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剛剛完成我的《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Trade Your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第二版的時候,我的編輯請我為麥格勞–希爾推薦一位新作者。第一個在我腦海中閃過的人就是柯蒂斯·費思。柯蒂斯是海龜派[1]中最成功的一個。
在最初的培訓期結束後,柯蒂斯是唯一一個完全捕捉到了當時市場大勢的人。據斯坦利·安格裏斯特在《華爾街日報》上所說,在理查德·丹尼斯的海龜計劃期間,柯蒂斯負責最大的一個賬戶,為丹尼斯賺了3100多萬美元。而且,與我很相似的是,柯蒂斯在結束他的海龜生涯之後,也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由此可見,他更相信他自己,而不是主流世界或華爾街。
要為麥格勞–希爾寫一本書,還能有什麼人比這樣一個人更合適?推薦了柯蒂斯之後,我也沒再多想這件事,直到有人請我介紹一下一本叫作《海龜交易法則》的新書。嘿!真巧,這正是柯蒂斯的書。我讀了70頁左右未編輯的草稿,馬上就意識到這本書需要一篇序言,而且我很希望序言由我來寫。為什麼?因為在我看來,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5本交易學著作之一,我會建議我所有的客戶熟讀它。
我差一點兒就成了最早的一批海龜之一,正因為如此,我一直懷著一種特殊的興趣關注著海龜們的成功故事。1983年9月,我開始從事交易培訓。這隻算一份兼職工作,因為我仍是一個心理研究學者。但在當時,我把自己看成了一個相當棒的交易教練。我已經發明了一種測試,可以判斷一個人的交易能力並很好地預見一個人能否成功,我把它稱為投資心理測試。有很多交易者接受過這個測試,而且都同意我對他們的優勢和劣勢的評價。
差不多正是在這個時候,我在一家大新聞機構的報紙上看到了理查德·丹尼斯刊登的一則全版廣告。他打算選擇十幾個交易者,向這些交易者傳授他的方法,然後給每人100萬美元讓他們去交易。這種誘惑實在難以抗拒,我估計會有數千人應征。所以我想,這對我也是個好機會,因為我的投資心理測試可以派上用場了。他們要在數千人之中篩選出十幾個人,而我可以幫上忙。於是,我聯係了芝加哥的C&;D期貨公司(C&;D Commodities),給他們送去了一份測試題。戴爾·德魯特裏(C&;D公司的業務經理)和理查德·丹尼斯都接受了測試,但也僅此而已。
不過,他們也給我發了一份他們的測試題,這套題共包括63個是非題和11個小問答題。他們的問題類似以下風格:
是非題:大多數交易者一直是錯的(“一直”這個詞讓這個題變得很難回答)。
問答題:說出你所做過的一件有風險的事,說說你為什麼做這件事。
我對這個測試很感興趣,於是給他們送去了我的答案。令我驚訝的是,我因此而得到了他們的麵試邀請。於是我前往芝加哥參加了海龜的應聘。在那裏,我被問了很多問題,像是:“如果市場是隨機性的,一個人怎麼做交易?”我已經記不清我是怎麼回答的了,但如果現在讓我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或許與當時不太一樣。我被告知將從40個應聘者中選出10個人,他們將接受理查德·丹尼斯和比爾(威廉)·埃克哈特[2]的培訓。這10個人將簽署一份5年期的合同,但如果表現不佳,合同隨時可以終止。
我並沒有進入最後的10人名單,我也知道為什麼。麵對那個機會,我的心裏其實很矛盾。我之所以卷入這件事,隻是因為我想幫助C&;D期貨公司測試候選人。我住在南加利福尼亞,實在不想搬到芝加哥待上5年。如果我搬到芝加哥,我想我肯定要把我的夫人和兒子留在加利福尼亞州,盡管這隻是猜測。我也喜歡我當時的工作——做一名交易教練,開創一番新事業。盡管成為一個海龜也許對實現這個目標非常有價值,但我不想放棄我的教練工作。最後,我也不想在那一年的最後兩個星期(聖誕節和新年)到芝加哥接受培訓。我想我內心的掙紮在麵試中表現得太明顯,所以我沒有被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