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森將美林公司的計劃總結在一張紙上。雷曼兄弟反對每家公司出資數額相同;它提議根據每家公司的情況決定出資多少。其他公司提出反對,因為每家銀行都有自己的風險模型,因此估值——“公平比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差異太大而無法達成一致。3個小時以後,銀行家們召開正式會議,會議從晚上11點一直開到第二天上午10點,科爾津進行了簡單總結。艾利森的計劃是可行的——前提是每家公司都願意合作,如果按照計劃實施,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一天內籌集到40億美元。
第二天上午10點,45家銀行被召集到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貝爾斯登的總裁吉米·凱恩一開始就說:“如果你們希望計劃能通過,那就別按字母順序進行表決。”——意思就是別從貝爾斯登開始。
剛剛從倫敦飛過來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麥克多諾,迅速將會議推遲了3個小時,隻是說,“我們並沒有到窮途末路的地步”。他沒有說出科爾津與塞恩將他叫到一邊,悄悄地告訴他沃倫·巴菲特打算購買整個投資組合。麥克多諾致電巴菲特,在電話中巴菲特肯定了這個說法。銀行家們得知此事時,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輕鬆,反而非常憤怒,因為科爾津在他們的背後玩把戲。之前,科爾津就曾以這樣的行為惹怒過高盛的合夥人們。[100]
巴菲特的出價——與高盛和AIG公司聯合出價——寫在一張紙上於11點40分送達:以2.5億美元購買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並立刻投資37.5億美元到基金中,保證基金的流動性(40億美元隻是10個月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整個投資組合價值的5%)。在所需資金中,30億美元來自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直到12點30分,也就是最後期限前的15分鍾,巴菲特的出價才得到認可。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交易最終沒能完成。因為牽涉太多的利益相關方,幾十家衍生品合約對手方以及多家環環相扣的合夥人。不可能重新修訂所有合約的條款。並且不幸的是,高盛負責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接洽的投資銀行家誤解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複雜結構,因此他沒有給巴菲特提供出價所必需的具體指引。再一次,細節決定了成敗。巴菲特所寫下來的收購價是指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家基金管理公司,而不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即便這樣,還有一個機會:如果高盛–伯克希爾–AIG的出價指的是對基金的投資,而不是基金管理公司,那麼可能是可行的,因為巴菲特的團隊能夠解雇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合夥人。但是就在此時,巴菲特的遊船行駛在阿拉斯加的山脈中,手提電話一直打不通。巴菲特出價的時間被限製了。時間一分一秒流走,半個小時過去了——也過了簽署合約的最後期限。
現在的唯一選擇是美林公司的艾利森所提議的銀行家聯盟。即使麥克多諾不能肯定所有的銀行家都會來,但他還是給所有銀行家都打了電話。他們都回來了,但是情緒顯然被早上的事情弄得很糟。貝爾斯登銀行拒絕參與其中,就像它說的那樣:作為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清算商,它麵臨的風險已經夠多了。在簡短的休息中,麥克多諾請求貝爾斯登提供緊急援救,之後貝爾斯登向所有的銀行承認,它並沒有充分的理由不參與到聯盟中來。
一家又一家銀行憤怒地表示要自我保護後,氣氛又緊張起來。大通曼哈頓銀行的CEO——威廉姆·哈裏森非常惱火:“高盛正在與整個華爾街對抗!”摩根士丹利的菲爾·普賽爾之前加入了聯盟——而後又退出了,直到艾利森說“給你資本市場的交易員打電話,問他們怎麼回事”。普賽爾被告知“赫布是正確的。如果你們不這麼做,不馬上采取行動,後果將不堪設想!”然後這個法國人走了出去——後麵跟著銀行信托公司的總裁弗蘭克·紐曼。在這緊張萬分的時刻裏,看起來每家銀行都隻關注著這個交易的某個細節。艾利森回憶說:“他們不能統觀全局——如果交易失敗,整個華爾街將會變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