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蛙人”入住海底(2 / 3)

挑戰百慕大

威廉·畢比(1877~1962),美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和探險家,1877年7月29日生於紐約州布魯克林;畢比1898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962年6月4日卒於特立尼達的阿裏馬附近。(圖 威廉·畢比)

【經典回放】

1930 年開始,畢比和深海觀測球形潛水器的設計師奧蒂斯、巴頓合作,在百慕大水域展開了幾次潛水探險活動。

對神秘的海洋內部進行第一次探險的工作是1930 年開始著手準備的,畢比把百慕大群島中一個微型島嶼作為自己的下潛點,這個小島位於儂薩區10 英裏以南,在那裏,有他事先建立的一個海洋研究所。6 月下旬,巴頓、畢爾開始了這次潛海探險活動,潛水器裝在一艘大駁船上,由拖船牽引著前進。畢比臨窗而坐,巴頓則為了觀測儀器,坐在近門旁,他們的電話是耳機式的,這樣兩個手便可得閑;負責在船上記錄他們電話內容的是動物學家格洛利正·霍利斯特小姐。畢比和巴頓每5 分鍾要通報一次情況,以使船上的隊員放心。(圖 百慕大群島)

潛水器落到海中,二人感覺的衝擊並不是很大。海水通過透明的窗戶,潛水器外已變成一個綠色的空間,巨大的駁船逐漸在視野中消失。現在他們的深度是50 英尺,這是畢比過去著防護帽創造的最深記錄。100英尺的地方,他們的位置已經遠離陽光了,這時照亮深海的綠光也變得暗淡。潛水器繼續下沉,已達到300 英尺的深度了,巴頓突然驚叫起來,他發現壁艙內竟有海水!畢比用手電筒檢查了一下,發現水正從門蓋的地方一滴一滴往下滲流,地板上已有一品脫水了。畢比一點不慌,下令加速潛水器下沉速度;因為這樣可以利用空氣壓力止住滲漏,並自動密封漏口。這一招果真靈,很快滲漏現象消失了。潛水器繼續下沉,已經把500 英尺深度拋在後麵。他們已迫近700英尺的海底了。器艙外美麗的景色簡直迷住了畢比,他便叫潛水器暫停下降。猛然他閃過這樣一個念頭:到今天為止,還沒有哪個活人能垂降到如此深度。四周是依稀朦朧的、半透明的藍色光線。直到現在,探照燈才成為可見光束,藍色的背景裏閃爍著幾點瑩光。隨著潛水器的降落,藍色光輝也越來越暗了。在800 英尺的地方,畢比認為不能再往下沉了,於是果斷地要求回升到駁船上。

這年6 月中旬,又一次潛降探索在依薩區以南進行。畢比的想法是:再認真研究第一次潛水中匆忙中觀測的海生動物。潛水器已降至1200 英尺,這已大大超過800 英尺的記錄了。這時,探照燈搜索到一條奇異的魚,金黃色的尾巴,透明的鰭。最危險的是在1,426 英尺深度時,球形潛水器已達650 萬鎊壓力,畢比仿佛觸摸到死神的門檻,他甚至想逃離艙內的空間,全身是恐怖的感覺,釣鉤左右不停地晃蕩,破旗子拍打著艙蓋,令人有一種奇特的不安感。仿佛死亡離自己也是很近很近,甚至可以體會了——這時哪怕潛水器有一處小孔,人立即便會一命嗚呼,或被灌進的海水淹死,或被射進的水柱當場擊斃,壓力如此強大的水柱衝擊力甚至超過槍炮子彈。黑暗中,仿佛在宇宙中遊離,又仿佛在另外一個世界裏生活,可怕的孤獨感襲擊著二位科學家。畢比回到甲板上後,滿腦子仍是那些離奇的畫麵,仍是那些叫人驚喜卻又叫人害怕的情景,要知道,他們足足過

了2 小時的外星人生活。

【延伸閱讀】

人類的“海底龍宮”

20紀初,那些從事海洋工作的人們提出了人在水下生活的設想,到50 年代,實現這個設想的各種技術條件逐漸成熟,人類的“海底龍宮”開始進入實驗階段。在這方麵,法國和美國進展最快,其次是前蘇聯和其他國家。

法國人首先征服了100 米的水下世界。人類總是不滿足的,在占領了100 米水深的海底陸地後,又在想,能不能到更深的海底去生活,去探測呢?

美國的夏威夷海洋學院馬卡依實驗場,由瑞士工程師伐爾曼主持,成功地進行了這一實驗。

伐爾曼主持設計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下水最深的水下房屋於1970

年7 月5 日下沉到159 米深的海底。這座水下房屋是在兩個長21 米、直徑為2.7 米的浮筒上鋪上一塊方形甲板,甲板中心位置上有一個直徑為3 米的球形艙,兩邊還各有一個長6 米、直徑2.7 米的筒形艙,這兩個艙的用途不同,一個是實驗艙,一個生活艙。另外還有兩個應急減壓艙,每個艙裏可容4 個人。

水下房屋還帶有兩個容積為25 立方米的壓載水箱,還有兩個儲氣罐,儲存了可供潛水人員在水下使用20 個晝夜的氣體。盛夏的太陽照得大地火辣辣的,陽光射在海麵上,泛起了道道銀光。一隻輪船拖著這座龐大的水下房屋向大海駛去。房屋裏有5 名潛水員,他們要用自己的探險實踐證明,人類是可以生活在超過100 米深的水中的,他們感到自豪,因為他們在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