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2
書信的由來
書信的由來已久,沒有文字時就有“書信”,用的是采取結繩、刻符等方式。據考古發現,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器上已有刻劃符號。我國的苗人,也用過刻符。到先秦及秦漢,出現了手書、家書、尺牘、手劄、信函。但是這種手書、家書一開始多半是用生絹書寫,故稱為“素書”。今天的信,在古代稱為書。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寫到了長城卒與家裏妻子的通信,其中有“作書與內舍”、“報書往邊地”的字句。“作書”,即寫信;“報書”,即回信。直到明清時代,“書”才改叫“信”了。
做一個懂禮貌的遊客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因此,旅遊觀光就成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為了使旅遊更加的愉快,旅客一定要懂得遊覽觀光的禮儀。
在上車時,按照慣例應當請位長者、尊者、小孩首先上車,其餘的人給予幫助並最後上車。到了車上,如果沒有專門安排座位,那麼,長者、尊者、小孩應在前排就座。但如果要求對號入座時,就必須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座位就座。在車上要講究公德,不妨礙別人,不吃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不能高聲喧嘩,不將胳膊腿伸得太長,諸如此類。下車時長者、尊者、小孩最後下車,其餘的人先下,並在車門外等候或給予幫助。
愛護公共財物是每個人應具備的良好品德。作為一名遊覽者,麵對優美的自然風光、曆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物古跡、別具一格的人文景觀,除了為之自豪、讚歎外,還應履行保護旅遊資源的義務。因為愛護公共財物,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是遊覽禮儀最基本的要求。
出遊時,大多數遊客會隨身攜帶一些食品或旅遊用品,在吃、用這些食品物品時,務必要注意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不亂堆放行裝等。在旅遊景點野餐結束時,一定要將現場打掃幹淨,將剩下的物品,連同瓜皮果殼一同帶走;在旅遊點的隱蔽角落大小便,是非常失禮的行為;在安靜、祥和的旅遊氣氛中,不宜大聲喧嘩,肆意嬉笑打鬧;當導遊或講解人員解說旅遊景點的來曆時,要仔細傾聽,不要糾纏追問、恣意刁難。
在公共場合進行拍照時,因抓緊時間盡快結束,一般每人拍攝照片的張數不宜超過三張,讓人久等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同時更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進行取景或其他和拍攝無關的事情,如果您對拍攝的角度把握不準,應禮讓他人,當確定好角度後再進行拍攝。不能隨手塗抹,不能信手亂摸,尤其像一些宗教禁忌的地方。另外,在觀光時,不要過分強調自己的要求和情趣,以免影響他人;不要過分堅持自己的審美觀點而否定他人;不要損害他人的宗教信仰及民族觀念;不要不分尊卑,沒大沒小。在公共場所還要注意尊重知識產權,很多地方都明文規定不能拍照,不能錄像,這是必須遵守的。
旅遊觀光中,遊客來往不斷,彼此間要相互照顧、互相幫助。當行至曲折幽徑處或小橋、山頭時,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時,還應主動幫助老幼婦孺。不要搶路、擁擠,在他人遇到困難時,應主動向其伸出援助之手。休息時,不能一人獨占長椅。拍照留念時,如果別人需要幫忙,應主動、熱情地為其提供服務。
遊覽寺廟時應對寺廟的僧人尊稱為“大師”、“法師”,對道士應尊稱為“道長”,對住持應尊稱為“長老”、“方丈”、“禪師”。對喇嘛廟中的僧人應尊稱“喇嘛”,即“上師”之意。與僧人見麵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方式。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遊覽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不可亂動寺廟之物,尤忌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失禮的事。
旅客在任何賓館居住都不要在房間裏大聲喧嘩或舉行私人的聚會,以免影響其他客人。對服務員要以禮相待,對他們所提供的服務表示感謝。在飯店進餐時,要尊重服務員的勞動,對服務員應謙和有禮,當服務員忙不過來時,應耐心等待,不可敲擊桌碗或喊叫。對於服務員工作上的失誤,要善意提出,不可冷言冷語,加以諷刺。
遊客在公共洗手間的禮儀
在洗手間有人占用的前提下,後來者應該在入口處排隊等候,等其中一間空出來時,排在第一位的便擁有優先使用權。在洗手間洗手時,應當盡量小心,如果有汙染,應盡可能地加以清潔。用完廁所,要及時放水衝洗,以免給下一位使用者造成不便。浪費衛生紙、隨手將女性衛生用品扔進馬桶的行為,都是相當欠妥的。另外在公共衛生間給孩子把尿,若弄髒地麵,一定要及時清理。在用完洗手間後不應把門關得過緊,讓後來者不知道裏麵是否有人。
乘坐火車的禮儀
火車是我國旅遊的主要交通工具。隨著火車的普及,人們需要掌握的禮儀規範也越來越多,需要人們認真學習。
乘坐火車時,應事前買票,持票上車。如因情況緊急來不及買票,可購一張站台票上車,需要提醒的是,上了車以後需要盡快找乘務員補票,千萬不能逃票,這是十分不道德的行為。在列車上發現丟失車票,要從丟失站起另備前程車票;如果不能判明丟失站,從最近後方營業站起補票;如果不能判明是否丟失車票時,按無票旅客處理,從列車始發站補起。等待檢票要排隊,等火車停穩後再上。上車過程中,不要相互擁擠,更不可從車窗進入,而應有序上車,相互禮讓。一定要乘坐車票上所指定的車次,在本車次門口進入,不要因上錯車次,給乘務員或其他乘客添麻煩。為防止上錯車次,在上車前再問一下乘務員。如果沒有買著坐票,在中途上車找座時,不要擁擠、搶座,遇到有空位時,應禮貌地向旁邊人詢問,該座位是否有人,如果沒有人則可就座。如果身邊有空位時,不要將自己的行李放在上麵,如果還有站著的乘客,應主動請其就座。
上車後,應主動與鄰座打招呼。可以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如果對方的態度不是十分熱情,禮貌地點一下頭即可。與其他乘客交談時,不要涉及個人隱私,把握好分寸;不要漫無邊際地胡吹亂侃;當有人有意與你聊天時,要禮貌應答;與異性交談時,應保持一定距離,不要過於親密。乘車時要注意禮貌,應主動給老、幼、病、殘、孕者讓座。火車同樣屬於公共場所,因此,要求穿戴整齊。在臥鋪車廂內休息時,不要像在家裏一樣隨便,脫衣休息是十分不雅的。坐硬座的乘客,不能脫鞋脫襪,當眾脫、換衣服。
乘車期間,不要東倒西歪,不要隨意趴在坐席上。不要將頭或身體靠在他人身上。在臥鋪車上休息時,戀人、配偶最好不要在同一張鋪位上休息,也不能做出過於親昵的舉動。帶小孩一同乘車的大人,要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在車廂內隨地大小便、追跑打鬧、亂動他人物品或糾纏他人。
在乘火車時,不要浪費水,尤其是對於隻在大站停靠的列車,途中沒有補足水源的機會,浪費車上的水會讓其他乘客麵臨沒有水的困境。另外,不要長時間占用火車的衛生間。火車上每節車廂隻有一個衛生間,而一節硬座車廂中會有上百名乘客,資源明顯不足,長時間占用衛生間是不道德的行為。車廂內嚴禁吸煙。很多高速車輛都是封閉型車廂,若是有人在車上吞雲吐霧,必定會影響到車廂內的空氣質量,使得其他乘客不滿。
在列車上用餐時,不要搶占座位,或以就餐為名在餐廳休息、聊天,而應節省時間,用完餐後立刻離開,給其他需要用餐的乘客讓位子。在火車上就餐還應注意,不要大吃大喝、劃拳、行酒令。在車廂內就餐的乘客,不要吃他人的食物,自己吃剩的東西不要隨便亂扔,也不能從車窗向外拋;最好不要吃具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
旅客應相互幫助。別人的行李掉了,應主動幫其拾起;有人暈車或生病時,應多加體諒;對待別人的幫助,要表示謝意。在到達目的地前,就應做好下車準備,以免到站後手忙腳亂。下車前,應與鄰人道別,還應向乘務員道謝。下車時,應自覺遵守下車秩序,不要硬擠。
乘坐火車防盜忠告
在車上,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尤其是在夜間,要切記不可與不相識的人輪流睡覺、看包,不然,犯罪分子會盜走你放在行李架上的行李。不要佩戴金銀首飾,因為很容易成為搶奪的對象。在車上掏錢購物、買飯時,尤其是處在人擠人的情況下,不宜將自己的大把鈔票露出來,如果鈔票露出來被一些人看見,很容易被搶或被盜。上廁所、就餐、會朋友,或去排隊打開水,或是在停車時下車買東西吃時,千萬不可產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要密切防止行李被盜。切不可隨便接過他人遞過的飲料,尤其是已經打開封口的飲料。近來利用麻醉飲料犯罪的行動相當猖獗。上車用包占座位時,或下車在窗口請人遞包交接時,因人離包有時間之差,此時,人多物多又忙亂,要特別留心行李包被人提走或調包。在車上要對那些坐立不安的人,對愛東張西望、瞄來瞄去的人,及裝瘋賣傻碰擦他人的人,都要注意嚴加防範,以免被盜。
遵守文明乘坐汽車規則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步代車的年代已經過去,現代人們的出行離不開車輛。但是無論是乘坐公共汽車還是小轎車,都要遵守文明的乘車規則,講究禮儀。
乘坐公共汽車的禮儀
公共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維持,這需要人人講文明懂禮儀,將社會公德擺在首位。汽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便捷、最快速的交通工具之一。乘車時要遵守乘車禮儀,做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好乘客。
在車站或候車點候車時,應排好隊按順序上車。車來後,不要爭先恐後,亂擠亂撞;上車後,自覺買票和出示月票卡。不要擁堵車門,應該盡量往裏走。發現有老弱病殘者或女士上車時,要主動讓其先上車。進入車廂後,不要爭搶座位。對年老體弱的乘客、孕婦或懷抱嬰兒的母親或年齡小的小朋友,都要主動讓座。如果別人給自己讓座,應說聲“謝謝”。遇到不快的事要寬容忍讓。車上人多擁擠,互相間難免磕磕碰碰。若不小心踩到或碰到他人時,應及時、誠懇地向對方道歉,如果對方不接受你的道歉,也不要與之發生衝突。被踩、碰的一方,不要得理不饒人,應表現得大度一些,接受他人道歉。
乘車時,千萬不要在車上高聲說笑,即使你的談話興致再高也要等下車後再說,以免影響別人聽站名。在車上若想打噴嚏時,應該用手帕捂住口,防止唾沫四濺。乘車時,要保持衣著整齊,尤其是夏季,更要注意衣著問題,不要穿過分隨便、太短太露的衣服,更不能赤膊赤足。雨天乘車應處處為他人著想。上車後要脫下雨衣,以免雨水沾濕別人,如果拿了雨傘,要記得把雨傘的尖頂部分朝下,防止戳傷別人。若拿著腥濕的物品,應先把它們裝進塑料袋再上車,以免弄髒他人的衣服。行車期間不要與司機交談,不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不在車廂內吸煙,不吃帶果皮殼的食物,不隨地亂扔廢棄物,不要將頭、手、身體伸出車外,更不要無故跳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