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 飲譽世界名遠揚(1 / 3)

茅台酒 飲譽世界名遠揚

貴州茅台酒是中華老字號品牌,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是大曲醬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中國的「國酒」。茅台酒早在1915年就獲得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它是中國最成功的本土企業之一,是中國悠久曆史創造的偉大奇跡,也是中國悠久曆史的見證。

酒度低而不淡,酒色純潔晶瑩,口味柔綿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頭,飲後令人愉快舒暢,蕩氣回腸,且又舒筋活血、延年益壽、促進健康,這就是茅台酒。茅台酒是釀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麥之魂,采天地之靈氣,捕捉特殊環境裏不可替代的微生物發酵、揉合、升華而樹起的酒文化豐碑。

當年毛澤東主席第一次赴蘇聯贈送給斯大林的禮品之一就是茅台酒;日內瓦會議,新中國外交戰線取得的第一次勝利,周總理說茅台酒功不可沒;尼克鬆首次訪華,打破中美關係堅冰後,與周恩來開懷暢飲的是茅台酒;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結束後,鄧小平與撒切爾夫人共同舉杯相慶的是茅台……可以說,用茅台來招待國家貴賓幾乎已成慣例;茅台,作為中華老字號品牌,作為中國的國酒和對外交往的國禮酒,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深厚文化。

字號緣起——中華國酒,酒香文化數千年

追根溯源,文化久遠

想當年,曹操橫槊江前,由衷感歎:“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想當年,李白醉眼迷離,長袖翩躚:“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想當年,蘇軾佳節思親,突發奇想:“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就連小說裏的打虎英雄武鬆,在上景陽岡打虎之前,也要連飲十八碗酒。

這就是中國的酒!

中國的白酒與西方洋酒有不同之處,就在於中國的酒融入了太多的中國傳統文化!

在中國曆史上,關於酒的最早溯源,既有“酒星始酒”、“上皇興酒”的典故,又有“儀狄作醪”、“杜康釀酒”的傳說。人類釀酒已有近萬年的曆史,而中國是世界上學會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獨具匠心首創用酒曲發酵釀造糧食酒的國家。

那麼,茅台酒始於何時?始於何地?這當從赤水河釀酒的曆史說起。

赤水河發源於雲南鎮雄,古稱大涉水、安樂水,後為赤虺河,再後稱赤水河,因沿岸土壤為紫紅色,雨水流入河中成紅色而得名。“集靈泉於一身,彙秀水而東下”的赤水河,是一條美酒飄香的河,也是中華民族有史記載最早釀造美酒的地區。茅台酒便出自這赤水河畔的茅台鎮。

茅台鎮位於赤水河畔的仁懷市,古稱益部。這裏群山環峙,形勢險要,是川黔水陸交通的咽喉要地和連接曆史名城遵義和國家級風景區赤水的通道。茅台鎮曆來是黔北名鎮,古有“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台”的寫照。茅台鎮集厚重的古鹽文化、燦爛的長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於一體,被譽為“中國第一酒鎮”,是茅台酒的故鄉。

曆史上最早記載赤水河畔釀酒史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公元前130多年,漢武帝劉徹飲到夜郎(今黔北一帶)所產的名酒“枸醬”,情不自禁地讚曰:“甘美之”。以後便有了漢武帝派大將唐蒙到貴州開拓夷道,專門繞道茅台所在的仁懷的曆史,有道是“漢家枸醬為何物?賺得唐蒙益部來。”為此,清代著名詩人鄭珍曾寫道:“枸醬乃從益部來。” 益部就是茅台鎮,而枸醬,經考證為仁懷赤水河一帶生產的用水果加入糧食經發酵釀製的酒。

兩千多年前的漢朝,赤水河畔益部(茅台)所產的枸醬是不是茅台酒的前身,沒有人說得清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茅台地區釀酒的曆史源遠流長,而產自茅台鎮的所有美酒中,最好的當數被後人以地名冠於酒名的茅台酒。所以,在當今林林總總的中國傳統白酒老字號品牌中,茅台酒理應是曆史最悠遠、品質最早享譽的名酒之一。

在中國釀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糧食經製曲釀造的白酒始於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一帶所產的大曲酒,那時就已經成為朝廷貢品。至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在茅台鎮楊柳灣(今茅台酒廠一車間片區)陸續興建,茅台當時的釀酒技術已開創了獨具特色的“回沙”工藝,所產優質白酒順赤水河入川後經長江遠銷,陸路則翻山越嶺由馬幫馱運銷往貴陽等地。

至明末清初,隨著交通、經濟的發展,仁懷地區的釀酒業達到村村有作坊,戶戶聞酒香的興旺景象。在此期間,茅台地區獨步天下的回沙醬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白酒的品牌開始出現。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燒春”為標誌的一批茅台佳釀,成為貴州白酒的精品而聞名遐邇。與此同時,有一家較大的酒坊“偈盛燒房”將其產酒正式定名為茅台酒。今天的我們所喝的茅台酒的前身是一家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所出產的酒,當時稱之為“華茅”。

乾隆年間,貴州總督張廣泗向朝廷奏請開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鹽入黔,工程次年完工後,瀕臨赤水河的茅台成為黔北重要的交通口岸。便利的水運不僅帶來鹽業的發展,也促使茅台釀酒業更加興旺。到嘉慶、道光年間,茅台鎮上專門釀製回沙醬香茅台酒的燒房已有20餘家,其時最有名的當數“偈盛酒號”(即“偈盛燒房”)和“大和燒房”。到1840年,茅台地區白酒的產量已達170餘噸,創下中國釀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產規模,“家唯儲酒賣,船隻載鹽多”成為茅台當時繁忙景象的曆史寫照。

美麗傳說,亦假亦真

“風來隔壁三家醉,雨過開瓶十裏香”,這詩句讚的就是茅台酒。古往今來,凡是喝過茅台酒的人都對其讚不絕口。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飲後盛讚其“甘美之”,曾寫下“楊柳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佳詞名句的北宋大詩人黃庭堅,飲之也歎曰“殊可飲”。

關於茅台酒來曆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其中最美麗的是:相傳有一年除夕,茅台鎮突然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鎮上住有一李姓青年,他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婦僵臥門口,將其背進屋生火取暖,以自釀米酒款待老人,又將床鋪讓給老婦安寢,自己躺在爐邊地上。朦朧中聽到奇妙琴聲,天邊飄來一位仙女,身披五彩羽紗,手捧熠熠閃光的酒杯,站立麵前,將杯中之酒傾向地麵,頓時空中彌漫了濃鬱的酒香,眼前出現了一道閃爍的銀河。青年一覺醒來,屋裏爐火很旺,水、飯尚溫,床上被褥整齊,似無人睡過一般,推門一看,風、雪俱停,一條晶瑩的小河從家門口淌過,河麵上飄著陣陣酒香。此後,當地人就用仙女賜予的河水釀酒,用“飛仙”圖案作茅台酒的商標至今不變。

另有說法,貴州茅台酒雖被譽為中國名酒之冠,但論其來曆,卻和山西的汾酒有一段淵源。

相傳在清康熙年間,山西汾陽有一個商人,名叫賈富。賈富生活在汾酒之鄉,飲酒成了他平生第一個嗜好,特別是汾酒,更是把它看得像命一樣珍貴,一日三餐,餐餐不能少,就連外出收賬,也要隨身攜帶。

一年秋天,賈富帶著家人夥計去南方經商。當他行到貴州懷仁縣時,隨身攜帶的汾酒已經喝完了,隻好到附近酒店去喝燒酒。

哪知這種燒酒一沾到唇邊,賈富就覺得有一股辣味,喝到嘴裏又苦又澀,很不是味道。賈富不覺感歎起來:“咳,真掃興,這樣一個好地方,竟出不了好酒!”

不料,這句話被店老板聽見了,店老板走上去說:“客官口氣未免也太大了,你怎知我們懷仁就沒有好酒呢?”

賈富一聽,忙說:“對不起,言語冒犯,請多見諒!不過,這種酒實在……”

“客官如果要品好酒,那也容易。”店老板說完,一招手,隻見店小二一下子搬出了十幾壇酒,擺在堂前。店老板說:“請客官品嚐品嚐,再不要說我們懷仁無好酒了。”

賈富一看,還真不少,後悔自己剛才失言了。他連忙站起身來,先把這些酒壇打量了一番,然後,由遠而近地對著酒壇深深吸了幾口氣,接著,斟了一碗酒,飲了一點含在口中,噴了三噴,才把酒碗放下。

店老板一看賈富的舉動,就知道他是個品酒的行家。為什麼呢?這裏有個名堂。賈富一看二吸三噴,用行家的話來說,叫做“看色,聞香,品味”,非內行不知其中奧妙。

店老板忙給賈富讓座,並連連向他請教。賈富說:“這些酒都不及一談啊,其中隻有一壇陳年酒還算馬馬虎虎,但回味也太差。”

店老板忙施禮說:“不瞞客官說,這一壇陳年酒入窖已二十餘年,除此之外,本店確實再無好酒了。”

賈富說:“此地水秀山青,河水清澈,按理說應該釀出好酒來。”

店老板說:“特求客官賜教!”

賈富見他一番誠意,便答應說:“好,明年我一定來教你!”

果然,第二年金秋時節,賈富特地在山西杏花村用重金聘請了一位釀製汾酒的名師,帶著酒藥、工具,再一次來到貴州懷仁縣。他同名師一道察看地形,選擇了一個四周長滿芳草的芳草村(後改為茅台鎮)作為建場址。

賈富和名師一起,按照汾酒的釀製方法,經過八蒸八煮,釀出的酒質液特別純正,香氣襲人,純甜無比,非當地酒可比。這就是在茅台釀製的“山西汾酒”,那時叫做“華茅酒”。因為古代“華”、“花”相通,“華茅”就是“花茅”,也就是“杏花茅台”的意思。這便是我國最早的茅台酒 廠。

其實這則傳說也是有依據的,明末清初時,運銷食鹽至貴州的商人大多為山西人、陝西人,赤水河畔的茅台鎮是食鹽的轉運站,這些“秦商”腰纏萬貫,習尚奢靡,終日宴樂。他們遠在貴州,經常懷念山西的汾酒,為了滿足這一需要,他們特地從山西雇來工人,與當地的釀造者共同研究製造專供他們享用的美酒。經過反複試驗,無數次改進,終於摸索出獨特的釀造技術,製造出別具一格的茅台酒,由於技術複雜,加上當地氣候和水質的限製,別處無從仿造,所以特別珍貴。開始時,茅台是鹽商家中的私釀,當時詩人的“家為儲酒賣,船隻載鹽多”,“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都是指此言。到了道光年間,這種家釀漸露頭角,《黔語》:“茅苔村隸仁懷縣,濱河土人善釀,名茅台春,極清洌。”再經過近一百多年的改進,茅台便成了名滿天下的中國名酒,它的特色是:無色透明,特殊芳香,醇和濃鬱,味長回甜。

百年曆程——酒名遠揚,鐵杵磨針終有成

“碎瓶”飄香,酒名遠揚

貴州茅台酒作為中華老字號品牌的名酒之一,名冠四海的曆史是從1915年開始的。可以這樣說,在此之前,古老的中國雖然有著悠遠的釀酒曆史,有著豐厚的酒的文化淵源,有著風格各異的眾多美酒,但還沒有哪一種佳釀能夠衝出華夏大地,香飄環宇,並為國際社會所認同。但是,茅台走出去了,代表中國傳統白酒的最高境界走出去了,初次漂洋過海就一鳴驚人,首次登台亮相便飲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