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好修養是做人的基礎(2 / 3)

傑克一直等到天黑才小心翼翼地來到老夫人家,把信封投到她家門口的信箱裏。他的靈魂感到一種贖罪後的解脫,重新覺得自己能夠正視老夫人的眼睛了。

第二天,他又去給她送報紙,這次傑克坦然地對她說了一聲“您好,夫人!”她看起來很高興,說了“謝謝”之後,就遞給傑克一樣東西。她說:“這是我給你的禮物。”原來是一袋餅幹。

吃了很多塊餅幹之後,傑克突然發現袋子裏有一個信封。他小心地將信封打開,發現裏麵裝了7美元紙鈔和一張彩色信箋。信箋上大大地寫著一行字:“誠實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做了錯事是遺憾的。如果做了錯事還加以掩飾,還挖空心思躲避譴責,那麼這就是更大的遺憾了。

人們願意原諒一個做了錯事的人,但決不肯原諒一個掩飾錯誤的人。因為做錯事可能是無意的,但回避譴責一定是有意的。

敢於懺悔和認錯的人是永遠值得尊敬的。

盡量寬容和諒解別人

包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試飛員,並且常常在航空展覽中表演飛行。一天,他在聖地亞哥航空展覽中表演完畢後飛回洛杉磯。正如《飛行》雜誌所描寫的,在空中300英尺的高度,兩具引擎突然熄火。由於他熟練的技術,他操縱著飛機著陸,但是飛機嚴重損壞,所幸的是沒有人受傷。

在迫降之後,胡佛的第一個行動是檢查飛機的燃料。正如他所預料的,他所駕駛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螺旋槳飛機,居然裝的是噴氣機燃料。

回到機場以後,他要求見見為他保養飛機的機械師,那位年輕的機械師為所犯的錯誤而極為難過。當胡佛走向他的時候,他正淚流滿麵。他造成了一架非常昂貴的飛機的損失,差一點還使得三個人失去了生命。

你可以想象胡佛必然大為震怒,並且預料這位極有榮譽心、事事要求精確的飛行員必然會痛責機械師的疏忽。但是,胡佛並沒有責罵那位機械師,甚至沒有批評他。相反,他用手臂抱住那個機械師的肩膀,對他說:“為了顯示我相信你不會再犯錯誤,我要你明天再為我保養飛機。”聰明的人能夠原諒別人的一切過失。他們會堅持說別人的本意是好的或者隻是一時不小心才犯下錯誤。而且,還要盡量從自身尋找原因。這樣做,不但會避免所有的爭執,而且可以使對方跟你一樣的寬宏大度。

喜新厭舊的牧羊人

牧羊人把自己的羊帶到草原上,不久之後,發現野生的羊和自己的羊混在一起了。天黑以後,牧羊人把所有的羊都趕到洞裏去。

第二天下大雨,無法像平常一樣帶羊出去吃草,牧羊人隻好在洞穴裏照顧這些羊。

他隻給自己的羊少許食物,隻要它們不致餓死就可以;卻給來作客的羊很多食物,因為他想占有那些野生的羊。

大雨過後,牧羊人又把所有的羊帶到草原上。野生的羊一到山邊就想逃走,牧羊人非常生氣地說:“我對你們那麼好,你們還想逃跑,真是忘恩負義的東西。”

這時,野生的羊回頭說:“就是因為你那樣做,我們才感到懷疑。昨天我們是你的客人,卻比你飼養的羊受到更好的待遇。這正表示,如果又有其他的羊來,你也同樣不會理我們了。” 喜新厭舊——這貪婪和不專一的欲望會使新的懷疑你的忠誠,舊的懷疑你的專一,最後新的和舊的都棄你而去。

幸運的小女孩

有一個愛爾蘭小女孩獨自乘火車去倫敦,她是去一個貴族的城堡裏當女仆的。女孩攜帶的行李很重,下火車時,小女孩為難了,沒有一個人過來幫她拿行李。城堡離車站約一英裏,小女孩隻好跟車站搬行李的人商量,請他幫忙把行李帶到城堡裏去,並答應給他一先令,這是她口袋裏僅有的錢。搬運工人帶著不屑的眼光拒絕了小女孩。這時一個穿著隨便、神情和藹、舉止優雅的男士走上前來,答應替小女孩把行李搬到城堡去。他提起行李,陪著女孩,邊走邊和她聊天。

到達城堡後,小女孩還沒來得及把一先令給這位先生,他就禮貌地告辭了。直到第二天,女孩見到城堡的主人時,才明白昨天幫她把行李從車站搬到城堡的那位男士就是她的主人——英國最偉大的貴族諾福克公爵!

後來,諾福克公爵對小女孩說:“很感謝你給了我這次機會,和你一起走回城堡的那段時光,讓我回想起很久以前陪女兒散步時的情景,那時的我是多麼幸福啊!”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整個社會推崇的良好品德,也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光輝之處。倘若人人都能努力做到這一點,這個世界將會充滿正義和正氣。

38個尋人電話

有一天,英國一家大報社的記者湯姆打算在日本東京一家商場買一台電唱機送給當地一名政界要人,服務員很熱情很有禮貌地幫他選購了一台。

當他回到酒店的住所,打開電唱機準備試用時,卻發現電唱機沒有裝內件,隻有一個空殼,根本無法使用。

原來,這是一台次品機,一般出現概率是百萬分之一,湯姆正好倒黴撞到了這百萬分之一。但他以為商場經常賣次品機,氣得火三丈,當夜就起草了一篇新聞:《熱情背後的真麵目》,準備第二天早上傳回報社發表。

沒想到,次日淩晨,他還沒起床,商場總經理帶著秘書就來敲門了。他們一進門,就垂首鞠躬,表示道歉。湯姆感到很意外,問他們是什麼意思?總經理向他解釋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電唱機生產廠家發現有個廢品忘記收起來,混裝進貨物櫃一起批發給了商場,他們馬上告訴商場,並表示歉意。商場也當即進行檢查,發現倉庫裏的電唱機部沒有問題,當天隻賣出一台。

這時,商場馬上組織人員查找這位顧客。由於湯姆在挑選電唱機時無意中說過他是英國一家報社的記者,剛剛到日本。商場就憑這句話,到全市所有酒店、賓館裏找當天入住的記者,結果查了38個電話後,終於被他們查到了。

總經理專程送去一台優質的電唱機,並再三表示歉意。

湯姆聽到總經理的解釋後,非常感動。他把本來已經寫好的新聞稿立即刪掉,重新寫了一篇題為《38個尋人電話》的文章,對商場的敬業精神大加讚賞。人難免會犯錯,當你不小心犯了某種大的錯誤時,最好的辦法是坦率地承認和檢討,並盡可能對事情進行補救。這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而是成熟和負責的表現。

戰場上的人性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故事。

北軍上尉指揮官龍德在一次戰鬥中,與兩名敵軍短兵相接,經過半小時的搏鬥,終於解決了對手。可就在他準備離開時,一個聲音卻從剛剛倒下的士兵那兒發出來。

“不要走……請等等!”說話者嘴角仍在滴著血。

龍德猛轉過身,兩眼死盯著尚未死亡的士兵,一聲不響。

“你當然不知道被你殺死的倆人是兄弟了,他是我哥哥羅傑,我想他已不行了。”

他看了看另一個士兵,喘喘氣又說:“本來我們無怨無仇!可戰爭……我不恨你,何況是二對一,不過你的確太早了一點送一對兄弟去地獄!看在上帝的份上,幫幫我們!”

“你要我做什麼?”龍德問。

“我叫厄爾。薩莉·布羅克曼是羅傑的妻子,他們結婚快兩年了,不久前羅傑錯怪了薩莉,她一氣之下跑回了父親的農莊。對此,羅傑後悔不已,幾次未得諒解,心裏很難過,就在半小時前,我們還在談論她。羅傑剛為她雕了一個……一個小像……”

這個自稱厄爾的士兵還未說完便昏了過去。

“喂喂……”龍德上前扶起厄爾喊道。

厄爾吃力地抬起眼瞼說:“請告訴薩莉,羅傑愛她,我也愛……”

說著,厄爾又昏了過去。

龍德放下厄爾,迅速整理了羅傑的遺物:一張兵卡,一塊金表,上有一行小字:“ONLY MY LOVE!S.L.”

當後來厄爾見到薩莉時,倆人滿眼盈淚。

薩莉說:“羅傑犧牲了,你受傷被俘。當時我也不想活了,是龍德救了我。他好幾天也不離我左右,待我有點信心時,他留下這張字條:‘上帝知道我是無罪的,但我決心死後接受煉獄的烈火。’便默默地走了。別太悲傷了,厄爾,上帝會原諒我們!”

後來厄爾和薩莉從沒放棄打聽龍德消息的機會。品格是道德問題的核心,而追求良好的品格,其實就是追求全麵性的“個人卓越”與“人際卓越”。想要達到真實、全麵、令人深感滿意而且可以長久的個人卓越境界,就務必要擁有良好的品格。

擁抱對手

一場世界職業拳王爭霸賽正在激烈地上演。

正在比賽的是美國兩個職業拳手,年長的叫卡菲羅,35歲;年輕的叫巴雷拉,28歲。上半場倆人打了六個回合,實力相當,難分勝負。在下半場第七個回合,巴雷拉接連擊中老將卡菲羅的頭部,打得他鼻青臉腫。

短暫的休息時,巴雷拉真誠地向卡菲羅致歉。他先用自己的毛巾一點點擦去卡菲羅臉上的血跡,然後把礦泉水灑在他的頭上。巴雷拉始終是一臉歉意,仿佛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過。

接下來倆人繼續交手。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體力不支,卡菲羅一次又一次地被巴雷拉擊倒在地。

按規則,對手被打倒後,裁判連喊三聲,如果三聲之後仍然起不來,就算輸了。每次卡菲羅都頑強地掙紮著起身,每次都不等裁判將“三”叫出口,巴雷拉就上前把卡菲羅拉起來。卡菲羅被扶起後,他們微笑著擊掌,然後繼續交戰。

裁判和觀眾都感到吃驚,這樣的舉動在拳擊場上極為少見。

最終,卡菲羅以108∶110的成績負於巴雷拉。觀眾潮水般湧向巴雷拉,向他獻花、致敬、贈送禮物。巴雷拉撥開人群,徑直走向被冷落一旁的老將卡菲羅,將最大的一束鮮花送進他的懷抱。

倆人緊緊地擁在一起,儼然是一對親兄弟。做人應有廣博的胸懷,足可以容納世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這種胸懷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古往今來,凡是有所作為的人都是心胸開闊的人。他們能容別人難容之事,不斤斤計較於個人的功名利祿,隨時保持一份好心情,擺脫凡俗塵世的羈絆,專心去幹他們的大事業。

怨恨就像一團麻,要想解開,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善心。心胸狹窄、“英雄氣短”的人,隻會用極端的辦法加劇矛盾。他們在此所表現出來的為人境界是值得稱道的。

在自己失敗的時候,還能夠坦然為成功的敵手慶賀,表現出的是一種難得的寬容和自信;在自己勝利的時候,還熱情地給失敗的對手以鮮花,這是一種人格境界上的更大成功,這種境界裏蘊涵了寬容、忍耐和謙遜的品德。

“芬克斯”酒吧的原則

有一位名叫羅斯恰爾斯的猶太人,在耶路撒冷開了一家名為“芬克斯”的酒吧。酒吧的麵積不大,隻有30平方米,但它卻聲名遠揚。

有一天,他接到一個電話,那人用十分委婉的口氣和他商量說:“我有10個隨從,他們將和我一起前往你的酒吧。為了方便,你能謝絕其他顧客嗎?”

羅斯恰爾斯毫不猶豫地說:“我歡迎你們來,但要謝絕其他顧客,這不可能。”

打電話的不是別人,是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他是在訪問中東的議程即將結束時,在別人的推薦下,才打算到“芬克斯”酒吧的。

基辛格最後坦言告訴他:“我是出訪中東的美國國務卿,我希望你能考慮一下我的要求。”羅斯恰爾斯禮貌地對他說:“先生,您願意光臨本店我深感榮幸,但是,因您的緣故而將其他人拒之門外,我無論如何也辦不到。”

基辛格博士聽後,摔掉了手中的電話。

第二天傍晚,羅斯恰爾斯又接到了基辛格的電話。首先他對昨天的失禮表示歉意,說明天隻打算帶三個人來,隻訂一桌,並且不必謝絕其他客人。

羅斯恰爾斯說:“非常感謝您,但是我還是無法滿足您的要求。”

基辛格很意外,問:“為什麼?”

“對不起,先生,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休息。”

“可是,後天我就要回美國了,您能否破例一次呢?”

羅斯恰爾斯很誠懇地說:“不行,我是猶太人,您該知道,禮拜六是個神聖的日子,如果經營,那是對神的玷汙。”

基辛格無言以對,他隻好無奈地離開了耶路撒冷,至今也沒能在中東享受這家小酒吧的服務。

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不信,但事實確是這樣。這家小酒吧連續多年被美國《新聞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前十五名。一個隻有30平方米的小酒吧,竟能享受如此之高的美譽,的確令人驚訝。但當你讀過並相信了這個故事之後,恐怕對其中原因就不言自明了。在羅斯恰爾斯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十分珍貴的品質,那就是:拒絕的勇氣。在需要拒絕的時候,他敢於拒絕任何人——包括基辛格那樣的高官和權貴。

拒絕是一門最棘手的藝術;它經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善的行為,其實,拒絕有時候恰恰是一種美德。

隻有那些能夠在適當的時候拒絕一些東西的人,生活才能過得灑脫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