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厚黑是一種成功必須1(2 / 3)

上天生人,給我們一張臉,而厚即在其中,給我們一顆心,而黑即在其中。從表麵上看去,廣不數寸,大不盈掬,好象了無奇異,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無限的,它的黑是無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貴、宮室妻妾、衣服車馬,無一不從這區區之地出來,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議。鈍根眾生,身有至寶,棄而不用,可謂天下之大愚。

厚黑學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牆,黑如煤炭”。起初的臉皮,好象一張紙,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牆了。最初心的顏色,作乳白狀,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藍色,再進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這個境界,隻能算初步功夫;因為城牆雖厚,轟以大炮,還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雖黑,但顏色討厭,眾人都不願挨近它。所以隻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於厚學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點不動,劉備就是這類人,連曹操都拿他沒辦法。深於黑學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買主越多,曹操就是這類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傾心歸服,真可謂“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夠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淵之別,但還露了跡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了。

第三步是“厚而無形,黑而無色”。至厚至黑,天上後世,皆以為不厚不黑,這個境界,很不容易達到,隻好在古之大聖大賢中去尋求。有人問:“這種學問,哪有這樣精深?”我說:“儒家的中庸,要講到‘無聲無臭’方能終止;學佛的人,要講到‘菩提無樹,明鏡非台’,才算正果;何況厚黑學是千古不傳之秘,當然要做到‘無形無色’,才算止境”。

總之,由三代以至於今,王候將相,豪傑聖賢,不可勝數,苟其事之有成,無一不出於此;書冊俱在,事實難誣,讀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徑,自去搜尋,自然左右逢源,頭頭是道。

厚黑學中的厚與黑肯定了人性的兩麵,更說明兩麵的並存和糾結,是較務實的作法;而諸子百家中名聲較顯者竟難有如此切近現實之主張,僅楊朱利己說與之暗合。凡論點創新而能言之成理之思想,即有其可敬之處;無疑地,厚黑學符合此一要件。

厚黑學在創意及紮實度上皆有一定水平,雖有人反對,乃正常現象;《厚黑人生》所論及之厚黑實務亦多能站得住腳,但強解硬掰之處太多而令人倒胃,對厚黑之過度解釋反使其接近“廢話”,說其瑕瑜互見並不為過。嗚乎!此“末流”乎?

通往厚黑帥第一步

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認為,做學問有三種境界:剛開始研究學問的時候,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說,做學問者剛剛入門,路還長得很,看也看不到邊際。再往後研究一些,就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為了追求學問,廢寢忘食,最後心神憔悴。最後一層境界,是“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研究學問到深處,自己最初追求的目標,早就已經被超越了,回頭一看,才知道那隻是一個前進道路中的裏程碑罷了。

同樣道理,研究厚黑學,也有這樣三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是,最初的時候,人的臉皮薄如紙,後經磨煉,漸漸變得厚如牛皮,最後再變得厚如城牆;人的心肝原是紅的,曆經滄桑,,漸漸變成白色,繼而又變灰、變黑,乃至黑如煤炭b我們不妨來看一個例子。

韓信在曆史上算得上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可是他年輕時,一文不名,整天就知道在城裏遊蕩。有一天,一個地痞遇到韓信,想當眾讓他出醜,就對韓信說:“聽說你很有膽量,我不服氣。今天,你要麼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要麼就一刀殺了我。”韓信想了想,二話沒說,彎下身子,就從地痞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在古代,這算是奇恥大辱,可韓信能忍辱至此,臉皮不可謂不厚。他的道理很簡單,自己將來還有很多大事要做,如果輕易地將這個地痞殺了,在秦末嚴苛的法律之下,相當於用自己的命換了那個地痞的命,這個買賣相當不劃算,所以他寧可忍辱負重。

到了後來,韓信果真有所成就。在楚漢相爭的時候,天下形勢三足鼎立,劉邦與項羽是兩個最大的勢力,但中間還夾著一個韓信。韓信幫楚則楚贏,幫漢則漢贏。他的謀士蒯通勸他自立為王,爭取進一步奪取天下。可這時候,韓信卻臉不夠厚、心不夠黑,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而是上書劉邦,請劉邦封他為“齊王”。

若幹年後,劉邦一統天下,建立漢朝。天下初定的時候,跟著劉邦打江山的很多將領,都覺得劉邦的待遇不好,紛紛造反。韓信也認為劉邦沒有給他應得的待遇,後悔當時沒有自立為王,與劉邦爭奪天下,但是這個時候,他再想造反,已經錯過最佳時機了。結果,韓信造反不成,被蕭何設計殺死了。

其實,人一生的機會沒有幾個,當有改變人生的機會時,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抓住才是。韓信是有大謀略的人,他能忍受一個地痞的侮辱,然而在關鍵的時刻,卻不能作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理由竟然是“沛公必不負我”,由此也注定了他將來的下場。所以說,韓信隻不過到了厚黑的第一層境界而已。

厚黑智慧

研究厚黑有三層境界,第一層境界中人的臉皮薄如紙,漸漸厚如牛皮,最後厚如城牆;人的心肝原是紅的,漸漸變白,繼而變灰,最終黑如。

我的人生,我做主

中國人最講究“臉麵”,似乎幹什麼事都特別在意麵子,有時麵子要比實惠或者性命都更加重要。相比較而言,西方人就要好很多,他們注重實際的結果,注重最後得到的成績。中國人雖然也有“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的說法,不過實行起來,還要看過程是否光彩、體麵。西楚霸王項羽用外國的標準評價絕對是個失敗的軍事家,但中國人看來,他戰爭的過程十分好看,所以贏得了比劉邦更多的讚賞。

其實,人生的色彩,恰恰是由自己決定的。別人的評價隻不過是對你人生畫卷的好壞作出讚賞或者是貶低而已,這並不影響你的一生到底要畫些什麼內容。

如果一個人,天生就想做強盜,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在罵他,他仍然還是個強盜,這並沒有什麼道理可講,強盜的工作對他來說,要比其他的都舒適,因此他自己也覺得活得很瀟灑。但是這個人如果不是厚黑中人,麻煩可就大了,他要考慮別人的指責,要顧及別人的評價,這樣一來,即使他仍然做強盜,也一定是一個不快樂的強盜。他的一生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作畫的權利,成了別人手中的一支筆,畫著屬於別人的畫。

這種對麵子的觀念,其實就是指其他人怎麼看待你,說穿了,在意麵子的人,並不是為自己活著的,而是為了別人的評價而奮鬥。但是,要想人厚黑之門,第一步就是要扔掉麵子,否則就根本無法了解厚黑學。比如說,中國自古就有“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這就是一句典型的好麵子的說法,似乎隻有這樣做才算是忠臣烈女,即使陪著昏庸無能的皇帝送死也能流芳千古。然而,厚黑學卻認為:與其陪著不可救藥之人白白送死,倒不如另投明主,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

李宗吾說:“依宋儒之意,孩提愛親,是性命之正,少壯好色,是形氣之私。此等說法,真是穿鑿附會。其實孩提愛親,非愛親也,愛其飲我食我也。孩子生下地,即交乳母撫養,則隻愛乳母不愛生母,是其明證。愛乳母,與慕少艾,慕妻子。其心理原是一貫的,無非是為我而已。為我是人類天然現象,不能說他是善,也不能說他是惡,故性無善無不善之說,最為合理。孩提愛親者,食也,少壯慕少艾慕妻子者,色也。食、色為人類生存所必需,求生存者,人類之天性也。故告子又曰: ‘生之謂性’。”

“求生存者人之天性也”,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為己,就是自私,從生活到學習,從孩提到成人,這種自私的天性是絕對不可能改變的。既然自私是人的天性,那又為什麼不能理直氣壯地表現出來?為什麼不可以堂而皇之地作出來呢?這就是好麵子的心理在作怪,正因如此,有些人雖然以厚黑學為行事處世的準則,但是卻滿嘴仁義道德,披著道貌岸然的外衣,做著卑鄙齷齪的行徑。

盡管不肯承認,厚黑學還是在冥冥之中左右著我們的行為。當你與他人同時落水了,你的首要之務,你的本能反應,除了先救出自己,還有什麼?這是人的本性使然。所以,行厚黑的人絕對要先從自己考慮,絕對不會扭曲伺己的本性。

西方有些研究者認為,皮膚厚、對別人的責難和非議無動於衷者為最佳之人。這種思想近乎厚黑學這一觀念:一種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別人惡言惡語傷害的盾牌。

所以說,如果一個人不理睬他人的風言冷語,善於運用厚黑學來保護 自己,那麼就完全可以塑造出正麵的自我形象。所有臉皮薄、心腸軟的 人,在試圖實現任何理想的過程中,總是對這個過程中第三方的評價心存 疑慮,因此做事難免縛手縛腳,顧三顧四。這樣行動起來,本來可以直接 達到目標的路徑,也許會因為他人的評說而放棄,因此就平添了很多顧忌 與麻煩,反而不易實現自己的理想。精通厚黑學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能夠把別人的評價放在一邊,拒絕接受任何人試圖強加於他頭上的道德限製。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會因為其他的擾亂因素而改變自己的行動計劃,也從不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這些人的眼裏,隻有自己才是盡善盡美的人,所以他們往往更容易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就是最好的例證。

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貞觀十年,太宗的皇後長孫氏病逝,第二年,太宗聽說武則天美貌出眾,操行方正,於是將她召進宮中做了才人,這是級別很低的嬪妃,這時的武則天隻有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