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6個細節看P2P平台靠不靠譜(1 / 2)

第一財經《財商》,發表於2014年5月13日

近千家的P2P網貸平台、高息誘人的收益率、眼花繚亂的安全承諾,讓今天的理財人十分心動卻又持幣難決——風險和收益之間到底怎樣取舍?怎樣選取“靠譜”的項目來投資?我們說的風險,既有平台欺詐和跑路的風險,也有借款人騙貸和信用風險。

通過比較主要的P2P平台,我們發現:網貸的魔鬼仍然是藏在老地方——各種細節之中。其實,對一個貌似中規中矩的P2P網站,隻要我們多注意幾個細節性的問題,就能通過蛛絲馬跡,來排除其中不規範的平台。

(1)平台創始人及高管背景

平台創始人的背景很重要,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公司,其產品和風險的本質仍然是金融,不過是同時借助於互聯網式的營銷和運作。在其長期主營的貸款業務中,銀行積累了豐富的風險管理經驗,所以在平台的高層管理人員中,如果沒有人從事過5年以上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工作,特別不易對貸款業務中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產生敬畏感,同時在宏觀上對國家相關政策及其本質沒有把握,而將平台當成一般的互聯網公司來經營,那麼互聯網金融公司觸犯紅線的風險無疑會增大。

當然,更有甚者,平台上沒有任何管理團隊人員的介紹,隻有幾張比如團隊拓展合影、客服忙碌工作的照片,甚至頁麵都和其他品牌網站極為相似。這樣的草台班子,可想而知該平台的技術水平和道德水準。簡言之,網站上找不到CEO/CRO(首席風險官)個人信息的平台,都是風險關注點。

(2)投資界的認可度

作為非專業的理財人,不容易完整把握平台的經營水平和發展趨勢,但是職業風險投資人(VC)是有機會了解到平台運營過程中的詳細情況的,所以已有獨立VC投資的平台一般來說經營風險更低。目前國內線上平台得到VC投資的有7家。

應該指出,極少數平台出於各種原因無須VC投資。

同時,一些獨立第三方網站上(如網貸之家)也定期對前100名的平台做出排名,從上線時間、人氣、收益率等方麵收集了大量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3)利率的合理性

在中國大多數需要到P2P平台融資的企業,大都不屬高利潤的——金融行業的ROE(淨資產回報率)最高,也就20%左右。所以中小微企業貸款的綜合成本如果超過20%,則很難持久。這個臨界利率傳導到理財人那裏,就是大約15%的收益率。

前一段時間網傳某線下為主的P2P公司向融資客戶收取高達50%的綜合費用,如屬實則會帶來巨大的“負麵選擇”,即隻有信用差的企業或個人才會選擇這個平台融資,增加了平台貸款風險。這不僅和其宣揚的“普惠”金融相差甚遠,而且也形成了高利貸,並且不能得到法院對債權的100%支持。

一些平台以個人小額貸款為主,給投資人的收益率甚至更高。在銀行信用卡門檻已經較低、循環利率18%(或者通過分期付款而更低)的情況下,這些融資個人客戶將毫無懸念地比銀行信用卡風險要高得多。央行數據表明,部分銀行信用卡的90天逾期已經超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