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論國評天下
朱輝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儒家思想精髓之一,聽起來很是鼓舞人心,做起來卻極少有人成功。“齊家”這樣的最低目標,就讓許多人不及格了;“治國平天下”對於文人,更是極難達到的目標。竊以為作為一個中國文人,能夠做到蘇洵那樣,已經算很不錯了。
在齊家方麵,蘇洵堪稱典範。唐宋八大家裏,蘇家獨占三席,可以稱得上是文壇奇觀。李白、杜甫、陶淵明才華出眾,可是他們的後代都很平庸,中國古代文壇如果按家庭為單位比賽,冠軍家庭非蘇家莫屬。除此之外,在大男子主義的古代,蘇洵大事都聽老婆的意見,一生沒有鬧出什麼緋聞。論和諧家庭,蘇家也當之無愧。
在蘇家,蘇軾無疑是代表人物,在唐宋八大家中有實力爭奪第一,而蘇洵、蘇轍相形之下則不太出眾。不過論對蘇家團隊崛起的貢獻,蘇洵最大。在蘇家兩兄弟出生之初,老爸蘇洵就通過取名對他們進行了人生定位。蘇軾的“軾”,意思是古代車廂前麵用作扶手的橫木,蘇轍的“轍”是車輪壓的痕跡。想必蘇洵期待著兩個兒子將來都能縱橫天下,一語成讖,後來兩兄弟都因為貶官,走遍了半個中國。
傳說中蘇軾、蘇轍小時候都非常調皮,不喜歡讀書。蘇洵用了許多辦法,都不見效。後來他終於想出一條妙計,當兩個兒子在玩耍時,他就躲在一個他們看得見的角落看書。兩兄弟好奇,跑過來看老爸偷偷摸摸在幹什麼。蘇洵每每故意慌慌張張地把書藏起來,於是蘇軾兄弟更好奇了,想方設法偷老爸的書看。由於本身天資聰慧,他們漸漸都迷上了讀書。
中國古代盛產嚴母,比如嶽母、孟母,她們在教育領域名氣很大,被千古傳頌。其實從素質教育角度而言,蘇洵善於利用青少年逆反心理,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讓兒子把讀書當成樂趣,這種思路更為科學,效果也更為理想。也許因為中國人在教育上推崇“嚴”,不太喜歡“慈”,蘇洵這位慈父在教育界沒有贏得多少名氣。好在蘇洵的老婆程氏是位比較出名的母親,蘇洵經常在外旅遊,他的誘導式教育畢竟隻是段插曲,更多的時候,是程氏係統性地指導孩子們學習。
在家庭教育上有創新思維的蘇洵,在自學成才方麵,也是後人的楷模。“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這是《三字經》裏對於蘇洵的描述。
蘇洵在27歲前是不太愛學習的,自我感覺卻還不錯,閑著沒事,喜歡到處旅遊,與人高談闊論國家大事,回到家裏就喜歡與老婆抬杠。由於程氏是個才女,所以和蘇洵可以應對若幹回合,所以蘇洵在家倒也不寂寞。程氏既有才,又做到了賢妻良母的本職工作,蘇洵並沒有把她當成糟糠,從內心頗為敬重。因此,他們的婚姻一直很穩定。
看得出,蘇洵早年就像如今北京巷子裏的侃爺,除了嘴把式,沒體現出什麼真本事。好在老婆程氏對他有不小的影響力,27歲那年,他終於封嘴開始認真讀書了。後人常說蘇洵早年遊山玩水並非遊手好閑,這些閱曆對於他以後文章風格的形成意義重大。不過這種說法隻是倒推法,最初的蘇洵並沒有進行周密的人生規劃,若沒有後來醒悟後的發憤讀書,那些旅遊經曆就完全隻能理解為遊手好閑了,變不成好文章。而無論他早年的“漫遊”,還是後來的發憤,都離不開程氏的後勤保障。如果程氏大多數時間裏沒有獨自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蘇洵估計什麼也幹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