多商家都看到了其中所存在的無限商機。其中,阿迪達斯公司和耐克公司就是其中競爭最激烈的兩家。阿迪達斯作為北京奧運會的主讚助商,具有相當強大的主場優勢,其勢頭緊逼同行業的其他品牌。

耐克公司看到了阿迪達斯作為奧運讚助商的主場優勢,同時,也想方設法通過其他途徑來破局,其中,體育明星就是一個絕佳的突破口。於是,耐克公司瞅準了許多有望奪冠的知名運動員,並期望通過他們的“金牌效應”來拉動商機。

中國“飛人”劉翔就是其中一名,麵對這位曾經取得輝煌戰績的中國運動員,曆時一年多,他們為劉翔專門設計了一種“戰靴”。這種“戰靴”僅為214克,輕便、減阻,有人分析,僅僅是從這雙“戰靴”上,劉翔就能提高0.02秒!另外,當他們得知劉翔每次比賽的時候,都喜歡在起跑前沉思默念,搭上鞋麵的“粘貼帶”是起跑前的最後一個動作。於是,“自雅典奧運之後,劉翔每一雙戰靴都保留了粘貼帶。”耐克公司也沒有忽略這一細節,如法炮製,而且做得更加完美。

萬事齊備,一切隻待發令槍打響的那一瞬間。哪知道,2008年8月18日上午,就在這樣一個決定性的瞬間,劉翔卻因腳傷倒在了預賽的起跑線上,當即,劉翔推出的比賽。

對於耐克公司來說,這無疑將是一個晴天霹靂,一年多的辛苦眼看著要付諸東流。在那一刻,許多人斷言,這下子,以耐克為首的諸多廣告商肯定要崩潰。沒有想到的是,就是劉翔宣布因傷退賽過後的12小時左右時間,耐克公司發表官方聲明,他們認為:“劉翔一直是中國最傑出的田徑運動員。耐克為能與劉翔緊密合作而感到自豪。在此時,我們理解他的感受,並期待他傷愈複出。”繼而,耐克公司的創意人員根據劉翔退賽為題材,主題為“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的平麵廣告伴隨著各報社“劉翔退賽”的頭條消息,出現在華東、華南、華北各地區的主要都市報的頭版位置。廣告上寫著:“愛比賽/愛拚上所有的尊嚴/愛把它再贏回來/愛付出一切/愛榮耀/愛挫折/愛運動/即使它傷了你的心。”廣告詞恢宏大氣,鼓舞人心,不僅安慰了代言人劉翔,而且在字裏行間堅信劉翔一定能夠東山再起!

據耐克公司的負責人介紹,該創意廣告推出以後,耐克體育用品的銷量不僅沒有因“劉翔退賽”而減少,反倒大幅度上升!

代言人突遭事故,這對大多數商家無疑都將是一種致命的打擊,然而,耐克公司不但沒有在這片“荊棘地”裏摔跟頭,反倒在撥開困窘的“芒刺”,在艱難的“荊棘地”裏開出輕鬆絢爛的“花”來。

耐克清楚地知道中國的市場空間,耐克也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劉翔在中國人心目當中的地位,耐克公司巧妙地借用了這一“事故”,進行溫情炒作,不光攫取了所有的商機,而且收獲了一片掌聲與喝彩,更重要的是耐克巧妙地贏得了所有中國人的心!

這就是耐克人的智慧,麵對突發事件,他們不但沒有讓其成為製約自身發展的“短板”,反而以此為契機,迅速起跳,把“短板”劣勢演化成了“長板”優勢!其實,任何“短板”和“長板”之間都隔著一塊跳板,關鍵是看我們朝著哪個方向起跳……

春天,媽媽還會發芽

她才三歲,災難降臨時,她還在熟睡。是正在刷碗的奶奶發覺了有強烈的震感,然後把她從床上抱起來,飛奔向門外,哪知道僅僅走到樓梯拐角,強烈的搖晃就令奶奶再也動彈不得。奶奶抱緊她,蜷縮在樓梯拐角處,他們所居住的單元樓很快傾斜坍塌,正是這樣一個樓梯拐角,讓奶奶和她都幸存下來。

她睡得很沉,也許是奶奶的懷抱“減震”很好,強烈的地震和坍塌聲竟然沒有把她震醒,她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大雨透過廢墟中的瓦礫淋進來,她驚慌地問奶奶:“怎麼了,我們為什麼要坐在這裏?”

奶奶告訴她,為了聽聽雨姑娘的聲音。

自從兩歲開始,她就十分喜歡雨,每次下雨,她總要掙著往外跑,但是,每次都被媽媽拽住。她不明白為什麼這次奶奶帶她來聽雨。她問奶奶:“我們為什麼不到外麵去聽雨姑娘啊?”

奶奶告訴她,雨姑娘怕人,我們一出去,雨姑娘就跑了。於是,她就這樣依偎在奶奶的懷裏,靜靜地聽雨姑娘唱歌的聲音。強烈的餘震一波接著一波,時不時就有瓦礫掉在她和奶奶的頭上,她緊緊地蜷縮在奶奶的懷裏說:“奶奶,我害怕。”

奶奶撫摸著她的頭告訴她,孩子別怕,這是雨姑娘在跳舞呢。奶奶拽出了身上的圍裙從縫隙裏接了些雨水,告訴她,快喝點,這些都是雨姑娘送給我們的露水,喝了它,就能快快長大了。她喝了幾口,盡管有些磣牙,她還是高興地笑了。

喝過幾口雨水,聽著奶奶給她唱的眠歌,她很快睡著了。第二天,她們被人從廢墟裏救了出來。她真是個嗜睡的孩子,一覺醒來,他們已經到達臨時搭建的布棚裏了。她說餓了,拉著奶奶的手,哭著要找媽媽。

奶奶告訴她,媽媽去送雨姑娘去了,很快就會回來。她哪裏知道,就在昨天的地震中,媽媽所執教的那所學校整體坍塌,為了救學生,媽媽沒能幸免於難!

當天下午,有人送來了礦泉水和方便麵,奶奶的焦慮總算得到了解決,萬一再沒有吃的,真不知道該怎樣向她解釋。吃過飯以後,她再次嚷嚷著,要奶奶帶她出去找媽媽。奶奶強忍住淚水,指著對麵那片廢墟對她說,媽媽被種進土裏了,你要記著澆水,到了春天,媽媽還會發芽的!

她歡呼著對奶奶說:“奶奶,那你要給我買一把漂亮的水壺。”奶奶一把把她抱在了懷裏,不住地點頭說好,她哪裏知道,此刻的奶奶早已經淚如雨下……

陸地上的蓮

妹妹打算在“十一”結婚,消息一宣布,可愁煞了母親。因為,按照鄉裏的規矩,大凡嫁閨女的家庭都是要有幾床棉被做嫁妝的,母親看不慣大超市裏的絲棉被,她說,地裏種的有現成籽棉,彈上幾十斤,棉被不就有了?可是,如今彈棉花的越來越少了,都成了稀罕物,到哪裏找呢?

母親一個電話打到城裏,令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鄉鎮上無法找到的彈棉花店,我在城市給她解了圍。因為我們小區門口就有一家彈棉花的老年夫婦。母親早飯都顧不上吃,滿心歡喜地拖著幾十斤籽棉,一大早就來到了城裏。十分鍾後,我們就到了彈棉花的老夫婦處。

看到有生意上門,老年夫婦自然是非常高興,連忙穿上潔白的工作服,機器發動,一團團籽棉瞬間變成了雪白的棉花。

那是一對快樂的夫婦,工作的時候,即使著戴口罩,他們也不忘咿咿呀呀哼唱著京劇。這對老年夫婦,大爺叫宋玉,大娘叫吳榮。

母親問吳榮,現在彈棉花這活都很少有人幹了,為什麼你們老兩口還不幹點別的啊?

吳榮笑著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說這話也不怕你笑話,那都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我作為下放知青正好到了宋玉村子,每天幫著鄉親們插秧,收割,一幹就是兩年。這兩年,多虧了宋玉,他看我是城裏來的,怕我受不了農村的苦,凡是重活累活就搶著幫我幹。宋玉年輕的時候也是個不錯的小夥子,用現在年輕人的話說,就是帥。他上了中學就輟學了,因為家裏窮,但是他很愛學習。農閑的時候,我們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半年以後,我漸漸有了感情,有一天,他向我表白了一切。我對他的印象也不錯,但多少還有些難為情,因為那時候,可不像現在這麼開放,談戀愛被看作是傷風敗俗的事情。我隻得拒絕了他,哪知道他窮追不舍,每天都從給我采來許多野花,紮成一束放在我的窗前,到了秋天,什麼花都沒有的時候,他竟然折了幾枝棉花插在我的窗前。就這樣,我被他那幾枝棉花感動了。

恢複高考以後,我們考上了同一所大學。我們學的都是農技專業。畢業以後,我們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曾經孕育過我們愛情的那個鄉村。結婚那天,我們新房裏沒用大把的鮮花來裝點,而是插滿了一大束棉花,因為,雪白的棉花是我們的媒人,人人都說,看到雪白的棉花,都能想象到以後,我們肯定白頭到老。

前幾年,我們都退休了,孝順的兒子把我們接到了城裏,我們不願意做吃等喝,但是,又不會做什麼生意,一天,老頭子突發奇想說,我們索性就租家門麵彈棉花吧!這樣,才有了今天我們這個彈棉花店,不瞞你說,我們已經快半個月沒有顧客了,但是,我們老兩口有個約定,隻要還有人來,我們就要彈下去……

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愛情,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浪漫。曆經半個世紀,延續到現在,依然是那樣的經典美麗。記得有句詩是這樣寫的:“她是生長在陸地上的蓮,訴說著永遠開不敗的神話。”

這讚美的不是別的,正是棉花。

為你早起

直到現在,福尼亞小鎮上至今依然保留著這樣一個習慣:每年6月15日那天早上的4點整,小鎮上所有的家庭都會響起一陣鬧鈴聲。

4點鍾?這個時間未免也太早了吧?難道福尼亞小鎮上的人都這麼勤奮嗎?

這件事要從一個人說起,他叫馬歇爾。

馬歇爾先生是個每天都起得很早的人。隻要教堂裏的鍾聲剛剛敲響4下,他就要從床上爬起來,習慣性地在爐子上燉一碗雞湯,然後走出家門,到教堂附近的小路上去溜達。

要知道,馬歇爾先前可不是這樣一個早起的人,那時候的他嗜睡如命,到了早上九點還賴在床上,把被子裹得緊緊的,拽都很難拽得動。馬歇爾的改變緣於自己的妻子。

馬歇爾先生20歲那年留學中國,在中國,他結識了自己的妻子。兩人感情甚篤,後來妻子跟著他來到了英國,並改名為琳達。婚後的生活十分甜蜜,一年後,琳達又為馬歇爾生下一個兒子,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一直進行下去,5年後,琳達在一場車禍中被撞成高位癱瘓,馬歇爾傷心欲絕,變賣了所有家產來維持琳達的生命,並且拉扯著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艱苦的條件並沒有改變馬歇爾對琳達的愛,由於大小便失禁,琳達總會在早上四點多把床單弄得一團糟,通過長期觀察,馬歇爾發現,這個時間十分準時。為了讓琳達少遭點罪,馬歇爾總在每天教堂鍾聲敲響4下的時候,迅速爬起來,準備為琳達換好墊布,然後擦洗身子,然後再到廚房,為琳達燉一份她最愛喝的雞湯,然後,一小勺一小勺地喂琳達喝下去。等他們都吃好飯以後,差不多6點了,這時候,馬歇爾再把琳達抱到輪椅上,推著她到教堂附近的小路上散步,這樣的習慣被馬歇爾演化成了一種規律,每天皆是如此,雷打不動,漸漸地,馬歇爾和琳達逐漸成了教堂附近的流動風景。

琳達生病期間,有一位朋友曾經為馬歇爾介紹過一名對象,女人是個中學教員,人也十分賢淑,表示願意和馬歇爾一道來照顧琳達,盡管這樣,還是被馬歇爾給一口否決了。

時光如流,一轉眼又是40年過去了,在這一年裏,琳達在輪椅上於一個午後安然離去,這時候,兒子早已成家, 70平方米的房子,隻剩下了馬歇爾一個人。

盡管琳達不在了,但是,馬歇爾每早4點鍾起床、煲湯的習慣卻一直延續下來。隻不過每到6點,馬歇爾不在去教堂,而是到附近山腰的公墓去陪琳達說上半小時話,順便幫琳達換上一束最鮮美的雛菊,那也是琳達生前最愛的。

後來,馬歇爾家附近的教堂拆遷了,許多人以為馬歇爾聽不到鍾聲不會再起得那麼早了,其實,他們哪裏知道,此刻的馬歇爾早已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安置了一隻鬧鈴,每天早上4點,準時響起。

馬歇爾的愛情故事後來被一家媒體報道出來,許多年輕的情侶都湧往這座小鎮,每天早上4點整,準時守候在馬歇爾家門前,隻為一睹馬歇爾這位“癡情先生”的尊容。

多年以後,馬歇爾先生開始步履蹣跚了,這時候,不知道誰發起了這樣一則活動,他們認為:隻要能攙扶馬歇爾走上一程,就能一生愛情美滿,家庭幸福。再後來,整個小鎮發起了這樣一個活動,那就是在6月15日那天4點整,所有小鎮上的家庭都會響起一陣鬧鈴聲。因為,那天是馬歇爾的生日,在那天,所有小鎮上的夫妻,約定互相為彼此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馬歇爾先生享年109歲,他去世以後,他讓自己的兒子在自己的墓誌銘裏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親愛的琳達,如果有可能的話,我一定願意再為你早起89年!因為,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在我生命中的位置……”

男人的膽量

男人的膽量,的確是一件令人捉摸不定的東西。但是,我覺得根據年齡的不同,大致可呈以下走向:從少年懵懂到年輕氣盛,是“爬坡”上升趨勢;到了中年,男人的膽量就越發微妙起來,也許他們能在大是大非上保持頭腦清醒,但是,真正到了一些模棱兩可的小事情上,往往會明哲保身,膽量則變得逐漸膽小,甚至可以說成是膽量的逐漸“滑坡”;光陰荏苒,男人到了老年,膽量又開始逐漸“飽滿”起來,甚至達到天地不怕、毫無顧忌的地步,大有氣吞山河的派頭。

結婚前,男人都是大膽的;婚後的男人,膽量往往會逐漸“縮水”,那是以為受到妻子的約束;待到男人有了孩子,男人的生命雖然得到了“複製”,而膽量卻小到了極點,由“木瓜”大縮成了一個幹癟的“核桃仁”!因為,那個叫“父親”的稱謂於不經意間牽製了他。讓他衝動之前不得不為子女考慮。有人說:“在這個世界上,男人是剛強不屈的代表,但是,上帝又不想讓男人的情感太單調,所以,上帝創造了“父親”這個稱謂,也正是因了“父親”,男人才在作風強悍之下,顯露出無比溫情的一麵。”

但是,亦不盡然,從“普通男人”到“一個父親”,往往也能夠成就一個男人的氣量!

他是一個膽小的男人,就算是一條蛇,也能把他嚇得好半天回不過神來。至於生猛禽獸,那就更不用提。開始,人們都告誡他說,你這般膽小,恐怕日後沒有人願意嫁你。但是,聽了這話以後,男人隻是波瀾不驚地笑著,一幅成竹在胸的樣子。果然,男人日後還真娶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還生了個女兒。按理說,這樣的日子應該美滿。哪知道,就在女兒即將上小學的當口,妻子卻突然提出離婚,理由是男人太懦弱,又掙不到大錢,不會大出息!

妻子的每一個理由都如鋼針一樣紮了他的心坎上,他眼含著熱淚摁下了鮮紅的手印。第二天,妻子就出現在了別人的懷裏。

女兒哭著喊著要找媽媽,他一邊暗罵那個勢利的女人,一邊在心裏埋怨自己是個窩囊廢。那天,為了哄女兒開心,他帶女兒去了野生動物園。他帶女兒看調皮的猴子,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看五彩斑斕的孔雀開屏…… 最後,他還帶著女兒到高高的天橋上去看老虎,平日裏,女兒隻是在動畫片裏見到老虎,今天見到老虎禁不住格外高興,於是趴在欄杆上不住地向下探頭,欄杆很滑,男人隻顧得看虎,卻一時間忽略了女兒,直到發現女兒哭叫著掉了下去,落到了虎園的草地上。男人,這個平素膽小如鼠的男人,一時間連想都沒想,也跟著跳了下去。然後抱起草地上的女兒飛速地向園門奔去。一隻猛虎也很快發現了麵前“可口的獵物”,在他們的身後窮追不舍,離虎園的門越來越近,但是,猛虎的血噴大口也越來越近,10米、9米、8米、7米、6米……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輛汽車疾馳過來,那是及時發現情況的飼養員前來搭救父女倆的。也正是這輛汽車,擋住了凶猛的老虎,為懷抱女兒的男人逃脫虎口爭取到了時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男人的勇敢而驚歎不已,紛紛問男人:“是什麼力量讓他這麼大膽?”男人的回答也十分簡單:“因為她是我女兒,我已經沒有了妻子,不能再沒有她……”

當晚,當地的電視台以《勇敢的父親》為題,播發了這則新聞,許多觀眾都流下了動情的淚水,這其中,也包括男人懊悔不已的妻子,第二天,她就收拾東西離開大款,回到了男人身邊。

這就是親情激發之下的一個男人的膽量,能把一切懦夫鍛造成偉大的勇士,能把昔日的一切嘲諷都沉澱於自信的湖底,並升騰起一朵高貴的蓮花,這朵蓮花就叫做“勇敢”。

理由很簡單,“因為她是我女兒!”女兒出現了危險,作為一個父親,哪有理由回避呢?也無法回避!膽量的激增和親情的維係會讓他身不由己。懦弱的男人平反了!他抱起女兒逃離虎口的每一步,仿佛都有一塊懦弱的“鱗片”在他的身上脫落,直到他身上溢滿勝利的金輝,那是勇敢者的光芒,讓他作為一個男人義不容辭、作為一個父親當仁不讓!

男人的膽量,在一個父親的光環下,山高水長!

開往春天的地鐵

麥雷爾40歲那年,失業了。妻子一夜之間也紅杏出牆,不知去向,隻剩下他和一個患有腦病的兒子相依為命,孤苦地生活在一起。

隨著兒子病情的進一步惡化,麥雷爾再也沒有錢為兒子看病了,發病時的兒子白天安然無事,晚上卻鬧騰個不停。傷神的兒子弄得他心力交瘁。他以往對兒子的疼愛逐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惱怒和氣憤,甚至是恨,恨他為自己的生活雪上加霜。一天,再也忍無可忍的麥雷爾終於橫下心來,作出了一個決定。於是,吃過早飯,他就帶著兒子向地鐵走去——他決定拋棄兒子 !

麥雷爾買了遠距離的車票,因為他怕兒子被人認出來,又會回到自己的身邊,再次成為自己的累贅。終於到了地鐵的入口,有好幾次,麥雷爾都想把牽著兒子的手鬆開,但是試了幾次,看有警察在場,他還是握緊了兒子的小手。那天的兒子出奇地乖,—點也不鬧,也許是長時間悶在家裏的他,因為見到了陽光而高興地順從了爸爸的意願。他跟著爸爸的腳步進入到車廂,看著模糊的車窗與迎麵疾馳而過的另一列車所形成的影子,他發覺車窗上映出的影像雖然模糊,但卻有著美麗的圓。

兒子看得入了神,而麥雷爾卻顧不了這些,當地鐵穿過一個涵洞時,他旋即鬆開了抓住兒子的手,然後躲得遠遠的。兒子還以為父親就在身旁,新的一站抵達了,列車停穩後,兒子跟著一個中年婦女下了車。仍然留在車廂裏的麥雷爾,心裏暗自驚喜,終於把兒子丟掉了,他釋然了。兒子還在順著車站的牆壁,跟著那位中年婦女向前走。牆壁上貼著一張巨幅的公益海報,上麵寫著——每個人都有一個夢,我們要懂得精心嗬護。兒子是他的夢嗎 麥雷爾顧不了想這些,終於列車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