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比方說,考試成績一個考了80分,一個考了90分。考試後,考80分的學生馬上知道自己錯在哪裏,考90分的學生拿回卷後還不知道自己什麼錯了。我說,這80分比90分好。隻要你知道錯在哪裏,80分與100分沒什麼區別。
所以,我覺得小孩參加補習班要有所選擇,家長應有一個目標,是要補習,還是要提高,或是僅僅讓他們多做些練習呢?如同買衣服,如果你的身材在市麵上可以很容易地買到你合身的衣服,你大可不必去找裁縫花大錢定做。隻有市麵上沒有很適合你尺碼的服裝時,才要找裁縫。這時一定要量體裁衣,否則花大錢,還是做一套不合身的衣服就太不值得了。
國內許多學生高考考了好幾年,可每年的分數都差不多。為什麼又複習了1整年,而分數就是上不去呢?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夾生飯煮不熟的現象吧。
我認為是因為學生連根本的基本概念都不是太清楚,看上去都懂了,就是不透徹,然後拚命地做練習。考試能考到與所做過的練習類似題目,當然好辦,可高考命題不是你的老師出題,也不是老師都能猜得到的題,所以我想不如重新從生米煮起。先弄清楚每一個概念,任題目千變萬化,總是在掌控之中。 我讀中學的時候是非常時期,沒幾個人想念書,畢業後下鄉插隊才恢複高考。參加複習班,拚命做練習,就是考不到好分數。後來有幸到中科院的研究所工作幾年,發現中國頂級的研究生也不是有過人的腦袋,隻是他們對基本概念、解題的道理都能說得頭頭是道。我常對海雯說,我是從失敗中過來的人,希望你能少走彎路。
比如討論平麵上的直線,隨便拿一張紙在上麵畫一條直線,然後要你在黑板上畫一條同樣的直線,怎麼畫呢?憑什麼說你黑板上畫的直線和我紙上畫的是一樣呢?這就需要引入坐標係,用數學方程了。然後想想什麼在決定直線往哪邊斜,又有了斜率的概念。怎樣才能證明是惟一的一條直線呢?除了知道斜率,還得至少知道一個點。或者知道兩個以上的點直線,也就確定了惟一的直線。然後把這些點、線、方程、坐標、斜率等等概念搞清楚,回過頭來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的嚴格定義。一條直線搞清楚了,再去討論平麵上的兩條直線時,除了相交、平行和重合還有什麼呢?
國內許多老師不是把問題提出來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然後加以引導,而是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或死背一些概念和定義,然後給出大量習題去練習。
補習本該是錦上添花的事,如果把補習變成小孩的必需品,那麼這種教育的合理性就要被質疑了。有時我想盲目地補習,就像把小孩當成了垃圾桶一樣,倒進去的全是知識,但與垃圾卻沒有兩樣。就像電腦硬盤裏存的文件太多,反而影響速度。
我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加合理一些,他們不會把你的時間安排得讓你喘不過氣來,而很多課程讓學生有選擇權,即使是必修課也可選擇在哪個學期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能力與老師或指導老師一起討論所要學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節奏學習。學得快、學得好的學生可以學到大學的AP課程。關鍵是自己知道自己學了些什麼,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這樣做,要達到什麼目的。
補習也是一樣,要清楚是否必要,如何有效,而不是瞎貓抓死老鼠,逮著一個算一個。
8.我女兒星期天上中文學校,課後還有SAT數學補習班,第二學期她再也不肯去了,她覺得沒意思,我也不再強求。
2004年11月5日,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地區的中文報紙《新世界時報》上寫了一篇《讓孩子自然地成長》的短文,討論子女教育問題,報社還加了編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