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懷瑾講完了他的謀劃, 帳子裏安靜片刻, 眾將領都在心中盤算得失利害。
“所以說, 柳大將軍此番打算, 可謂深謀遠慮、高屋建瓴, 帶領我們以智取勝, 如此遠見卓識, 令我等歎服!”謝令鳶起身鼓掌三聲,趕緊給他帶帶節奏。
……我那出身於詩書大家的愛妃啊,朕怎麼覺得高屋建瓴用的有點不對勁?
蕭懷瑾的關注點默默歪向基礎教育, 卻見德妃神色凜然,看向他的目光飽含著敬仰。
他雞皮疙瘩起了一身,爽的。
這輩子除了流民, 他還沒被哪個妃子這麼崇拜地仰望, 登時感覺十分良好,仿佛每一根毛孔都舒張, 於是唇角一翹, 也就不說什麼了, 心下滿意地想, 果然, 還是德妃明事知禮!封賞, 回長安厚賞!
見姓謝的中書舍人都在帶頭鼓掌,其他將領們也不敢唱反調,遂稀稀拉拉跟著點頭稱好。屠眉叫得最是響亮, 她並非被柳不辭的智慧折服, 隻是因為被點名去當土匪,重拾老本行,心生喜悅。
帳子裏原本躁動的氣氛逐漸平息,眾人不再質疑戰俘的處決,話鋒一轉,談起了當下關頭最緊要的事,關於接下來的作戰。
……他做的很好。謝令鳶微笑著想。
倘若今天軍營裏發生的事傳回長安,也不知太後會不會為他的改變而詫異和欣慰?
---------
長生殿的燈火心驚膽戰地跳躍著。
奏章從尚書台過手,轉送長生殿,此刻,何太後平靜地看著桌子上的奏章,並沒有很意外。
大將軍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別置尚書並州大行台。
意料中的,他既然出宮,就必須給自己封一個能號令文武官的權柄,沒有什麼比這三個頭銜和行尚書台更好了。
如今她氣也氣過了,蕭懷瑾起名“柳不辭”把她惡心了個透,還得捏著鼻子替他鎮壓大局,眼下得了他設行台的消息,一時間都沒了氣的心情。
“督糧參軍何賜學……”她拿起奏章,意味深長地盯著對麵的何道庚,韋無默在一旁心驚膽戰看著,擔心這堂兄妹又要起爭執。如今太後與何家的關係微妙,不能再因何貴妃的事打破了彼此的平衡。
結果何太後倒笑不笑的,將奏章扔到了何道庚的頭上:“送自己的侄女去並州,可如願矣?”
何道庚本以為她要大發雷霆,卻見她沒追究,不禁鬆了口氣。
他也是做夢都沒有想到,皇帝居然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好嘛,夠膽兒!居然帶著黃鉞,自封都督中外軍事,在交戰邊境設了個尚書台!真是小看他了!
當然尚書台運作起來不容易,哪怕臨時尚書台,人事分工上傳下達都很複雜,並州這尚書台能順利運轉,還是靠了他一貫明理懂事的侄女何韻致。
所以他剛得知這個消息時,也是五雷轟頂,一時間找不回魂兒來。
是該驚詫於侄女兒處理政務居然有條不紊、頗有天分;還是該驚詫於她明明有機會把皇帝請回來,卻沒有這樣做,反而用她哥哥的名義,留在並州當參軍?
仿佛世界都為之坍塌,何道庚也是醉了。他看不懂他的侄女,也看不懂皇帝,看不懂德妃、看不懂武修儀……啊!!!!!
他看不懂的太多了,他覺得自己兩眼被泥糊了!
啊!!!!!
什麼何賜學,騙騙並州那群土包子就罷了,好侄女啊,你有想過我們在長安多被動嗎?長安人,長著眼的啊!你哥哥何賜學他前天還在長安城轉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