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修改、補充而成的,也是我近幾年來在學習和研究中所取得成果的一個總結。這一成果的獲得,完全是我的導師陳金龍教授悉心指導下的結果。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先生給予了我始終如一的認真指導:從論文的選題到寫作提綱的擬定,從研究視野的拓展到研究材料的歸納,從研究思路的引導到具體語詞和標點符號的糾正,無不浸透著先生大量的心血。三年來,先生嚴謹的治學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使我深為歎服,並激勵著我這個對中國近代史深感陌生的學子,不畏艱難、努力探索,進而窺到了本學科研究的門徑,增強了從事學術研究的信心,擴展了學術研究的領域,提高了學術研究的能力。在求學的道路上,先生和夫人李子明老師還給予了我生活上的大力支持,解除了我學習上的後顧之憂,使論文最終得以順利完成。
在論文的寫作期間,具有深厚學術功力的導師組成員王宏維教授、劉卓紅教授給予了我很多幫助和指導,使自己的知識結構不再狹窄、研究手段不再單一、研究士氣不再低落。
在學習期間和論文寫作上,西南大學鄧卓明教授、中山大學鄭永廷教授、郭文亮教授以及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林濟教授也給予了有力的支持,使本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完善。師兄馬建文教授,師姐陳露副教授,師弟田啟波教授、謝迪兵教授、左群副教授、童小彪副教授也對本文的寫作提供了富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在此,筆者一並表示深深的謝意。
與此同時,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在我求學道路上所給予的長期支持,沒有他們,我既無法實現自己的求學夢想,更沒機會鍛造自己的研究
能力。
由於本人學識有限,深感書中有些內容還應在進一步發掘史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予以充實和完善。對於書中所存的不當之處,我真誠地希望學界前輩和同仁們予以批評指正。
陳曉鋼
2010年6月於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