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了解地點了點頭,又問道:“這種設備不能安裝在其他種類的驅逐艦上嗎?”
“你對這個驅逐艦不太滿意嗎?恐怕短時間是不行的,從設計上以及內部設備的配套兼容性上,‘戍邊者Ⅲ’級驅逐艦已經是達到非常完美的地步了,如果要選擇其他驅逐艦,要列裝這種特殊的電子戰設備的話,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測試……恐怕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了。”女媧耐心地解釋道。
肖成古怪地掃了一眼“戍邊者Ⅲ”級驅逐艦,才開口說道:“主要……我不太喜歡這種外形……”
“戍邊者Ⅲ”級驅逐艦,整體近似呈扁平的長方體樣式,在宇宙中行駛起來,淡黃色的塗裝就像是一塊會飛的餅幹……什麼鬼?肖成越看越像,隻好翻了翻白眼搖搖頭,將這種奇怪地想法強行驅逐了出去,也沒有和女媧說——擔心受到女媧的鄙視。
“外形不喜歡?”女媧自然還不能理解肖成某些奇怪的抽象想法,“隻要好用,外形不太重要吧……如果你不喜歡塗裝,這些都可以換啊。”
肖成重重咳嗽了幾聲,岔開話題:“算啦算啦,就它吧!我再好好瞧一瞧這幾種護衛艦。”
剩下的7種護衛艦和“戍邊者Ⅲ”驅逐艦一樣同樣裝備著“多射線自適應調節器”,不過也各有各的特點,都比較適合在這邊的星域作戰,這下可讓肖成犯了“選擇困難症”。
不過最終,他還是選擇了一種“激進者Ⅴ”型護衛艦和“詭變者Ⅱ”型護衛艦,前者的能量爐可以多支撐2具主炮的所需能量,後者的速度較普通護衛艦有較大優勢並且星艦光腦可以支撐自由搭載一種特種作戰模塊,這兩點在對付星盜的戰艦還是很有優勢的,所以他決定“激進者Ⅴ”型護衛艦生產十五艘,“詭變者Ⅱ”型護衛艦生產五艘。
現在倉庫之中,各種金屬的儲量正好夠7艘護衛級星艦,肖成便直接將兩艘星艦的所有數據輸入了光腦之中,點擊開始生產6艘“激進者Ⅴ”型和一艘“詭變者Ⅱ”型護衛艦。
星艦成產的專用的光腦立刻開始進行星艦的建模分析,僅僅三分鍾後,建模順利完成,在下麵空曠而廣闊的生產線上,出現了七道粗大的光柱,貫通上下,隨後光柱開始慢慢開始扭曲變形,大約半個小時左右便形成了七個簡單的星艦主體結構虛擬網格框架,頂端的金屬噴射機將處在高溫狀態下卻又沒有熔合的粉末狀金屬噴射到了網格之中,星艦的結構框架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充實起來並迅速凝合起來,光束打磨機跟隨著不斷成型的框架,將超出網格外麵的金屬一次性打磨平齊。
掉落在特殊地麵的金屬粉末則被引力裝置運送至兩側的分類金屬貯存倉中,等待回爐重煉再次利用,肖成緊盯著下麵的星艦一次成型,這種技術在300多年前還算十分先進的,不過現在已經差不多完全推廣了開來,而且整體3D成型的速度要比這裏的設備快十數倍——他當初參觀過華國最大的星艦生產基地,見識過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星艦生產線,那種恐怖的“爆兵”速度,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膽寒!
盯了有兩個小時,七艘星艦的主體結構塑形終於完成,並冷卻固化成功,肖成一陣困意襲來,便躺在了控製室的椅子上沉沉睡去。
(這幾章涉及到我對未來大型星艦建造過程的一些設想,還望大家可以和我探討一下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