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擁抱互聯網:一份複星內部的講話(1 / 3)

梁信軍,發布於2013/3/3

大家早上好,我們在拐點之年做這樣的彙報我覺得很有意義。我分享三個方麵,一個是針對未來的形勢判斷,第二是複星堅守的原則,第三是在我們這樣的判斷當中樹立複星的品牌。

全球經濟體的動力在發生深刻變化

第一個判斷是未來十年當中,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動力都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特別不幸的是,這種變化到今天為止總體來說還不是那麼確定。所以未來的十年如果我們用過去十年形成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話很可能會犯錯誤。

第一,對美國來說,我覺得非常清晰的是美國的消費的確在溫和恢複,對美國來說一個很大的經濟補貼已經放在麵前。我這裏列舉幾個數字,美國紐約原油和英國布倫特原油的差價過去幾年都是接近的,但從2011年底兩者明顯脫離,紐約石油的交易價格比布倫特便宜20美金以上,能源的補貼非常巨大。另外債務長期還是麵臨著巨大的壓力,所以美國有非常大的印鈔動機。

歐洲的問題還是老樣子,我們不太清楚未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最大的一個共識就是,金融企業的債務跟國家的債務息息相關。之所以我們說它未來有很長時間的觀察,是因為它存在幾個深層次的矛盾,一個是國民的福利需求和國家支付能力的矛盾。

第二是老百姓維持福利的意願跟政治家變革的矛盾。

第三個是南歐跟中北歐經濟不平衡的矛盾。歐洲經濟增長乏力,我們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

人口紅利發生根本性變化

中國的變化也非常明顯,未來五到十年,人口紅利發生根本性變化,到2019年中國的勞動力就將進入減少時期,對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說,2019年是一個分水嶺。第二個我們可以看到人口的消費紅利在上升,中國老百姓可投資資產高達73萬億人民幣,甚至去年這樣一個危機年份還同比增長了14%。居民存款有40萬億人民幣。最新的報告也表明,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政府希望老百姓的收入能夠翻番。所以這些有利因素都保證了中國的消費在未來五到十年有非常強勁的持續增長。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全球性的公司,不僅僅是過去的製造業公司,越來越多的消費和服務公司把中國作為他們的市場。越來越多全球性的公司來自中國的消費額已經占到他們全球的20%到30%,甚至40%。未來三五年內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成為全球性的公司20%到30%的市場是一個常態,也是一個常識。

人口紅利第二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服務業。2011年,中國已經有十個省份(占中國GDP的54%、人口總量的37%)的人均GDP超過了7000美元。2011年我們全國人均GDP是5400美元,如果按照每年7%的增長,我們大概還需要4年,就可達到人均7000美元。人均7000美元是一個表征性的意義,達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可以預見到未來五到十年內,整個GDP當中服務業會新增4%到6%。如果以中國去年的GDP總量接近50萬億人民幣而言的話,6%的概念就是3萬億人民幣,這3萬億人民幣等於醫藥行業的總和。所以我們會知道未來的5年多會新增3萬億人民幣的服務業,現在還不知道它具體是什麼,但可以預見,未來的五到十年中國將出現服務業的爆發性增長。

人口紅利第四點是老齡化問題,2014年到2015年將是過去幾十年來中國老齡化負擔最輕的兩年,我們的撫養比隻有38%,2020年中國的撫養比會快速上升到41%。實際上,2011年地方財政收入對養老的補貼已經達到了2000億人民幣左右。有一個模型預測到2020年最晚2022年中國財政收入當中養老補貼將占20%到25%。到2020年左右,中國家庭幸福感的感受、地方政府財政自由度的感受都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主要原因就是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