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博弈:經久不衰的生存法則
博弈,就是人與人之間為了某些利益問題而展開的競爭與對抗。博弈源自生活,如果你細心地去觀察,便會發現身邊事事皆博弈,而且博弈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果你運用得當,便會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因此,博弈也被人們認為是經久不衰的生存法則。
何謂博弈
博弈是指個人、團隊或其他組織,麵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依靠自身掌握的信息,同時或先後,一次或多次從各自可能的行為或策略集合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予以實施,從中取得相應的結果或收益的過程。
博弈是一種普遍現象,在經濟學中,博弈論是研究當某一經濟主體的決策受到其他經濟主體決策影響,同時該主體的相應決策又反過來影響其他經濟主體選擇時的決策以及均衡上出現的問題。
從上麵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博弈包括參與人、行為、信息、策略、次序、收益、結果、均衡八項內容。
(1)參與人。也可稱之為“博弈方”,是指博弈中獨立決策並承擔相應的後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來選擇行動的決策主體。博弈的規則一經確認,各個參與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必須嚴格按照規則來辦事。
(2)博弈行為。指參與人所有可能的策略或行動的集合。根據該集合的狀況可分為有限博弈和無限博弈。
(3)博弈信息。指參與人在博弈過程中掌握的對選擇策略有幫助的情報知識,特別是有關其他參與人的特征和行動方麵的知識。
(4)博弈策略。指的是可供參與人選擇的全部行為或策略的集合,即規定每個參與人在進行決策行動時可以選擇的方法,以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不同博弈中可供選擇的策略或行為的數量不盡相同,在同一個博弈中,不同參與人的可選策略或行為的內容和數量也通常不同,有時隻有有限的幾種,而有時又可能有許多種。
(5)博弈的次序。即博弈參與者做出策略選擇的先後順序。在現實的各種決策活動中,當多個獨立博弈方進行決策時,有時需要這些博弈方同時作出選擇,因為這樣能夠保證公平合理,而很多時候博弈方的決策又有先後之分,並且有時一個博弈方還要作不止一次的決策選擇,這就免不了出現次序問題。因此博弈必須規定其中的次序,即使博弈的其他方麵都相同,次序不同一般也是不同的博弈。
(6)博弈方的收益。即指參與人從博弈中做出決策選擇後的所得和所失,它是所有博弈策略或行為的目的所在,是每個參與人真正關心的東西。由於人們對於博弈的分析主要是通過數量關係的比較進行的,因此人們研究的大多數博弈,本身都有數量關係的結果或可以量化為數量的結果,即“得益”。得益是分析博弈模型的標準和基礎。
(7)結果。即博弈分析者感興趣的要素集合。
(8)均衡。即所有參與人的最優策略或行動的組合。博弈中的均衡,是指一種穩定的博弈結果,但並非博弈的結果都能均衡。博弈的均衡是穩定且可以預測的。
博弈的八項內容是定義一個博弈時必須具有的要素,缺一不可。博弈論就是係統研究各種博弈問題,尋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能力的條件下,以期達到合理的策略選擇和合理的選擇策略的博弈結果,並分析這些結果的經濟意義、效率意義的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中有很多典型的模型,通過這些模型可以找到博弈的各構成要素。
孫悟空和豬八戒護送唐僧西天取經,來到了火焰山,方圓百裏酷熱難耐,孫悟空和豬八戒必須有一個人去尋找水源,否則三個人都將渴死。但孫悟空和豬八戒都不想承擔這份工作,於是唐僧想了一個好的解決辦法:他做裁判,孫悟空和豬八戒通過石頭、剪刀、布的遊戲來決定勝負,輸了的就要去找水。規則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必須同時出招;勝負關係是石頭勝剪刀,剪刀勝布,布勝石頭,如果雙方出招一樣,那麼重新再來一次。
那麼,這是不是一個博弈呢?通過分析上麵的例子是否包含了博弈的八項要素,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博弈了。
首先,參與人是孫悟空和豬八戒,這是毋庸置疑的,他們要通過石頭、剪刀、布的方式來決定勝負,這是博弈的行為。同時,無論是孫悟空還是豬八戒,他們如何出招,關鍵在於他們推測對手如何出招。如果孫悟空推測豬八戒可能出剪刀,那麼他的最優策略是出石頭,其他策略都是下策。同理,豬八戒的選擇也一樣。因此,孫悟空采用什麼策略,關鍵取決於豬八戒的策略,而豬八戒采取什麼策略反過來又取決於孫悟空的策略。這表明孫悟空和豬八戒的策略具有相互依存性。在這裏對手的決策是就博弈的信息,而根據觀察到的對手如何決策做出的行為決定,就是孫、豬二人的博弈策略。兩人的決策次序是同時,而收益和結果是相同的,都是不用承擔找水的義務。
由此可知,以上的例子是博弈,而且是一個很典型的博弈,它包含了博弈的八項構成要素,具備了博弈的所有特征。
換句話來說,對於一個例子或事物是不是博弈,就可以通過對博弈的構成要素的分析而得出結論。
事實上,博弈行為本來就隻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現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要分析他人的意圖從而做出合理的行為選擇,而通過了解博弈的構成,就可以更好地領悟博弈的環境條件和規則,從而確定你的策略和行為,以期得到相應的結果。
因此,了解博弈的構成要素,才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究博弈背後的深層意義,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博弈的技巧。
博弈就在我們身邊
“博弈”這個詞時下非常盛行,但人們卻對其具體含義十分模糊。博弈又被稱為博弈論,是研究具有鬥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簡單說來,其實它就是“遊戲”的意思。更準確地說,“博弈”就是可以分出勝負的遊戲。博弈論如果直譯就是“遊戲理論”,它就是通過“遊戲規則”獲取利益的理論體係。由此,自然可以得出結論,博弈即是抽象的人生遊戲。
不要小看博弈這種遊戲,它的確是人生的潛規則。從小我們就是從遊戲裏學習怎樣生活、怎樣與他人相處、怎樣適應並利用這世界上的種種規則,並在這個過程中確立自己的人格。因此,千萬不要低估生活中的博弈論,它確實能反映各種規則的製約與平衡。
由生活中的博弈論,我們可以想到我國的圍棋,它源於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期,作為一種可能是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遊戲,直到現在,我們也未必真弄懂了它。說它簡單,首先是最簡化的棋盤——縱橫各19條線所編織成的一張網格;另外是最簡化的棋子(隻分黑白兩色);其次是最簡單的規則(輪流下子,兩氣活棋,空多者勝,再加上一些“劫爭”之類的補充規定),一個對圍棋一無所知的人也能在幾分鍾內熟悉這些規則與要求,可是它的玄妙深奧卻又超過了任何一種棋類遊戲。如果你對圍棋下過一些工夫,你就一定能從中領悟某些哲理,例如“不輸就是贏”、“流水不爭先”、“亂中求勝”、“過猶不及”等等。在這一點上,遊戲有些像我們從小閱讀的寓言故事,我們不正是從這些“小中見大”的故事中學會生活的道理嗎?
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製,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如果將博弈論與下圍棋聯係在一起,那麼博弈論就是研究棋手們“出棋”時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係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實上,博弈論正是衍生於古老的遊戲,或者可以說博弈如象棋、撲克等。
如果你會下國際象棋便會知道其中包括這樣幾種角色:國王、皇後、騎士、主教和小兵,這儼然是一個政教兼具的小王國。當然,比照人生,這個模型是太簡單了,但是一樣可以反映人生的某些道理。而且,唯其簡單,這些原本被生活的複雜表象所掩蓋的道理才更清晰可見。擊敗了拿破侖的威靈頓公爵曾說過:“滑鐵盧之役的勝負是在伊頓中學操場上決定的。”平時勤於練習技巧和戰術,在危急時才不致慌了手腳,這個原則適用於大多數的比賽或遊戲。在遊戲過程中,你即使是輸了也不會有什麼損失。在大富翁的遊戲中,你可以從一眨眼輸掉幾百萬元的經驗裏,學會如何精明地買賣房地產,事後又不必付出任何代價。
一個參加了海灣戰爭的美國飛行員回國後,有人問他對戰爭的感想,他回答道:就像在玩電腦遊戲。事實上,現在很多電腦遊戲已經被應用於軍事訓練。“9·11”之後,微軟的一款飛行遊戲受到了關注,因為在遊戲中,玩家可以體驗駕駛飛機在紐約等大城市上空飛行的感覺,甚至可以從世貿大樓中間穿過。人們擔心:恐怖分子可以借助這個遊戲獲得練習機會,或許他們已經這樣做了。
麵對複雜事物時,人們常落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被細節壓得喘不過氣來,找不到重點。而在遊戲中,可以反映出一些現實世界的問題,並將幹擾因素減至最低,是一種很適當的決策入門方法。當然,遊戲各不相同,對遊戲者的要求也不同。有些人長於思考性的遊戲,但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決策智慧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在拳擊或相撲這樣按“重量級”來劃分比賽等級的遊戲中,聰明才智就不那麼重要了。
玩遊戲需要用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技巧,但博弈論的策略思維則是另外一種技巧。它要求從你的基本技巧出發,考慮的是怎樣將這些基本技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原則,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方方麵麵。所以說,博弈論其實是一種抽象的思維遊戲。
有競局就有博弈
博弈論的研究對象是理性人的互動。在諾伊曼、納什等大師的努力下,博弈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理論體係,已經成為各門社會科學力圖使用的工具。人生處處皆博弈,在生活中,人們的博弈思維時刻在起作用。在戰爭、政治、商業等競爭性的領域裏,人們的策略選擇與人的生存狀態密切相關,博弈思維幾乎發揮到極致。在這種博弈的對決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策略使用者。我們時刻都麵臨著不同的行動選擇,時刻都在計算著應當采取何種行動。這種選擇不僅體現在選擇上哪所大學、學哪門專業、從事何種工作等等這樣的大事上,而且體現在買什麼菜、穿什麼衣服這樣的小事上。所以,我們自然可以說,人生處處皆博弈。
眾所周知,博弈的最終目的便是利益的爭奪,這裏的利益是個寬泛的概念,它可以是金錢、名利、榮譽等所有你想要得到的東西。當你所想得到的東西出現競爭的局麵之時這便形成了競局。競爭需要有一個具體形式把大家拉在一起,競爭各方之間就會走到一起開始一場競局。所以形成競局有三個要素:⑴競局的參與者,⑵所爭的資源,⑶競爭的具體形式。競局起源於利益的爭奪,有利益的爭奪是形成競局的基礎,參與競局的各方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對抗的關係,以爭得利益的多少決定勝負,一定的外部條件又決定了競爭和對抗的具體形式,這就形成了競局。如圍棋對局的雙方是在競爭棋盤上的空,戰爭的目的經常是為了爭奪領土,古羅馬競技場中角鬥士在爭奪兩人中僅有的一個生存權,武林中人的決鬥常常是為了爭奪名譽……
換句話說,博弈,就是雙方或多方在競局中爭奪利益所采取的策略。比如,田忌賽馬就是一個典型的博弈,當競局中的各方存在多種可選擇的策略時,選擇什麼策略往往成了對競局勝負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博弈就是指競局方之間在策略選擇方麵的對抗,它是競局綜合對抗的一個組成部分。博弈是競局綜合對抗的一個方麵,不可能脫離競局而獨立存在,在某些競局中它顯得並不重要甚至不存在,但當競局中的外在力量變得不太重要時,博弈就會上升為主要因素,對勝負起決定作用。這類以博弈對抗為主要特點,其他方麵的對抗處於次要地位的競局可稱為博弈競局。
一般來說,每種競局都不是單一一種能力的較量,而是多方麵綜合實力的對抗。比如,軍事對抗是一種武器裝備、士兵素質、指揮水平和後勤保障能力等多方麵能力的較量;再如武術技擊是一種力量、速度、耐力、身體靈活性等多方麵的綜合對抗。有時,甚至一種經過人工設計的專門進行某一方麵對抗的競局都可以轉變成綜合對抗。比如中長跑比賽本來是一種相當單純的競局,比賽規則的設計就是為了讓運動員單純比賽奔跑速度,但在著名長跑教練馬俊仁的“導演”下,中長跑也被加入了策略對抗的因素,何時領跑何時衝刺都是經過精心計劃的,本來被人為限定的單純對抗也成了綜合對抗;再比如曆史上著名的田忌賽馬的故事,本來是簡單的比賽速度,但經孫臏出謀劃策一番就可以使弱者反敗為勝,實力對抗之外被加入了策略對抗,並且對勝負起了關鍵作用。
從競局的形態來看,它可以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自然競局,是直接的利益爭奪,以爭得利益多少直接決定勝負,不存在計算勝負的特別規則,如生物界的生存競爭,國家間的戰爭等等;第二類是人工競局,人為的設定一套競局規則和計算勝負的辦法,有時是隻分勝負而和利益無關,如果和利益有關則先分出勝負再根據結果決定利益分配,如各種體育比賽和棋牌比賽。
首先講人工競局,它的規則如果設計得好,可以把競局的勝負和參與者的利益分配統一起來,競爭可以激烈而有秩序的進行。如果設計不好,則競局本身的勝負可能和參與者利益的得失不一致,這時在競局中就可能出現異常情況,人們站在利益最大的立場上,不再競爭競局本身所要求的東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球場上打假球,當全麵權衡的結果認為輸掉一場球比贏這場球更有利時,人們就會選則輸球。
人工競局由於有嚴格的規則限製參與者的行為,使得參與者可選擇的行為方式是封閉的,所以競局可以比較有秩序。當競局向高水平發展時也隻能在規則範圍內向縱深發展,一般是挑戰人的單一方麵的能力,如某一類體能或智能。自然競局由於沒有規則限製,競局采用的手段是開放的,而發現新手段往往比發展舊手段更有效,所以在競局發展中自然首先向競爭手段的多樣化發展,挑戰的可能是人的任何方麵的能力,隻有在廣度的擴展受到限製時才會向深度發展。
人工競局比如拳擊,有比賽規則和記分辦法,並有裁判監督比賽;自然競局如武林決鬥,沒有規則沒有監督,隻以打敗或消滅對手為目的,什麼陰毒的招數、兵器、暗器都可能使出來,令人防不勝防。概括地說,人工競局的出招範圍是受到限製的封閉的,而自然競局的出招範圍是沒有限製的開放的。
在參與自然競局時,首先要意識到對手的行為是不受規則製約的,什麼事都可以做,什麼事都可能做得出來,所以要思路開闊。隻有先在廣度上考慮到對手可能采取的各種招數,然後才可以向深度上計算未來的變化;否則,在橫向的廣度上沒有考慮周全,其深度計算可能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在自然競局中,由於對手出招的範圍是開放的,所以,不管經過多麼周密的計算,漏算總是難免的。指望不出現錯誤是不可能的,甚至不能指望少出錯誤,因為有時為了少出錯誤必須增加太多的計算,使人難以接受。所以,參與這種競局還要確立錯誤意識,即意識到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犯錯誤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及時改正錯誤。有錯誤意識的人認為自己隨時可能犯錯誤,時刻準備著接受和改正錯誤;而習慣於穩定環境的人一般缺乏這種意識,以為凡事隻要經過周密的計劃就可以避免錯誤,以至在錯誤出現時不能接受和改正。
博弈是生存的通道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之所以會參與博弈往往便是受到某種利益的吸引,所爭利益的性質直接影響到博弈的吸引力和參與者的關注程度。一般來說,所競爭的東西越重要則吸引的人越多,參與的人越投入,於是競爭也越激烈。比如,小孩子遊戲,贏者獎一塊糖,或者根本沒有獎勵,隻是贏了個勝利而已,這對一般人是沒有多大吸引力的,隻是個遊戲不會認真參與,但也有些對勝利看得很重的人會執著地參與進來。
在各種爭奪中,生存權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最重的,生存權受到威脅時,大部分人都會起而參與,如角鬥士間的決鬥;比個人的生存權更重的是多數人的生存權,如缺水地區對水資源的爭奪,國家之間對領土的爭奪,背後都關係到國民生存權的問題,即便是能對個人生死不看重的人,至此也是不得不爭了。所以,博弈所競爭的利益越重要博弈就會越激烈,參與者對所爭看得越重,則博弈越激烈。涉及多數人生存權的利益爭奪引發戰爭,這種競爭最為激烈參與的人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