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財富是幸福的催化劑1
金錢也許買不到幸福,但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你很難幸福。
決定幸福的因素並不是財富的多少,而是擁有的財務安全感以及怎樣管理和支配自己的財富。因此,一個幸福的人能夠很好地管理他們的個人財富,並且理智地花錢。他們沒有財務方麵的壓力,也不會有因債務而引起的擔憂,因此他們能自由地做一些想做的事,也能自由地花更多時間與喜歡的人在一起相外。
1. 捕捉信息中的財富機遇
一個人不論幹什麼事,失掉恰當的時節、有利的時機就會前功盡棄。
——柏拉圖[古希臘]
從某個角度來說,財富便是信息價值的再現。如果不能發現有價值的信息,你永遠都不能抓住最佳的出擊時機,也永遠不會有贏得財富的機會。這就如獵人要誘捕獵物,必須看好時機,做好準備,然後迅速出擊才能獲取獵物。在獲取財富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保持對訊息的高度敏感,不讓任何一個機會白白溜走。
被譽為“假發業之父”的劉文漢便是把道聽途說的信息變成了發財致富的轉機。
1958年的一天,在美國克利富蘭市的一家西餐館裏,一個中國人正同兩個美國商人共進午餐。席間三人親切交談。
“夥計,”那位中國人問道,“在美國,什麼行當最能大行其道?”
“Wigs!”其中一個美國商人答道。
“假發?”這位中國人的眼睛一亮,脫口而出。
“Yes,Wigs!”那個美國人又一次肯定。說著,他停下手中刀叉,從隨身所帶的包中取出一個長的黑色假發,表示說,他還有意購買13種不同顏色的假發。像這樣餐桌上的交談,在當時來說,隻不過是商場上普通的談話。一句隻有兩個字的話,按理說並不見得有什麼特殊的意義。但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餐桌上的一句話,觸動了那位中國人聰敏的頭腦。他很快就判斷出,“假發”二字,令他可以大做一篇招財進寶的文章。這頓午餐,就成了這位反應敏捷、有心眼的中國人發跡的起點。
這位中國人,就是後來在香港被人稱為“假發業之父”的劉文漢。
中國有句成語“閉目塞聽”,用來諷刺那些不善於獲取信息的人。一個善於獲取信息的人,常常能從所見、所聽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也因此能謀得先機,取得事業的成功。因此,可以這樣說,創造財富的能力,其實就是培養一種獲取信息的能力。例如,聽到同樣的內容,有的人會立即意識到它的巨大價值,而有的人則熟視無睹或束手無策,這就是獲取信息的能力有高低之別。因此,有的人能夠把握時機,做出正確決策,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而有些人則常常白白失去一個又一個大好機會。
1975年,美國一家肉食加工公司的老板在偶爾與朋友的閑聊中得知一條消息:墨西哥發現了疑似瘟疫的病例。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真的發生了瘟疫,一定會從加利福尼亞州或得克薩斯州邊境傳染到美國來。而這兩個州又是美國肉食供應的主要基地。肉類供應肯定會緊張,肉價一定會飛漲。
當天,他就派人趕到墨西哥去證實這條消息。幾天後,派出去的人發回電報,證實那裏確有瘟疫,而且很厲害。接到電報後,這家肉食加工公司立即集中全部資金購買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的牛肉和生豬,並及時運到美國東部。
不出所料,瘟疫很快蔓延到美國西部的幾個州。美國政府下令:嚴禁一切食品從這幾個州外運,當然也包括牲畜在內。於是,美國國內肉類奇缺,價格暴漲。肉食加工公司趁機將先前購進的牛肉和豬肉拋出,在短短幾個月裏,他淨賺了900萬美元。
亞默爾之所以能夠賺到這樣一大筆錢,關鍵就在於他比別人更敏感於信息的作用。他比別人更深刻的看透了這一消息背後隱藏的有利時機,能否抓住一個有用的信息,並充分發掘出信息的最大價值決定了收獲的大小。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致富,常常是因為他們對於信息不夠敏感,因此錯失致富的機遇。
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有一次在研究陰極射線管的放電現象時,偶然發現放在旁邊的一包密封於黑紙裏的照相底片走了光。他分析可能有某種射線在起作用,並把它稱為X射線。經過進一步實驗後,這一設想被證實了,於是X射線被意外發現。倫琴也因此於1901年獲得了首屆諾貝爾獎。
那麼,在倫琴前麵就沒有人發現這個事實嗎?不是,有不少人曾經有過這樣的機遇,如1890年的美國人茲皮德以及1892年的德國另外一些物理學家都曾遇到過同樣的情形,但他們都把這一意外忽視了,因此錯過了發現X射線的機會。
人的一生中,總會碰到各式各樣的機遇,假如你對周圍的事情不感興趣,沒有細心、持久地去思索,那麼,即使機遇降臨了,也無從知曉。很多時候,財富就在我們身邊,隻要我們保持對商機的高度敏感,留意觀察周圍的事物,並善於利用這些信息為自己服務,就可以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從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幸福花園36: 如何發現身邊的創業機會
在我們身邊,創業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隻要我們善於發現。機會主要來自五個方麵:
⑴問題。創業的根本目的是滿足顧客需求,而顧客需求在沒有滿足前就是問題。尋找創業機會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善於去發現和體會自己和他人在需求方麵的問題或生活中的難處。
⑵變化。創業的機會大都產生於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環境變化了,市場需求、市場結構必然發生變化。例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私人轎車的擁有量將不斷增加,這就會派生出汽車銷售、修理、配件、清潔、裝潢、二手車交易、陪駕等諸多創業機會。
⑶創造發明。創造發明提供了新產品、新服務,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同時也帶來了創業機會。即使你不發明新的東西,你也能成為銷售和推廣新產品的人,從而給你帶來商機。
⑷競爭。如果你能彌補競爭對手的缺陷和不足,這也將成為你的創業機會。
⑸新知識、新技術的產生。例如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和技術的進步,圍繞“水”就帶來了許多創業機會。
2. 一定要學會理財
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巴菲特[美國]
理財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問。個人理財策劃在西方國家早已成為一個熱門和發達的行業,西方國家的個人收入包括工作收入和理財收入兩個部分,在一個人一生的收入中,理財收入占到一半甚至更高的比例。而在我們國家,理財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富裕起來的人們,產生了對於個人理財的強大現實需求,而對於如何理財又普遍缺乏知識。
人的一生有許多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大多都需要財富的支持,否則就會成為泡影。因此人們期望自己的財富不斷地增值來支持自己達成心願,這確實是一個永無止境的人生過程。理財不是一時衝動,不是投機取巧,也不是憑借運氣,而是每個人通過學習和實踐都可以掌握的一門學問。總之,理財是一種社會實踐、是一種人生過程、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許多人都缺乏理財概念甚至意識。
人一定要會理財,惟有如此,人生才能由自己掌控。生活不僅僅是陽春白雪、花前月下的美麗,也包括日複一日紛至遝來的賬單。不管你處於人生的哪一個階段,是正在憧憬著屬於自己的溫馨甜蜜的小窩,還是正經營自己蒸蒸日上的事業……無論何時,每個人都無法不麵對一個現實,那就是隨時隨地要花錢,也因此,要想給自己一個美麗自信的微笑,就要為自己積累一筆財富。
在現實麵前誰能忽視誰敢忽視金錢的作用金錢的存在!學會理財,將可以幫助人們掌握更為自主的生活。
在美國學者克萊鬆的《巴比倫富翁的秘密》一書中,作者通過巴比倫第一富翁之口,向我們闡述了理財的七個秘訣:
第一條秘訣:當你的錢袋裏有10塊錢時,最多隻能花掉9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