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精裝紀念版20(2 / 3)

除了古文,老師同時教她讀白話文,閱讀雜誌。日積月累地學了四年多,她從起初的隻能識讀簡單書信,到能看懂古文和白話文小說,再到可以陪著梅蘭芳編排新戲、賞鑒繪畫,進步神速。

所以,如此沉靜、內秀、賢惠的女子,他會不愛嗎?

除了家務和自修,她也常到劇場後台做些化妝、服裝設計之類的工作。與王明華天生的藝術靈感不同,她情商很高,尤其善於化解矛盾,梅家班底演員之間的衝突和心事,總是她從中說和化解。

名角言慧珠1955年冬天試圖自殺,搶救過來後福芝芳趕到醫院看望,之後接她到梅宅調養,讓她和自己的女兒同住一屋,猶如自己當年學戲時的模樣。聽言慧珠講她的過往沉浮,悲歡傾訴,真心心疼這個“早生了一百年”的一代名伶。

尚小雲被批鬥、抄家,長久的顛沛流離之後在故人家裏吃了一頓“炒麵疙瘩”,一邊狼吞虎咽地吃,一邊說:“我這十幾年也沒有吃過這樣的好飯菜了。”旁邊的福芝芳笑著對他說:“留神點兒,可別吃得太撐啦。”

當年讀章詒和的《伶人往事》,隻見她懷念了八位戲曲界泰鬥,尚小雲、言慧珠、楊寶忠、葉盛蘭、葉盛長、奚嘯伯、馬連良和程硯秋,還詫異其中居然沒有梅蘭芳。後來才明白,梅蘭芳在梨園行裏的地位,已然是卓然眾生之上的“伶界大王”,他照顧疼惜著風雨飄搖的時代裏落魄迷茫的同行,身後最有力的執行者,便是福芝芳。

1929年初,王明華在天津去世,按規矩應由她的子嗣將靈柩接回北京,而她膝下無兒女,福芝芳立即安排自己三歲的兒子梅葆琛作為王明華的孝子到天津去接靈柩,孩子太小,便讓管家劉德君抱著打幡,務必盡全孝子的禮儀。

梅蘭芳、福芝芳帶著葆琪、葆琛和葆珍給王明華戴孝送葬,用金絲楠木棺材裝殮,葬入萬花山墓地,這塊墓地修了三座墓,留給這段婚姻中和諧的三個人。福芝芳對王明華,自始至終算是有情有義了,發自內心地認可並維護三人行的婚姻,這份聰明、耐心和大器,絕大多數女子都望塵莫及。

福芝芳不僅得到梅蘭芳的愛情,十四年裏生了九個孩子,也得到了“梅黨”團隊的認可,順風順水的婚姻生活一直持續到孟小冬出現。

那是兩人婚後第五年,梅蘭芳在東城東四牌樓九條35號馮公館綴玉軒娶了孟小冬,福芝芳傷心欲絕,不願孟小冬進門,更不願承認她。

如果說她對王明華是超越常人的義氣,對孟小冬,則把普通女子遭遇愛情第三者的憤恨、嫉妒、決絕、城府表現得淋漓盡致。

人生,果真是個多麵體。

為了與孟小冬爭奪跟隨梅蘭芳去美國演出,在全世界麵前以“梅夫人”的身份亮相,她不惜請醫生給自己墮胎,兩難的梅蘭芳隻好誰也沒帶,獨自去了美國。

兩人的鬥爭還擴散到梅蘭芳伯母的喪禮上。孟小冬得信剪了短發,頭插白花,來到梅宅,披麻戴孝。剛跨入大門,即被三四個下人攔住,大廳裏的梅蘭芳麵露難色,望著懷胎已快足月、鎮靜地坐在靈堂恭迎客人的福芝芳,說:“不看僧麵看佛麵,小冬已經來了,我看就讓她磕個頭算了!”福芝芳刷地站了起來,厲聲說:“這個門,她就是不能進!否則,我拿兩個孩子、還有肚裏一個,和她拚了!”

一場艱苦卓絕的婚姻保衛戰,就此打響。

兩個水火不容的女人,給梅蘭芳出了道難題,隻能二選一,究竟留誰?

從表麵上看,福芝芳的全職太太職業生涯沒有太大亮點。

論容貌,她肯定比不上更年輕、更美麗的孟小冬;論才華,孟小冬的唱腔被讚“前無古人”;論名氣,“冬皇”名滿京城聲震上海;論感情,多年夫妻雖然恩愛,濃烈程度卻敵不過激情燃燒的時刻;論後援,孟小冬的粉絲團和好事的記者們早就期待著“伶界大王”與“須生之皇”的珠聯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