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氧攀登,世界登山史上的絕唱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是人類“死亡帶”,或者叫做“生物禁區”,就是說,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度上,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都無法生存。
【經典回放】
(一)
20世紀20年代以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登山運動從低山不斷地走向高山,走向了喜馬拉雅山區,人們才能在實踐中真正對高空缺氧的問題有逐步的接觸和認識。一些科學家,尤其是高山生理學家,開始對這個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海拔8000米高度——“人類死亡地帶”的說法,並不一定意味著死亡。
1973年5月1日,由德國、瑞士、奧地利三國聯合組成的男女混合登山隊,首次實現了人類對8000米高峰的無氧攀登·其中有4名隊員(包括著名德國女登山家哈·施瑪茲)在自始至終不使用供氧裝置的情況下,成功地登上了海拔8156米排名世界第7的馬納斯盧峰。
1975年10月6日,在登上海拔8481米的馬卡魯峰的7名南斯拉夫隊員中,登山家馬爾揚·庫那別爾也自始至終不用人工氧氣而登頂。
1978年5月8日,33歲的意大利著名登山家蒂茵霍爾特·梅斯納和35歲的奧地利登山家彼得·哈貝勒,更是以驚人的勇氣與毅力,堅持自始至終不用氧氣裝備,經尼泊爾一側的南麓,完成了對珠穆朗瑪峰的征服。3個月後,梅斯納又在無氧的情況下,登上了海拔8125米的第9高峰——南迦帕爾巴特峰。同年,美國登山隊的3名登山家也按事先計劃,成功地對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裏峰(海拔8611米)進行了無氧征服。也是在這一年,德國、法國聯合登山隊的3名登山家,又在完全不用人工氧的情況下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圖 蒂茵霍爾特·梅斯納)
在梅斯納等著名登山家的大力提倡和推動下,對8000米以上巨峰實行無氧攀登,從1978年起形成了熱潮。在1979年5月16日,英國、法國聯合登山隊中,有3名英國登山家斯科特、鮑特曼和塔斯加,又首次在世界第三高峰幹城章嘉峰上創造了無氧攀登的記錄。
而梅斯納本人,則又在1979年7月12日,和夥伴德凱爾一起,征服了喬戈裏峰正南坡麵的陡峭岩壁,在完全不使用氧氣裝置的情況下,成功地登上了這座世界第二高峰。
梅斯納這位傳奇式的意大利英雄,在他已經享譽全球的時候仍未滿足,1980年7月中旬,他來到珠穆朗瑪峰的北坡,準備沿東北山脊上到7800米之後,再向右轉向正北麵,向更為險峻的正北山脊發起挑戰,開創人類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第8條新路。
梅斯納與加拿大記者尼娜·霍爾金一同登到了海拔6500米高度。然後,在1980年8月18日清晨5時,他走出營地,單槍匹馬地開始了他的最大冒險。照例,這一次他仍1日沒有帶氧氣瓶。
(二)
晨曦照亮了珠穆朗瑪峰,梅斯納辨認著東北山脊上的每一個山巒,走在1924年瑪洛裏與歐文走過的道路上。他試圖證實自己具有這樣的能力:不靠搬運工、登山夥伴、氧氣瓶甚至無線電設備,而是完全靠自己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然而,僅僅才開始了十幾分鍾,梅斯納的這次冒險就差點兒以大難臨頭而告終。一座他正在上麵行走的雪橋突然碎成了粉末與冰塊,梅斯納在冰壁間撞來撞去落向深淵。幸好,這種讓人絕望的下墜停止了,梅斯納看見在頭頂的細小縫隙間,有一顆晨星在閃爍。截住他的,是一個麵積不足一平方米的小雪台,而腳下則是無底的深淵。如果這個雪台在他的重壓下塌下去,梅斯納將再也無法見到天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