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比較荒唐的一件事就是,不時地有關於救市資金如何退出的討論。
7月8號才開始的救市,才不過十來天,就討論要走了?把國家戰略性的救市變成了做短線差價,實在是愚不可及,但偏偏這樣的想法又很有市場,能牽動投資者如驚弓之鳥一樣的心,有大媒體報道,有股評煞有介事的論道。
另一種聲音,就是關於退出幹預還原市場的喊話,周末IMF的建言就算是這種,不過,這種看似有道理的說法,在我看來同樣是荒唐的。本次股災恰恰是因為不尊重市場,對行政調控手段過於自信造成的,是一個錯誤無疑。非市場化的原因造成的問題,快速糾錯當然也少不了用對等的方法,好比我誤用大棒打倒你,知錯後當然是要來扶助的,怎麼可以說你自己爬起來好了,理由是你應該有這個能力嗎?
IMF像個居委會大媽,經常給世界各國發布警報和勸告,比如連續多年警告加拿大房價危險,警告安培經濟模式的濫用,現在來建議中國如何應對股災,也是好意。它的話其實不無道理,但具體到各國的實際,還是要靈活掌握的。好在IMF也隻是說說,並不真的幹預,它也沒那個能量。
回到當下A股,我們應該清楚,救市究竟是救什麼?
答案是:救流動性,救牛市,救政府公信力,救中國經濟。是的,就是這樣一個邏輯推導,很實在,一點都不誇張。
對於現在的行情,如果判斷為反彈的話,那就趕緊賣票走人,越早越好,絕不要再回頭看一眼,任何的留戀都是向死亡邁近一步,連任何賺取差價的想法都要控製住,因為極有可能偷雞不成還反蝕一把米;現在留在市場,還能買賣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堅信牛市將繼續,反轉行情在後,超級牛市遠未結束。
如何做出這樣的判斷?是人造牛市,還是發展的必然性,我想一定是後者,因為以現在市場的規模,人造牛市可以得逞一時,卻不可能貫穿始終,除非市場有強烈的走牛內力,外力隻要配合,不搗亂,牛市自然來。
牛市是世界性的,一年以來,突破曆史新高的國家有:美國、德國、英國、瑞典、丹麥、芬蘭、瑞士、挪威、墨西哥、加拿大、馬來西亞、印度、印尼、越南、巴基斯坦、菲律賓、新西蘭,等等等等。
接近曆史新高的國家和地區有: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南非、新加坡、泰國、澳大利亞、愛爾蘭,它們距曆史新高的距離不足20%。
除上述國家和地區外,其餘都已進入階段性牛市,連2008危機之後,最為慘烈的冰島,指數也已經攀升了4倍以上,日本在安倍經濟學的引領下從底部已經有了三倍的上漲。
相對股市的火熱,實體經濟的多項數據卻並不搭調,最好的美國也就是大病初愈的體征,六年多來平均不到2%的GDP增長率,卻支持道指3倍、標普3.5倍、納指5倍的漲幅,而且全部創出曆史新高(專家們研究一下人家怎麼弄的吧)。德國,英國還要遭受整個歐元區不振的牽連。發展中國家增長最好的是印尼,這個世界第十大經濟體在政治經濟各方麵的進步指數都是領先的,股市在亞太地區最突出,基本上和最牛的納斯達克有一比。其次是印度,GDP增長率超過中國,股市表現搶眼,而且,它們股市的走勢表現正是中國夢寐以求的:慢牛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