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節

朱輝

在我們小時候,秦始皇一直被作為反派人物,原因在於他是暴君,曾經焚書坑儒,修長城造成了無數老百姓家破人亡,比如孟薑女一家。

風水輪流轉,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秦始皇的壞名聲開始漸漸被洗刷,時至今日,他老人家基本上已經出落成正麵人物了。

“行大事者不拘小節”,國人“大局觀”的提高是秦始皇被“平反”的主要原因,與他統一中國的大業績相比,殺多少人都隻是“小節”。

相對於嬴政先生,蔡倫是個小人物,然而他發明了影響世界文明進程的造紙術,所以在美國暢銷書《影響世界人類曆史進程的100名人》中,他排名第七,在中國名人中僅次於孔子,遠在秦始皇之前。

若在歐美,蔡倫其實應該算個大人物,不過在中國,技術人員通常“大”不起來。國人一般以社會地位排大小,帝王將相各就各位,尊卑有序。除此之外,就以“立言”作為依據,誰的著作有幸成為主流思想,誰就可以在死後漸漸突破原先的尊卑順序,漸漸成為大人物。君子動口,小人動手。蔡倫的發明雖然偉大,畢竟屬於“動手”範疇,他連一篇《造紙賦》都不曾經留下,當然隻能算是個偉大的小人物了。

福禍相依,將近兩千年裏,大多數時候蔡倫“被低調”,鮮有人談及。所以他的生平事跡沒有像秦始皇那樣透明,專門研究曆史的學者或許對蔡先生的為人有所了解,可是秉承“君子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的原則,他們大多沒有“爆料”,於是蔡倫先生曆來都被當作正麵人物,直到柏楊先生像如今的宋祖德一般,孜孜不倦偵探名人隱私,終於在史料中發現蔡倫其實是個壞東西。

蔡倫大約15歲入宮做了太監。那年月招聘太監如同現在的選秀,過程十分嚴格。品貌、智商皆有很高要求,絕非自己情願自宮就可入選。過五關斬六將,蔡倫終於成為湖南選區優勝者之一,在經曆了一個有較大風險的外科手術之後,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太監,從此捧上了鐵飯碗,可以享受國家機關公務員待遇了。

國人對水情有獨鍾,覺得水可以隨環境而變,倒入圓瓶子它就是圓的,倒入方盒子它就是方的。有著水一樣性格的人,往往能左右逢源,無往不利。蔡倫就是如此,他的性格很適合當一個優秀太監。在鬥爭激烈的宮中,蔡倫不僅沒有遭到排擠,短短幾年就升為主管,繼而依附於宮中實力派竇皇後,成為了竇派親信。

竇皇後雖然有勢力卻沒有生兒子,宋貴人的兒子被立為了當朝太子。竇、宋之間將來誰會笑到最後,其實很難說。這種背景下,蔡倫沒有兩麵討好,他一邊倒地投到竇皇後門下,顯示出他有著強烈的進取意識,並不甘心於當一個安穩的中間派太監。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竇皇後當然擔心宮內一把手的地位日後被宋貴人取代,於是策劃了一起“巫蠱”案,誣陷宋貴人詛咒皇上。此案由蔡倫主審,結果蔡公公對宋貴人姐妹嚴刑拷打,終於讓她們認了罪。為了積極表現爭取進步,蔡倫還在“起訴書”中建議皇上判處宋貴人姐妹絞刑,最終宋氏姐妹含冤在牢裏服毒自盡。接著,太子被貶為清河王。之後,竇皇後又讓人寫匿名信誣陷梁貴人,強奪其子劉肇為養子,並立為太子,梁貴人憂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