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諾走到之銘那裏,在耳邊說了一些什麼,之銘點點頭:“原來如此,我可以這樣去做,”
而後,韓諾從還未消散的門裏離開了,並沒有和天明說什麼,
接著,魔尊之銘的身後出現了一大片藍色的火焰,火焰凝聚成一雙翅膀,之銘飛到半空說到:“天明,你來與我一戰,如果你讓我失望的話,我就殺了你”
天明看向空中:“可惡,我怎麼可能打敗你呢?”
之銘說到:“聽清楚了,我要看看你真正的實力,讓我看看,你有沒有活下去的必要”
天明說到:“我對你又不了解,不知道你的法術和實力,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對付你,”
之銘說到:“要聽我的故事嗎?”
故事的時間到凡間的一萬年前,這是遠古時代,仙界和妖界以及凡間,融為一界,或者說神仙居住在凡間.而妖怪也是在凡間生活,那時候女媧暫時還沒有造出凡人出來,那時候仙界凡間還沒有分開出來,但天上有一個天庭,,故事要從刑天說起。
《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至此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幹,盾牌(風神盾);戚,大斧。刑天為炎帝近臣,自炎帝敗於阪泉,刑天一直伴隨左右,居於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敗,他一人手執利斧和盾牌,直殺上中央天帝的宮門之前。黃帝親自披褂出戰,雙方殺得天昏地暗。刑天終於不敵,被黃帝斬下了頭顱。黃帝把它的頭顱埋在常羊山裏。沒了頭顱的刑天卻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兩個****當作一雙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戰鬥不止。東晉詩人陶除陶淵讀到此,深受感動,做詩感歎:“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故常在。同物既無慮,化去不複悔。徒設在昔心,良晨詎可待!”刑天,象征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當炎帝還是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時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歌曲,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一名天帝.雖然忍氣吞聲,不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兒子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刑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隻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刑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刑天左手握著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著一柄閃光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刑天揮舞盾斧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刑天搏鬥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軒轅國的人個個人臉蛇身,尾巴纏繞在頭頂上。兩個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戰鬥格外激烈。刑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現在被你竊取了,我一定要奪回來。黃帝想,現在普天下邦安民樂,我軒轅子孫昌盛,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各人都使出渾身力量,恨不得能將對方一下殺死。
黃帝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九天玄女傳授的兵法,便比刑天多些心眼,覷qu個破綻,一劍向刑天的頸脖砍去,隻聽“哢嚓”一聲,刑天的那顆像小山一樣的巨大頭顱,便從頸脖上滾落下來,落在常羊山腳下。
刑天一摸頸脖上沒有了頭顱,頓時驚慌起來,忙把斧頭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亂摸亂抓。他要尋找到他那顆不屈的頭顱,安在頸脖上再和黃帝大戰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圍的大小山穀被他摸了個遍,參天的大樹,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觸摸下,都折斷了,崩塌了,還是沒有找到那顆頭顱。他隻顧向遠處摸去,卻沒想到頭顱就在離他不遠的山腳下。
黃帝怕刑天真的摸到頭顱,恢複原身又來和他作對,連忙舉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隨著“轟隆隆”“嘩啦啦”的巨響,常羊山被劈為兩半,刑天的巨大頭顱骨碌碌地落入山中,兩山又合而為一,把刑天的頭顱深深地埋葬起來。
聽到這異樣的響聲,感覺到周圍異樣的變動,刑天停止摸索頭顱。他知道狠毒的黃帝已把他的頭顱埋葬了,他將永遠身首異處。他呆呆地立在那裏,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象著黃帝那洋洋得意的樣子,想象著自己的心願未能達到。他憤怒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敗在黃帝手下。突然,他一隻手拿著盾牌,一隻手舉起大斧,向著天空亂劈亂舞,繼續和眼前看不見的敵人拚死搏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