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就勸他更換一件新的。愛因斯坦回答說:“沒有什麼關係,在紐約誰也不認

識我。”

後來,愛因斯坦名聲大振,他仍然穿著那件舊大衣。這位朋友再次勸他去買

一件新的,愛因斯坦則說:“何必呢,現在,這裏每一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以不變應萬變,運用幽默的智慧,既表現了甘於淡泊、不重衣著

的儉樸精神,也表達出他愉快暢達的樂觀情懷。愛因斯坦是世界矚目的科學

家,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思想境界自然很高,可很多時候普通人也能看透事情

的本質的。

從前,有個農夫很有骨氣,從不肯討好地主。

地主問他:“你為什麼不奉承我呢?”

農夫答:“你有錢是你的,又不肯白送給我,我為啥要奉承你?”

202

小幽默,大氣場

地主說:“那好!我把錢送四分之一給你,怎麼樣?”

農夫說:“這不夠公平,我還是不奉承你。”

地主說:“那麼,分一半給你,總該奉承我了吧?”

農夫答:“那時我和你一樣有錢,我為什麼要奉承你?”

地主說:“那麼,我把家當全給你,總可以奉承我了吧。”

農夫說:“到那時候,我是富人,你是窮人,更用不著奉承你了。”

這農夫堅持自己的原則,萬變不離其宗,既愚弄了地主,也顯示了自己是有

骨氣的。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生存下去就往往要很努力地工作,可是在我們工作的時

候,我們有沒有思考過自己最終追求的是什麼,下麵這個山裏人的故事或許能幫

你看到生活的另一麵。

一個山裏人在樹下休息,商人走過來對他說:

“嗨,為什麼不上山砍柴?”

山裏人說:“砍柴幹什麼?”

商人答:“好賣錢啊。賣到錢你就可以買頭毛驢,再挨家挨戶地賣柴火。掙

了錢你就再買輛卡車,然後買木廠賣木器,再買更多的卡車,那樣就可以發大財

了。”

山裏人問:“發財幹什麼?”

商人答:“發了財,你就可以逍遙自在地享清福嘛。”

山裏人說:“那你覺得我現在在幹什麼呢?”

生活的本質是什麼?我們隻有從生活的實踐中去體會,去總結。我們不知道

山裏人所看到的是不是生活的本質,可是山裏人冷靜的態度和他那以不變應萬變

的幽默言談一定能促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感悟生命,思考生活。

第八章

203

巧妙製造幽默,修煉幽默氣質

偷換概念使表達具有幽默效果

“偷換概念”之所以能造成幽默效果,是因為幽默的思維主要不是實用型、

理智型的,而是情感型的。因此,對於一般性思維來說是破壞性的東西,對於幽

默來說則可能是建設性的。

老師:“今天我們來溫習昨天教的減法。比如說,如果你哥哥有五個蘋果,

你從他那兒拿走三個,結果怎樣?”

孩子:“結果嘛,結果他肯定會揍我一頓。”

從數學科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這種回答是十分愚蠢的,因為老師問的

“結果怎樣”很明顯是“蘋果還剩下多少”的意思,屬於數量關係的範疇,

可是孩子卻把它轉移到未經哥哥允許拿走了他的蘋果的生活邏輯關係上去。不

過,恰恰是因為偷換了概念才使這段對話產生了一種幽默的效果。類似的例子

在生活中很常見。

小強:“你說踢足球和打冰球比較,哪個門好守?”

旺才:“要我說哪個門也沒有對方的門好守。”

常理上來說,小強問的“哪個門好守”應該是指在足球和冰球的比賽中,對

守門員來說本方的球門哪個更容易守,而旺才的回答一下子轉移到比賽中本方球

204

小幽默,大氣場

門和對方球門的比較上去了。又如:

“先生,打擾您一下,請問怎樣走才能去醫院?”

“這很容易,隻要你閉上眼睛,橫穿馬路,8分鍾以後,你準會到的。”

概念被偷換了以後道理上講得通,顯然這種“通”不是“常理”上的通,而

是另一種角度上的通,但正是這種新角度的觀察,顯示了說話者的機智和幽默。

通常情況下,概念被偷換得越是離譜,所引起的預期的失落、意外的震驚

就越強,概念之間的差距掩蓋得越是隱秘,發現越是自然,可接受的程度也就

越高。

在許多幽默故事中,趣味的奇特和思維的深刻並不總是平衡的,有時主要給

人以趣味的滿足,有時則主要給人以智慧的啟迪,但最重要的還是幽默的奇趣,

因為它是使幽默之所以成為幽默的因素。

顧客:我在這兒站了半個多小時了。

服務員:哦,先生,別著急,很快就到您了。您想想,我已經在這兒站了30

多年了。

顧客本是有些惱怒的,但服務員運用偷換概念的幽默方式讓顧客把注意力轉

移到了他的身上,風趣的表達肯定會讓顧客開心一笑。

編輯:你的稿子我看了,藝術上不夠成熟。

作者:那就把它當兒童文學發表吧!

這時作者如果賭氣或者謙虛一下,就會造成尷尬或沉悶的氛圍,而他利用概

念轉移法則把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他這樣回答不但有趣味,而且又有豐富的

第八章

205

巧妙製造幽默,修煉幽默氣質

意味讓對方去慢慢品味。因為被偷換了的“兒童文學”的概念,不但有含蓄自謙

之意,而且有豁達大度之氣概。

自相矛盾產生的對比使幽默感更強

“矛盾”這個詞本源於《韓非子》中那位賣矛和盾的生意人,表示事物之間

的強烈衝突,有很強的喜劇色彩。現代生活中,我們常說的自相矛盾是指人物言

行不一,言語前後衝突,行為相互抵觸。

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十分常見。這樣的自我矛盾已經令人好笑了,但還缺少一

種強烈的對比性。為了使戲劇性更強,取得更好的幽默效果,可以采用這樣一種

方法,就是在矛盾對轉以前把即將轉化的矛盾加以強調,以聳動別人視聽。

有一小孩餓得直哭。父親安慰他說:“你要吃什麼?盡管告訴我,哪怕是龍

肝鳳膽也好,我都拿來給你吃。”孩子說:“那些我都不要,我隻要飯吃。”父

親罵道:“不懂事的家夥,隻揀家裏沒有的要。”

這位父親真是好笑,窮得連飯都吃不上,還要振振有詞地說給孩子吃龍肝鳳

膽,真是矛盾得可以。

生活中,有些人別出心裁,利用矛盾技法造句,為人們喜聞樂見。如:

“缺什麼都行,就是不能缺錢。”

“什麼都應有,就是不能有病。”

206

小幽默,大氣場

體現幽默藝術的方式還有很多,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很多人、

很多事都洋溢著幽默的氣息。

一個嗜賭如命的賭徒,他為了從賭場上贏回輸掉的錢財,熬更守夜,孤注一

擲,最後連褲子也輸掉了。這時候他醒悟過來了,發誓戒賭。

他用筆寫上“堅決戒賭”四個字貼在床頭。一天,一位好朋友看到了床頭這

條誡示後,嘲諷地問:“你真的戒賭了?”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賭徒瞪著一雙通紅的眼睛,大聲說,“咱們賭三瓶二鍋頭!”

這裏,用自相矛盾的方式展示了幽默的藝術,取得了鮮明、強烈的效果,讓

矛盾活了起來。矛盾若在不經意中產生,更為可笑和逗人。在運用自相矛盾的幽

默技巧時,一定要沉住氣,平穩自然,幽默效果更佳。

夜大正在上課,突然停電了。

黑暗中,老師對同學說:“停電了,我們無法繼續上課,請同學們稍候,電

鈴一響就放學。”

明明停電了,可還要等電鈴響,藝術的效果油然而生。

由於自相矛盾的幽默有很強的表演性,所以利用此法幽默的最佳方式是實況

展示。因此,喜劇作家往往根據生活素材,創造矛盾人物。自相矛盾會使喜劇角

色為掩飾自己千瘡百孔的紕漏而疲於奔命,又顧此失彼,笑料迭出。也難怪類似

“矛盾”“此地無銀三百兩”式的故事經常被搬上舞台,且經久不衰。

第八章

207

巧妙製造幽默,修煉幽默氣質

歪解原意的幽默是一種新奇的體驗

如果人們在任何場合的交際中,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沒有任何的創新

和變化,也沒有奇巧和怪誕,要想取得幽默的效果是很難的。假如我們就某種現

象進行說明或者就某個問題進行辯解時,講出了別人沒有想到的奇妙歪理,給人

一種新奇的心理體驗,相信一定能使人眉開眼笑、精神不禁為之一爽。用似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