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聽黨指揮,黨叫幹啥就幹啥(2 / 2)

在黨政機關,“聽黨指揮,黨叫幹啥就幹啥”這句話使用頻率很高,尤其是在分配工作時,麵對那些工作比較艱辛的地方,很多公務員隻是嘴上說說“黨叫幹啥就幹啥”,但心裏卻打著各自的小算盤,一定要權衡利弊。

“聽黨指揮,黨叫幹啥就幹啥”,就是不講條件,不提要求,不計較個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為黨的工作中去。

2009年3月16日的《解放軍報》報道過一個“聽黨指揮”的典型人物王永國。

1987年,王永國轉業來到武漢市洪山區勞動人事局安全監察科任一名普通辦事員。

榮立過戰功,又有著在軍區機關工作的經曆,王永國本可以考慮轉業到機關工作,但他卻選擇了基層。有人不理解,王永國說:“組織需要就是我的選擇,當過兵的人永遠聽黨的指揮。”

一到安全監察科,王永國就深入工廠、企業一線摸情況,並製定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實施細則,在全市首次對轄區特種工和安全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到一年時間,洪山區就摘掉了安全隱患多、工傷死亡事故頻發的“帽子”。從那以後,洪山區勞動人事局連年被武漢市評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先進單位”。

1992年5月,組織上派王永國到洪山鄉擔任黨委副書記。洪山鄉經濟條件較好。可是,走馬上任後的王永國沒有坐享其成,而是深入田間地頭,為村民排憂解難。

1993年,根據組織安排,王永國調任洪山區工農業基礎較差、離武漢市區最遠的“東大門”——左嶺鎮當鎮長。當時從武漢市區坐車到鎮裏得45分鍾。為方便工作,他幹脆把行李搬進辦公室。風裏來,雨裏去,王永國在左嶺鎮一幹就是5年,正當各項工作走上發展軌道時,一紙調令又調他到相對貧困的青菱鄉任黨委書記。對此,王永國毫無怨言,在青菱鄉一幹又是5年。在他的帶領下,青菱鄉抓住了白沙洲大橋建設的機遇,快速發展經濟,一躍成為洪山區相對富裕的鄉鎮。

1996年夏天,武漢市汛情告急,王永國擔任左嶺鎮防汛指揮長,守衛武惠堤左嶺段。王永國將指揮部設在堤邊磚瓦廠的一間破房子內,連續7天6夜未合眼。40天後,大堤守住了,王永國卻累倒了。

轉業22年,雖然換了6個工作崗位,但一紙紙調令,如同一個個軍令,王永國次次無條件服從,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幹工作,續寫了一個老兵“聽黨指揮”的忠誠。

作為一名公務員,我們應該像王永國、焦裕祿、孔繁森這些人民公仆一樣,無條件地堅決聽從黨的指揮,黨叫幹啥就幹啥,哪裏需要就到哪裏去,越是艱難越向前。要成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從做公務員的那天起,我們就要將“聽黨指揮”融化在自己的血液裏,並毫不猶豫地落實到我們的行動和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