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精裝紀念版22(2 / 3)

所以,姑娘們啊,白蓮花往往並不純潔;幸福大多隱含著表演成分;愛情中不可告人的私心也是常事;婚姻,則習慣性地包容著雞零狗碎的不堪和不得已。

至於傳奇,幾乎所有的傳奇都隱藏著不和諧的畫外音。

那道著名的選擇題:如果被放逐到孤島,隻能帶一本書,你會帶哪一本呢?普通人大多無需麵對這樣悲摧的抉擇,但張學良碰上了:如果被終生幽禁,隻能有一個女子陪伴,她會是哪一個?

起初趙四和於鳳至輪流陪伴,以於鳳至為主,趙四照顧孩子。兩年多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於鳳至乳癌轉移,張學良輾轉通過戴笠和宋美齡將於鳳至送到美國治病,分別時,他對她說:“為張家保留骨血和人脈。”

於是,趙四放棄了香港豪華的房產和富足的生活,將不滿十歲的幼子托付美國好友撫養,隻身趕赴貴州桐梓大門洞,1946年11月1日,兩人再次被通知轉移,從日記記載中可以看出,兩人是在飛機落地後才知道自己被送到了台灣。

張學良曾說:“我的事情是到三十六歲,以後就沒有了。從二十一歲到三十六歲,這就是我的生命。”趙四也對張學良說:“如果不是西安事變,我們早完了,你這亂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

她陪伴的,恰恰是他認為早已死去的時日。

她的話是真的。

張學良自稱“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獲得自由後,九十多歲的他到紐約貝夫人家做客,貝夫人蔣士雲既是他當年著名的紅顏知己,也是原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總裁、建築大師貝聿銘的父親貝祖貽的繼室,他九十一歲生日時,身邊陪伴著的就是這位蔣四小姐,而不是趙四小姐。

兩個高齡老頑童,出入成雙從不忌諱,老年少帥甚至口無遮攔地公開說“張夫人可敬,貝夫人可愛”。貝夫人也不止一次提起當年在台灣,趙四攔著她不讓見張學良,“張學良大概要整天坐著了,真沒意思。趙一荻陪他跟我不一樣。”

於是,趙四對“可愛的”貝夫人恨之入骨,禦駕親征將這個出名的“花花公子”給抓了回去。張學良曾在口述記錄中稱,“中外都算上,白人、中國人,那個嫖的不算,花錢買的、賣淫的不算,我有十一個女朋友,情婦。”這十一個人都是當時最耀眼的名媛,甚至包括了墨索裏尼的女兒、意大利駐華公使齊亞諾伯爵的夫人艾達?齊亞諾。

對於愛情,少帥說:“男女的這個事情,就是一張紙蒙住了臉,千萬別把那張紙揭開,你要揭開了,那幕後就不一定是怎麼回事了,你別揭開,就是仁義道德。”

這就是他真正的愛情觀,說出了男人的心聲,還帶著點哲學的透徹。

趙四小姐去世後,百歲高齡的張學良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地流下來,他曾說過,他這一生欠她太多。是的,她很愛他,而他卻未必那麼愛她,一場曠古奇戀實際上更像是一次真空愛情記錄,她用將近七十年的幽閉生活換得了他下半生的忠誠,締造了愛情傳奇,這是發自內心的幸福呢,還是勝利闖關的幸運呢?

成全這段傳奇的還有賢明豁達的原配,沒有於鳳至的主動讓位,篤信一夫一妻的基督教徒張學良與趙四永遠不可能結婚。

隻是,被於鳳至的深明大義感動的人們可能不知道,她從不曾主動讓位,所謂的離婚不過是一場政治需要——於鳳至在美國為張學良的自由四處奔走,給台灣當局造成了極大壓力,《紐約時報》也載長文抨擊台灣長期羈押張學良。

健康狀況不盡人意的蔣介石始終擔心張學良通過於鳳至去美國,而趙四恰恰讚成張學良留在台灣,蔣宋便通過蔣介石的著名幕僚張群向於鳳至陳明利害:“政府對漢卿這樣管束已是很寬大了,任何時候,任何辦法,漢卿如果擅自行動想離開,離開之時,就是他死亡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