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蒼蠅拍,雪球用戶,發布於2014/06/17
每一個糾結的現在,都來自一個草率的過去,並將走向一個遺憾的未來。人的行為和思維是有慣性的,要想徹底改變談何容易,在錯誤的道路上時間越久越積重難返。所以,從一開始就深思熟慮地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向,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優秀的企業和投資人具有同樣的特征,那就是不斷地進步,拉開與競爭對手在能力上的距離。以5年的時間看企業,原本差不多的格局中優秀者脫穎而出一騎絕塵。以5年的時間看人,本來差不多的水平中優秀者連上幾個台階,知識素養的k線走勢完全呈現大牛股特征,而大多數人的能力卻始終處於st的邊緣。長期來看股市中的投資收益取決於綜合能力,股市不但在反映企業價值上是有效的,其對投資人能力的反映同樣是有效的。股民們的悲哀在於總是本末倒置,始終幻想高收益,卻從來不為這種收益的基礎添磚加瓦。n年下來一看還是在原地打轉,在自作聰明中浪費生命,在浮躁悔恨中不斷輪回。價值投資是嚴密係統的方法論,不是優美空洞的心靈雞湯;長期持有是複利的理性選擇,不是騙子的避風港;投資境界是長久學習踐行的自然結果,不是神奇玄妙的宗教修行。別把本來複雜的弄得太簡單,也別把本來簡單的搞得太複雜,這既是一個人投資悟性的體現,也是投資這行終身的自我修養。春秋陶朱公的《商訓》中提到:“能安業,厭故喜新商買大忌;能知機,售貯隨時可稱名哲;能遠數,多寡寬緊酌中而行。”這些正好對應投資中的專注守拙、對風險和機會轉化的敏感性,以及保持前瞻看問題的習慣。可見古今做生意要成功的基本原理都是相似的,困難的是真正理解其內涵並抵製誘惑的堅持。投資上有兩種悲哀:第一,總是試圖用一種投資方法去解決所有問題,解釋所有現象,唯我獨尊容不得其他人和方法;第二,總是試圖找到一個完美的投資方法,意識不到得失的必然,於是左顧右盼患得患失。第一種人成了偏執狂,稍不如意就批判市場,以真理自居;第二種人變成了牆頭草,永遠都不能堅定一次。未來優勢型大牛股的特征:初期業務處於某種迷霧中,市場對其業務空間和競爭優勢都不甚了了。但隨著公司逐步進入優勢揮發期,業績呈現出“總是超預期”的特征。與之伴隨的,是其競爭優勢和成長空間的逐漸顯性,市場估值隨之從經常性平價甚至折價,進入經常性溢價。長周期雙擊由此達成。曾經說了很多投資未來優勢型企業的原因,但其實由此可以理解投資一個未來優勢型的國家同樣是關鍵性的。優勢釋放初中期的公司總是不如偉大企業的績效驚豔、規章完善、處處洋溢著“高大上”。但對於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投資人來說,這樣的公司反而提供了長長的雪道。公司如此,國家其實也如是。一些公司在順風的時候,確實好像傻子也能經營,躺著都能賺錢,其實這就像在牛市的時候傻子賺的錢也可能最多一樣。“護城河”當然是一個好東西,但好東西推到極致也會變成可怕的偏執。商業世界裏“有限性”和“均值回歸”從來都鐵麵無私,對企業中長期經營態勢的判斷,是個複雜但極重要的功課。國內的價值投資輿論往往討厭“創新和發展的不確定性”。確實有些生意數十年都不變,但這不代表其價值含量也是靜止和始終處於初始狀態。生意模式可以不變,但其內外部驅動力、增長的彈性、業務再複製的潛力等可能不變嗎?企業內在價值這個東西,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樣,是有其生命周期的。看到一個觀點很有意思:中國的改革當然引人注目而且勢在必行,但被忽略的是當今世界相當多的國家一樣麵臨著改革的壓力。很多國家也都在原有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頸甚至困境。誰能先一步下決心並具有執行力,誰就在下一步競爭中占得先機,也許30年後的國際格局取決於今天誰更富有行動力。很久前一個同事問我這行的春天何時才到,我說,等你看到這行出現億萬富翁的時候。
10年不到,這個當時看起來純屬吹牛逼的假設已經遠超預期地實現。中國的轉型之路何時能成功?當A股的中堅力量是一批1000億市值的創新、高附加值企業的時候。可以拭目以待,但僅僅是等待,即便正確了也與財富無關。運氣對於投資績效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雖然拉長了周期來看,投資結果取決於能力所導致的必然性,但短中期而言運氣所導致的結果差異也可能不小:即使邏輯正確並且最終被證實,但其實現的時間周期和幅度強度乃至於節奏都可能會超出意料之外,好運氣使得投資邏輯的正確性以更高的效率展現和放大,甚至原本錯誤的理由卻受到獎勵,壞運氣卻可能正相反。好運氣來的時候賺足,壞運氣降臨的時候別中大招,前者需要前瞻性和概率思維,後者要始終遠離重大的行為禁區。“獲取穩健的回報”是一句很安全的話,但除非已經有很大的基數,否則所謂的“平穩地獲取每年20%”既沒法達到財務目標也不具有可能性。長期來看要獲得25%的複合收益率確實極其艱辛,但投資回報的另一個特點卻是回報率極大的“不均勻性”。認識到這種不均勻性的原因和意義,才能提高成功概率。其實有複利的規律在,收益率並不急在一時,隻要不犯大錯堅持做對的事情,良好的回報隻是個時間問題。投資人真正最幸運的,其實不僅僅是賺錢,而且還能賺時間——絕不把時間浪費在不喜歡的事情上,自由安排感興趣的事兒。讓賺錢為生活服務,而不是生活為賺錢服務,這才是投資最珍貴的地方。豬在天上飛得久了,就真的以為自己也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其實那隻不過是風還沒停而已。這個世界上要想混點兒名氣,沒有什麼比咬死一個方向更聰明的方法,因為你總會對一次,甚至會對很久很久。但要想成為一個聰明的投資人,也沒有比這樣做更愚蠢的了。很多人很喜歡強調“投資很簡單”。當然,如果隱藏掉那些煩瑣的數據搜集和分析過程、不說出那些業務分析過程中步步推進的商業邏輯、不給你看大量的思考過程和不斷討論中的持續進步,隻是直接給出一個結果和大致的原因,那麼看似確實是“很簡單”的。大多數人總是聚焦在最終結果上的差異,更不少由此憤憤不平和慨歎不公平不幸運者。但如果也願意看看造成這種差異的過程,恐怕能讓人清醒很多。以投資為例,如果把那些優秀投資人所讀過的書、所寫過的思考、所付出的勤奮列來比比,估計失敗者中99%是不好意思對這種差異說什麼的。人無自省,事無善果。在投資中犯錯是難免的,差別在於錯誤的級別不同。一般的錯誤,嚴重的錯誤,致命的錯誤,這三者之間的差異已經足夠導致財務結果的天差地別。集中發生的一般錯誤往往變成嚴重的錯誤,執迷不悟的嚴重錯誤可能導致致命的錯誤。故事開始時可能是因為專業因素,但最終的慘案大多是因為性格因素。公司的投資價值通常與信息的時效價值成反比。最脆弱的公司,一點新的行業新聞和政策動向都需要小心,否則不定哪天就成了大拐點。正常的公司,起碼每年的年報和相關的報告是很重要的,缺了這些年來的經營就很難判斷了。最優秀的公司,極端點兒講幾年不怎麼關注也問題不大,它總會自己照顧好自己。一般而言,我是很不喜歡“戰略轉型”的公司的,特別是那種因為可見的行業不景氣而提出轉型的。這種公司一般說明其前瞻性比較差,通常沒有什麼真正的戰略,不過是順著行業波動而做出適應性舉措而已。資本市場對於能提出一個誘人轉型前景的公司容易給讚,這時的高溢價要非常小心,很容易成為陷阱。《大國重器》代表了我國工業化高端領域的突破和努力,這種工業精神是可貴的。而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片中談到的領域和代表企業卻鮮有大市值公司。這其實反映了有趣的現實:商業價值並不總與社會價值或者國家戰略安全價值一致,高精尖工業品的商業價值往往還不如礦泉水和空調。這既不奇怪也不矛盾。一個人在股市上經曆的跌宕起伏傳奇程度,與其方法的學習價值基本上呈反比。最好的投資人的經曆(特指股市經曆)應該是拍成電影讓人看著打哈欠那類的。這正是孫子兵法講的“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的意思。明白這點的人,其實應明智地少談自己股市的慘烈生死搏擊和驚人的戲劇化轉折,那真是自黑。打過《紅警》或者《帝國》的朋友應有體會,在一場混戰中如果存在1個真正的高手,那麼很快他就能占據優勢,並且其對“基地”無論是經營的效率還是布局的思路上都明顯優異於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