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將

朱輝

“那好漢手持兩把宣花板斧,口中喊著‘哇呀呀’,直愣愣衝了過來……”很久以前,在沒有電視機的夜晚,國人最大的樂趣的就是聽收音機裏的說書。很久很久以前,南宋臨安城的瓦肆裏,那時候的國人們也是津津有味地聽著這樣的說書……

如果說《四書五經》至今依然影響著國人,那隻是一部分精英階層知識分子;而說書,尤其是“說鐵騎兒”,影響麵卻大得多。“說鐵騎兒”中那些英雄好漢,深深印入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男人的記憶深處,甚至轉變成遺傳基因,傳給了自己的後代。

無論講史還是說鐵騎兒,說書中的主角通常是正經人物。比如《水滸》裏的宋江,《嶽飛傳》裏嶽飛,《隋唐演義》裏的秦瓊。然而,說來說去,聽眾最喜歡的人物往往是其中一些配角,比如李逵、牛皋、程咬金。

說書裏的牛皋、程咬金,他們的武功都很一般,資質也不太好,然而卻都是福將。程咬金靠著“三板斧”屢建奇功,蒙贏了許多次生死對決,一生順順當當。牛皋更是走運,竟然陰錯陽差在肉搏戰中碰巧壓在了金兀術身上,導致金兀術覺得受了奇恥大辱,氣得吐了幾升血身亡。嶽飛也沒能消滅的頭號敵人,居然被牛皋輕鬆幹掉了。或許因為這兩位人氣太旺,說書人都不敢為難他們,程咬金活到百歲才死,牛皋是因為過度高興笑死在金兀術身上的。與許多下場慘兮兮的主角相比,這類福將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小名叫“順溜”。

老百姓為什麼都喜歡這類沒什麼技術含量,性格類型彼此相似的人物?因為他們貼近群眾,封建時代絕大多數老百姓沒有什麼文化,至於學藝,一般都是師徒小範圍相傳,絕大多數百姓沒有機會掌握頂尖的手藝。他們的境況和牛皋、程咬金是差不多的,所以觸景生情,牛先生、程先生在故事中不斷成功,好運連連,會讓他們產生很大的快感。聽書的人沉迷進去之後,往往會把自己幻想成故事裏的人。青少年常常會幻想自己是嶽飛、李世民,中老年人更務實,有自知之明,假設自己是牛皋、程咬金的更多。

與牛皋、程咬金相比,李逵的受歡迎程度又高出一個檔次,他受歡迎的原因是“很暴力、很快樂”。

按說在儒家文化熏陶下,大多數時候國人各就各位、安分守己,社會秩序比較好。然而愚民政策讓儒家思想僅僅能被儒生們完全接受,沒文化的普通百姓隻是略知皮毛。他們中許多人並不心甘情願處於社會底層,潛意識裏很想打破現有秩序。仔細分析起來,阿Q和李逵其實是一對孿生兄弟,雖然他們“形狀”大不一樣,“基因”卻非常相似。我們許多國民身上有阿Q的影子,而每個阿Q內心深處又有個李逵。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這是阿Q經常哼哼的一段戲文,通常是在他從鹹亨酒店喝酒出來時哼。當然,以阿Q的地位,根本沒機會手執鋼鞭去打誰,於是隻能在夢裏造反一番。

“造反?有趣……來了一陣白盔白甲的革命黨,都拿著板刀,鋼鞭,炸彈,洋炮,三尖兩刃刀,鉤鐮槍,走過土穀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於是一同去…… 這時未莊的一夥鳥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饒命!’誰聽他!第一個該死的是小D和趙太爺,還有秀才,還有假洋鬼子……留幾條麼?王胡本來還可留,但也不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