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情理設位,文采行乎其中。剛柔以立本,變通以趨時。立本有體,意或偏長;趨時無方,辭或繁雜。蹊①要所司,職在熔裁,隱括②情理,矯揉文采也。規範本體謂之熔,剪截浮詞謂之裁。裁則蕪穢不生,熔則綱領昭暢,譬繩墨之審分,斧斤之斫削矣。駢拇枝指,由侈於性;附贅懸疣,實侈於形。一意兩出,義之駢枝也;同辭重句,文之疣贅也。
“注釋”
①蹊:路。②隱括:糾正曲木的器具,這裏作動詞用。
“譯文”
作品的內容有一定的部署,然後在這基礎上運用文采。首先確立作品剛強或柔婉的基調,然後適時予以變化。確立後,基調雖已有一定的主體,但意思的表達有時可能偏多;至於適時變化,本來沒有一個定數,所以文辭有時就不免顯得繁雜。這裏關鍵所在,就是做好熔意裁辭的工作;一方麵糾正內容上的毛病,一方麵改正文辭上的缺點。所謂熔意,就是使文章的主要內容表現得更合乎規範;所謂裁辭,就是削減一切不必要的文辭。能裁辭,文句便不雜亂;能熔意,綱領便可分明,好比工匠用繩墨來確定材料的取舍,用斧子來進行削鑿一樣。腳趾不分或手有畸指,那是天生的多餘;身上長出肉結,也是正常身體所不需要的。同一意思的再現,那是內容上的多餘;同一辭句的複出,也是文章所不需的。
“原文”
凡思緒初發,辭采苦雜,心非權衡,勢必輕重。是以草創鴻筆,先標三準:履端於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於中,則酌事以取類;歸餘於終,則撮①辭以舉要。然後舒華布實,獻替節文,繩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圓合,條貫統序。若術不素定,而委心②逐辭,異端叢至,駢贅必多。
“注釋”
①撮:聚集而取。②委心:任意。
“譯文”
當開始構思的時候,擬用的文辭常嫌太雜亂;內心很難像天平那麼準確地衡量,勢將犯偏重偏輕的毛病。所以要想寫成一篇好文章,必須先提出三項準則:首先根據內容來確定主體,其次選擇與內容有聯係的素材,最後選用適當的語言來突出重點。這樣才能安排文辭來配合內容,把必要的東西寫上去而把不必要的省略掉,以力求精準。這與木工根據繩墨來削鑿出美妙的木器一樣,文章必須如此才能寫得首尾妥帖,條理清楚。如果不先確定寫作方法,卻隻任意地追求辭采,那麼不必要的內容就都擠進來,而廢話就必然太多。
“原文”
故三準既定,次討①字句。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精論要語,極略之體;遊心竄句,極繁之體。謂繁與略,隨分所好。引而申之,則兩句敷為一章,約以貫之,則一章刪成兩句。思贍者善敷,才核②者善刪。善刪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辭殊而義顯。字刪而意缺,則短乏而非核;辭敷而言重,則蕪穢而非贍。
“注釋”
①討:研究、探討。②核:經得起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