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環球報》2005年3月28日刊登哈佛大學研究人員發給哈佛各學院院長的一份內部備忘錄,備忘錄中說,調查結果顯示,在美國31所頂尖私立大學中,哈佛大學學生對學校教師員工的服務、教學的品質、提供谘詢的品質、社區的感覺以及校園社會生活的滿意程度是最低之一。這一資料證明了以前長期存在的一種說法——哈佛大學生往往感覺被教授所忽視,沒有其他大學生那麼愉快。這31所大學包括常春藤聯盟所有8所學校和其他一些頂尖大學,例如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以及一些著名的文科學院,例如安赫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和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在滿分為5分的評分標準情況下,哈佛學生的滿意程度為3.95,其他30所學校的平均值為4.16,隻有4所學校的評分低於哈佛。
哈佛大學雖然每年在美國大學排行榜上基本都是名列前茅,但也不是樣樣都好。並非所有的學生都把哈佛作為第一選擇。許多美國頂尖的大學一樣很有競爭力,而且各有所長。哈佛大學雖然每年向全世界招收的本科生總共就隻有1600人左右,其競爭激烈也是可想而知,但也並不是其他學生就不優秀。
美國的教育也存在許多問題,美國人也在討論研究教育的改革問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也批評美國的高中教育未有效訓練就業人才。比爾·蓋茲在2005年2月27日美國州長集會上演說時指出:“美國的高中教育已經落伍,利用今天的高中教育訓練明天的就業人才,就像在已有五十年曆史的大型電腦上教導孩子學習今天的電腦一樣。”
我認為我們不能說美國的教育就一定是素質教育,值得大家效仿,但也沒有道理說美國的中小學教育就是一塌糊塗,根本不值一提,美國人也在不斷地探索和改革教育。美國人正在探索公立學校的辦學宗旨,是為大學培養精英還是加強職業訓練,是按能力分班還是照顧各種族裔,由於新科技新觀念地出現,許多教育問題的爭論也是沒完沒了。很多東西我們不能用好或不好來一概而論。同樣在前進,還有快有慢,也不一定越快越好,還有安全係數的問題。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去綜合分析,在數學上叫取最大值或最有利的概率。
所以,我們應全麵地了解美國教育的整個體係,取之精華,去之糟粕,找出更適應我們自己國情的教育方法。我們應采取什麼樣的教學和考試方式更合理呢?我們應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才能達到國家興旺和民族富強呢?等等,我們都要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有美好的希望,我們的民族就有美好的未來。
每年四、五月份,美國招生工作進入尾聲,關注教育的華人社區也是“捷報頻傳”,除了中國人重視教育的傳統外,很多改革開放後出國留美學生也都受益於中美高等教育,靠著自己學曆、才華和努力,擠進美國大小公司、政府機關、大學及科研機構。如今站穩腳跟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們對下一代的教育更是希望很高,各家中文媒體都熱衷於報道教育題材。沒想到來美多年,不成大業的我,如今靠著女兒考上哈佛大學,在美國《新世界時報》、《世界日報》和《僑報》等報上發表幾篇有關子女教育的文章,有時也被扣上“成功家長”、“子女教育專欄作家”的高帽,真有點不好意思。
我想能上一所好大學,並不是成功的目標,隻是一個新的起點。2005年5月底,海雯學校的課程和考試都已結束,學生們所要上的大學也都心中有數。學校隻有畢業典禮、頒獎會之類的活動。於是,這群充滿旺盛精力、能量十足的孩子們,整天就不見蹤影,似乎比以前更忙。那天地方報紙的記者約好要到我們家照幾張照片,我們對海雯說現在沒有功課了,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才了,要把自己的房間整理整理,但她並不在乎,仍和同學一起去玩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還是在有著垃圾堆般的房間接受記者的采訪。可見,海雯還是沒有長大啊!
我總是在想,是否我們這些為人父母者在乎太多的事情了,雖然小孩也即將長大成人,但還是整日操心不停,這又是為什麼呢?這又是何苦呢?小孩的成長就像一隻剛學會飛翔的小鳥,有一股要認識和探索整個世界以至全宇宙的欲望,而我幾乎是年近半百,還一事無成,在女兒步入哈佛的時候,我找不到什麼成就感,隻覺得是塵埃落定,是被日子推擠著往前走,生命正在走向枯竭,相比於輝煌的女兒,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另外一種失落。
在美國,希望子女孝順之類的想法,大概是有點過分地奢求。由於我太太多次抱怨海雯在畢業這段時間天天不著家,所以,到了星期天我太太休息在家時,整天不見蹤影的海雯傍晚特別風風火火地跑回家來,給我們做了一餐意大利通心麵,然後又匆忙趕去參加她同學凱倫的生日聚會了。這已令我們感到很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