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第一鍋也準備歇業過春節,魚頭和水生要一起回沙河了。
在天王回去前,他們仔細算了一下帳務收支。雖然收入已基本了然,但詳細的帳目出來還是讓兄弟三人感到了驚喜。
算上元月,總共營業四個月,收入總共有80多萬,平均單月收入20萬多一點,扣除所有的成本費用,淨利潤有四十五萬又八千。當時他們三人投資現金和租金作價30萬、魚頭以技術入股15萬,這四個月剛好全部收回……
三人那個心情真的是倍兒爽,立馬兒開了瓶紅酒慶祝。胖子:“以前咱的格言是,咱有點胖,還有點懶,天天睡到上午醒,這就是幸福。現在要改了:咱有點圓鼓鼓,還有點臭臭錢,咱天天奮發圖強做英雄,做好漢……”
當天三人一致同意把零頭8千獎金全部分給了勤工儉學學生和創業協會骨幹,大家一個個樂得四處找嗨去了……
男生說要去泡妞,女生說要去購物,一股腦兒就散了。
魚頭還提議,剩餘10%的股權中拿出一半作為水生的激勵,以後每年按股權的5%享受股東分紅權。
水生高興的樓上樓下竄來竄去,跟個猴子似的收不住腳……
照這營業額,今年分紅就可以拿到兩萬大洋,單算四個月,估計比自己的大廚叔叔都要高出一截了。
關鍵是明年,明年一年也這麼紅紅火火下來,自己就是金領的收入了,爽歪歪!
農村的春節非常熱鬧。從過小年開始,耍獅子、舞龍燈、跑旱船、踩高蹺、變魔術、地方戲等節目就開始輪番上演,許多演出隊走村串戶,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輪回表演。
每天村莊裏嗩呐聲、二胡聲、鑼鼓聲、歡笑聲,不絕於耳。
這種熱鬧的氛圍會一直延續到元宵節之後。
魚頭小時候,鄉村民間藝人很多,他們各展所長,現在這種熱鬧的文化景觀在農村消失了不少。
民間藝人減少了很多,以前活躍的那些藝人許多已經作古,在世的也已步入高齡,也沒辦法登上舞台,新生代的民間藝人鳳毛麟角。
演出人員也不好集中,一些有點兒文藝特長的年輕人在外麵打工,常年不在家,春節即使回趟家,也不願意東跑西顛。更主要的是他們一般在家裏待的時間不長,年前回家,過完年就得外出,為了生計,誰不辛苦?
但不管怎麼樣,每到春節,人們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還是熱鬧非凡的。
大年初一,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沙河第一鍋”照例也是不營業的,但大門始終敞開著。
從清早到正中午,整整來了十二條龍燈,周邊的舞龍隊差不多都來客串了一把。每個隊伍都要付出一張一百的大紅包,魚頭一家還是樂得張不開嘴,這個錢舍得,代表了來年的紅紅火火……
昨天大年三十晚上,魚頭把爺爺奶奶接到館子裏,全家人團團圓圓地一起吃了年夜飯,歡聚一堂,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共享新春之樂。
一個晚上,爆竹齊鳴,歡慶新年的到來!
魚頭回來的第一天,就把秦淮河第一鍋的基本情況和老爹老娘彙報了下,就是沒敢說真實數據,將收入打了個對折,可就這,也把老娘給嚇了一大跳!
盡管老娘從水生他們每周兩次的食材采購數量來判斷,知道他們生意很好,但畢竟不清楚城裏的定價和利潤率比鄉村小鎮上高的多。
魚頭說的是這四個月竟賺了二十多萬,就這數字比自己四年賺的還多,城裏的錢就這麼好賺?魚頭老媽又疑惑又高興……
過年期間,老娘高興的一個勁兒在老爹麵前誇獎魚頭,會做生意,是個開飯館的料。照這架勢,半年後也不用愁工作了,有這個金飯碗在,還在乎什麼其他工作。
看到魚頭取得的成績,老爹也很是開心,但總是心結未了。
老喻的心結在哪兒,魚頭心中自然也明了,也到了自己有所擔當的時候……
他告訴老爸,現在秦淮河第一鍋有沒有他都沒太大問題,方水生已經可以掌勺大廚,如果有考警隊的機會,他也願意去嚐試嚐試,看看自己有沒有成為警察的機會……
不過以他的成績考公務員似乎很難,雖然考警校做警察是老喻對兒子的期盼,可考試的確不是自己的強項,更何況,警隊的公務員考試也不是光看考試成績的……
現在這社會,第一要拚爹,第二要拚娘,第三才是拚自己……
但是,無論如何,魚頭說要考警隊的就這幾句簡單的話語,已經讓老爹今年過了個最開心的年。
老喻也就是從這一刻發現,小魚頭算是長大了,懂事多了!
除夕夜晚上,魚頭給若蘭和蘇怡都打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