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建築工人不知自己何時受了傷,小指頭突然腫了起來,他以為隻是被蚊蟲叮咬到或是因工作過久所結的繭而已,因此並不放在心上。
過了數日,小指頭腫得比拇指還大,他心想反正不礙事,對工作也沒多大影響,所以也不在意。又過了幾天,小指頭隱隱作痛並且腫處有些潰爛,他才驚覺事態嚴重,趕緊去找醫生。醫生檢查後對他說:“幸好你及時來找我,如果再拖下去,這根小指頭就要被切除,更嚴重一點兒可能還會影響整隻手!”一己應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應為之事,勿待明日。
及時修補小破洞,可避免以後修理大漏洞。
看似不重要的事也應該馬上處理,該做的事就馬上去做,千萬不能一拖再拖。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嚴格掌握時效性,絕不能拖延到明天,以免付出更大的代價。
兩個秀才
從前,有兩個秀才,他們倆是同一個村的。兩個人一起去趕考,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個秀才心裏立即“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我怎麼這麼倒黴啊,別人出門喜鵲叫,可我在趕考的日子一大早出門居然碰上了這口倒黴的棺材,真是晦氣,肯定是要倒大黴考不上的呀。於是他的心情一落千丈,灰心到了極點。他走進考場,就覺得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在他腦子裏不停地晃呀晃,他背下來的東西全都給忘了,也不知道考試要怎麼寫了,暈暈乎乎地胡亂寫了一點。就這樣,考試成績出來了,他果然名落孫山。
另一個秀才也同時看到了那口棺材,當時他一開始心裏也“咯噔”了一下,但轉念一想:棺材,棺材,哇!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財”的意思嗎?好,一出門就碰上了好兆頭,看來今天我來好運了,一定能考上。他心裏十分高興,以很好的狀態走進考場參加考試。考試結果出來了,這個秀才果然就考上了。
回到家裏,兩個人都對家裏人說:“那‘棺材’真的很靈。”第一個秀才之所以名落孫山,是因為他看到了讓他覺得是“觸黴頭”倒大黴的棺材,結果心情不好,考場發揮失常。第二個秀才金榜題名,雖然他同樣看到了棺材,可是他認為棺材是有“官”又有“財”的好兆頭,所以他心情特別好,考場上發揮得很好,結果考上了。所以,碰到同樣的一件事物,想法不一樣,給人造成的心情不一樣,因此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大師的學生
一個音樂係的學生走進練習室。在鋼琴上,擺著一份全新的樂譜。
“超高難度!”他翻動著樂譜,喃喃自語,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穀底,消磨殆盡。
已經三個月了!自從跟了這個新的指導教授之後,他不知道,為什麼教授要以這種方式整人。
勉強打起精神。他開始用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練習室外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個極有名氣的鋼琴大師。授課第一天,他給自己的新學生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難度頗高,學生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如此叮囑學生。
學生練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了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提也沒提。學生再次掙紮於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
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同樣的情形持續著,學生每次在課堂上都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後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麵臨兩倍難度的樂譜,卻怎麼樣都追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學生感到越來越煩躁不安、沮喪和氣餒。
教授走進練習室。學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向鋼琴大師提出這三個月來何以不斷折磨自己的質疑。
教授沒開口,他抽出了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學生。“彈奏吧!”他以堅定的目光望著學生。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學生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學生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學生依然呈現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學生怔怔地看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任由你表現最擅長的部分,可能你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表現……”鋼琴大師緩緩地說。我們往往習慣於表現自己所熟悉、所擅長的領域。但如果我們願意回首,細細檢視,將會恍然大悟:看似緊鑼密鼓的工作挑戰,永無休止的環境壓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覺間磨煉了今日的諸般能力嗎?
因為,人,確實有無限的潛力!
不停地走
特技團來了個新弟子,教練從走鋼絲開始教起,這個弟子在練習的時候,總是沒走幾步就掉下來,反複練習還是如此,最後沮喪地坐在地上。教練走了過來,拍拍弟子的肩膀說:“掉落,是走穩的先決條件。”弟子聞言,又重新爬上去練習。教練在旁叮嚀著:“走,不停地走,直到你忘了那條鋼絲的存在,忘了掉落這件事,你就算真正學會了。”人生處處充滿意外,我們必須像練習走鋼絲一樣,帶著微笑、抬頭挺胸,若是不慎掉落,就重新再站起來。當我們不再在意“意外”,不再在意“掉落”,我們就可以走得比別人穩。
必須自己做的三件事
宋朝著名的禪師大慧門下有一個弟子道謙。道謙參禪多年,仍不能開悟。一天晚上,道謙向師兄宗元訴說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惱,並求他幫忙。
宗元說:“我很高興能夠幫助你,不過有三件事我無能為力,你必須自己做!”
道謙忙問是哪三件事。
宗元說:“當你肚子餓時,我不能幫你吃飯,你必須自己吃;當你想大小便時,你必須自己解決,我一點也幫不上忙;最後,除了你之外,誰也不能馱著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道謙聽罷,心扉豁然開朗,快樂無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學會自立的關鍵時刻
魏特利的父親二戰時身在國外,當他9歲的時候,在聖地亞哥他家附近,有一個陸軍防空炮兵團,駐紮在那裏的士兵和他成了好朋友。有一天一個士兵朋友說:“星期天早上五點,我帶你到船上釣魚。”魏特利興奮不已:“哇哈,我太想去了,我時刻夢想著有一天能在船上釣魚。太感謝你了。”
周六晚上,魏特利興奮地和衣上床,為了確保不遲到,他甚至穿上了網球鞋上床睡覺。可是魏特利怎能安心入睡呢?整夜都在憧憬著愉快的海上之行。
一大早,他就爬出臥室窗口,備好漁具箱,另外還帶了備用的魚鉤及魚線,將釣竿上的軸上好了油。四點整,就懷著滿腔的熱情坐在屋門口摸黑等著他的士兵朋友的出現。但是朋友失約了。魏特利這時並沒有爬回床生悶氣或是懊惱不已,相反,他認識到這可能就是他一生中學會自立自主的關鍵時刻。
於是,他跑到附近的售貨攤,花光幫人除草所賺的錢,買了一艘心儀已久的橡膠救生艇。近午時分,他將橡膠艇充上氣,頂在頭上,裏麵放著釣魚的用具,活像個原始狩獵人。魏特利搖著槳,滑入水中,假裝自己在啟動一艘豪華大油輪。那天,他釣到了一些魚,又享用了帶去的三明治,用軍用壺喝了一些果汁。
魏特利回憶那天的光景時說: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士兵的失約教育了他,凡事要自己去做。 要勇於駕馭自己的命運,這是成功的要義。如果總是任人擺布自己的命運,讓別人推著前行,擺脫不了對別人的依賴,那麼你將永遠是一個弱者。
靠自己行走
院子裏有兩棵樹。因為有高牆的庇護,一棵樹長得高大挺拔,從容秀立。而另一棵樹就大不一樣,因為要自己去承受風雨的襲擊,它不得不隨風生存,樹幹也就彎曲斑駁,非常難看。
夏天,一場罕見的台風襲擊了城市。台風過後,人們被眼前的情形震住了:高牆倒了,那棵秀立的大樹也被齊腰折斷,然而那棵斑駁的老樹,雖然又傾斜了一些,但依舊傲然向上。
普渡眾生
一個人在屋簷下躲雨,雨久久不停,忽然他看見一個和尚正打傘走過,這人說:“大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
和尚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
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
和尚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沒有被雨淋,是因為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所以你不必找我,請自找傘!”說完便走了。拯救你的隻有你自己!
人要具有為自己負責的膽識和勇氣,然後才可能為他人和大眾負責。假若連自己都無法把握,那麼,他隻會一生被人擺布。
在生命中最無助的時候,想一想這位智慧的和尚說的這番話。自助者有天助。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想擁有成功的人生,首先應該對自己負責,否則誰也幫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