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從幾起典型事例看網絡輿情的傳播規律及其應對之道(1 / 3)

正如上節所述,近年來網絡輿情的興起對社會輿論生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尤其使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受到巨大考驗。麵對洶湧澎湃的網絡輿情汪洋大海,一些政府部門和官員由於應對不善嗆了水、吃了虧。如何正確應對網絡輿情,已經成為現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虛擬社會生存立足的一項基本技能,而正確理解把握網絡輿情的傳播規律及其影響效果,則是掌握這項技能的前提。本節將對近年來幾起典型的網絡輿情案例進行分析,以期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一、湖北鄧玉嬌案:網絡輿論已形成影響政府決策的巨大力量

2009年5月10日晚,湖北巴東縣野三關鎮政府3名工作人員在該鎮雄風賓館消費時對賓館服務員鄧玉嬌進行騷擾挑釁,雙方為此發生爭執,鄧玉嬌用水果刀將其中一人鄧貴大刺傷喉部,後經搶救無效死亡,鄧玉嬌當即撥打110報警。次日,警方以涉嫌“故意殺人”對鄧玉嬌采取強製措施。5月23日,巴東縣有關部門通報“鄧玉嬌案”情況稱,警方證實不存在鄧玉嬌被強奸的事實,引發了網絡輿論對該案可能存在官員腐敗、官官相護的質疑。當地警方在案情披露上反反複複、遮遮掩掩,也引發了媒體對其公信力的質疑。

鄧玉嬌案引起了網上輿論的高度關注,網絡上出現了《烈女鄧玉嬌傳》、《生女當如鄧玉嬌》等大量讚美之文,輿論一邊倒地攻擊涉事官員鄧貴大等人。截至6月18日,網上相關報道達268萬餘篇,“新浪網”相關新聞網民評論高達66萬餘條,境內論壇、博客相關帖子10餘萬篇。網民幾乎一邊倒地支持鄧玉嬌,呼籲將其無罪釋放,並對官員腐敗、司法不公等問題表達強烈不滿。很多網民在網上組織發起了各種“聲援”鄧玉嬌的活動:網上出現大量類似“鄧玉嬌案法律後援團”、“學者後援團”、“青年網友後援團”、“正義和真相委員會”、“援助鄧玉嬌經濟募集小組”的“聲援”組織;多位專家學者在網上發表致公安部、全國婦聯等部門的公開信和聯署簽名,要求釋放鄧玉嬌並加強婦女權益保護;有網民在“中華網論壇”發起“簽名聲援鄧玉嬌”活動要求公安機關無罪釋放鄧玉嬌,截至5月19日簽名數就達4萬人次;此外,還有大量網民通過網站論團、手機短信等工具策劃通過上街“散步”示威、自費赴巴東旅遊等形式“聲援”鄧玉嬌。5月31日,湖北省恩施州公安局以“防衛過當”將鄧玉嬌移送檢察院起訴,6月16日上午巴東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鄧玉嬌防衛過當構成故意傷害罪,但案發後主動投案自首並經鑒定為心境障礙,免予刑事處罰。對此,英國《金融時報》、香港“鳳凰網”等媒體評論稱,鄧玉嬌案件的結果表明,網絡輿論監督在中國已經具備了局部改變官方政策和促進立法、司法改革的能力。

二、日本地震核泄露引發“謠鹽”危機:重視突發事件後網上非理性恐慌情緒的傳播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發生8.9級地震,12日開始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和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隨後,“日本核汙染可能影響中國”、“核輻射已經影響到上海”等謠言開始在境內論壇和手機短信中大量流傳。從3月14日開始,浙江紹興、寧波和上海等地開始流傳“碘鹽能預防治療核輻射”的傳言,並出現搶鹽苗頭。3月15日下午境內微博上開始出現關於搶鹽的信息,搶鹽的地域逐漸擴展至福建、廣東、山東等地,這些地區當天食鹽的銷售量比平時猛增了十幾倍。從16日晚上起,“搶鹽”風潮開始由東部沿海地區蔓延向全國,據統計當天微博上共有搶鹽相關信息25033條。到了17日,“搶鹽”已經成為各大媒體頭版的重要消息。隨著“搶鹽”風波的蔓延,一些江浙資金湧入市場,像搶房一樣搶購囤積鹽,搶鹽行為開始浸透到金融係統。隨後,包括北京、江蘇、浙江、廣東、海南、上海等多地緊急部署穩定市場措施,並陸續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保障食鹽供應措施及澄清謠言。隨著搶鹽事態嚴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於17日下午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開展市場檢查,堅決打擊造謠惑眾、惡意囤積、哄抬價格、擾亂市場等不法行為”。18日晚,各地的搶鹽風波逐漸趨於平靜。

總結這一起事故網上輿情的傳播情況,可以看到以下特點:第一,日本地震後日本國內相對比較平穩而千裏之外的中國卻出現了類似“謠鹽”這樣的大規模恐慌事件,值得引起深思。總的來看,網上謠言尤其是與突發事件相關的謠言之所以能夠非理性地迅速傳播擴散,主要原因是傳播者對事故災難懷有恐慌心理,在無法獲得時間可能對自己造成的損害程度的準確信息情況下,很多網民選擇通過造謠、傳謠的方式,希望引起更多的人關注並深入調查事件。實際上,3月12日以後,一些網民就在微博上發表“日本核汙染可能影響中國”的信息並呼籲地方氣象局、政府領導能夠關注此事,而這一苗頭當時並未被引起足夠的重視。第二,很多網絡謠言背後的動機往往是為了獲得實質性的利益。在“謠鹽”蔓延過程中,一些不法商法趁機囤積食鹽並擴散核汙染謠言,哄抬物價,從中獲得高額利潤。類似現象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就已有發生,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這種謠言會傳播的更快,影響麵更廣。此外,隨著微博的社交網站的興起,一些人為了增加“粉絲”數量擴大自己的影響,也熱衷於傳播擴散各類危言聳聽的謠言。因此,針對突發事件和自然災害後容易伴生網絡非理性、恐慌性謠言蔓延傳播的規律,作為各級政府要保持信息的公開透明,及時對各類傳言、謠言做出澄清;對於故意製造傳播謠言擾亂社會秩序、謀取不正當利益的不法分子,要及時發現並嚴厲查處,保持社會秩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