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探花(1)(1 / 1)

放榜那天,午門外人山人海,從禁城的城牆上望下去,隻看得到黑壓壓的人頭。

劉海升、覃義、柳相如,名列三甲。一時間,這條消息轟動全國。

不為別的,隻因為劉海升和覃義名不見經傳,兩名考生都是沒什麼家底和身份背景的人,卻位列狀元和榜眼。

而那柳相如位列三甲可以說是眾望所歸,沒什麼懸念,中了個探花,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這樣的安排卻讓百姓們對三年一次的科考更為關注,也激發了眾多寒門學子的士氣和上進心。大家奔走相告,對這次的秋試很滿意,說明朝廷錄用人才的公平性,並未對王公貴匱的子弟們多加照拂,而是向天下廣納賢士。但這也隻是百姓們的美好願望而已。

其實,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還是可以看出些端倪。

能出任重要官職的前21名裏,各大家族勢力的子弟們就占據了16個席位。隻有區區5個席位,是留給了尋常人家的孩子。不是皇帝特別偏愛那些個貴族公子,而是,原本這16名考生,就是皇帝親自提點的。

對於之前幾屆的那些上榜了的貴族子弟,然後又跟皇帝玩起了失蹤的那些,最後才查明了原因——他們是在跟人打賭,看誰的學識更好、名氣更響亮,這才參加了考試;有的甚至隻是為了博得青樓花魁的一笑,因為花魁大美人撂下了狠話:“你有本事,就去給我弄個三甲回來看看!”所以,這才激起了那些無聊公子的參考和追名逐利。

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後,皇帝雖然痛心疾首,認為國家白白的就養了這些個不識大體的人才,但是痛定思痛,跟智囊團們一商量,決定以後考核錄取的人員一定要提前打招呼,不想當官的考生,名次就不能放到太前麵,也好給其他人一個機會,名字擺到台麵上來。

所以,這次皇帝親自提名的這些考生裏,他們有的是皇子們的伴讀,有的是由太傅親自教授的學生,有的則是朝廷官員家中學識特別優秀的子弟,對官場上的一切運作早已熟悉,隻要上榜,封個一官半職的,自是立即可以輕鬆的走馬上任,為朝廷效力。

而那些榜上有名的寒門學子,也可封個地方官來當當,讓他們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綿薄之力,也不算辜負了他們的父老鄉親們的期盼。實在是很優秀的,就留在皇帝身邊慢慢培養了。比如,劉海升。

待一切安排妥當,擬定好了文書,皇帝老子心中暗自樂著:今年,應該不會有太多的意外了吧?於是便跟親子們拉開了話題。

“那個劉海升,還真是個人才啊!原本我以為,會是柳尚書的公子奪得頭籌。”

“父皇明鑒!那個劉海升,的確很有才華!是個胸懷大誌的好男兒啊!”眾皇子們紛紛附和。

“嗬嗬,看看你們還有哪幾個姐妹尚未出閣的,去說服說服,也好跟人家湊成一對。”皇帝心裏打著如意算盤,這樣好的人才尚未婚配,模樣又俊逸,不給自己的女兒留著怎麼行,向來都是狀元郎入贅了當駙馬爺的。

“父皇。兒臣有事相凜!”

皇帝看過去,原來是五皇子。“皓兒啊!怎麼,看上哪家姑娘啦?想跟你的姐妹一起來個雙喜臨門?來來來,跟大夥兒說說看!讓你的幾位兄弟也來幫你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