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完全意識到我們的工程究竟有多麼宏大。——《親曆曆史》
克林頓夫婦來到華盛頓是要完成自己的宏偉目標的,其中最偉大的一項就是建立全民醫療保障體係,為美國人提供大病保險,保證他們終身享有充足的付費醫療保障。這樣一項計劃將會是美國曆史上最為昂貴的公共項目,也是自社會保障體係有史以來最必要的項目。“如果不能完成醫療保障計劃,我寧願不當總統。”2月份的時候克林頓對助手這樣說。
克林頓夫婦是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同時也是現實主義者,他們知道政治鬥爭是無法避免的。但他們沒有想到自己一來到華盛頓就遭到不斷的攻擊和懷疑,而且由於前任總統遺留下的財政災難而被迫突然改變自己的航向,但這就是現實。
和在阿肯色負責教育工作時一樣,希拉裏在開始谘詢專家之前就已經明確了自己的方向。希拉裏希望結合政府和市場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優勢來限製醫療保障的費用。政府(而非私人保險公司)將規定所有病人都可以享受的基本醫療保險範圍,然後要求私人保險公司提供這些保險服務。每個州都可以通過競標來決定保險的費用,這樣州政府官員就可以為自己的市民爭取到最低的保費。大部分的美國公司都必須為自己的員工交納80%的醫療保險費。政府將給予小企業一定補貼,並且負責失業人員的保險。
希拉裏的計劃充分顯示了她的智慧、專注以及領導組織能力。但是,從一開始,這個計劃就和許多本來可以避免的政治失誤糾纏在一起。她顯而易見的特權思想、隻要目標高尚就可以使用非常手段的觀念,以及因此對於保密的過度堅持,都給自己的任務增加了不必要的困難,並且使自己的事業處於險境之中。
從一開始,希拉裏和艾拉·邁格辛納就麵臨著與預算之間的矛盾。但是他們堅持認為自己所提出的醫療保障模式比現在的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製度更加高效,而且花費更少。根據他們的計算,由此節省下來的資金可以為數百萬沒有參加保險的人付保險費,並且可以進一步減少聯邦赤字。他們感覺這簡直是一個魔術計劃。
不幸的是,比爾·克林頓的大部分經濟顧問都認為,希拉裏和邁格辛納所提出的數字隻不過是他們美好的願望。
為了使自己的計劃更具體,希拉裏成立了由五百多名醫療和社會保障體係專家和顧問所組成的“總統國家醫療保障改革任務組”。這些顧問來自國會、聯邦機構、學術界、企業和醫療界。這500名顧問開會的行政辦公大樓裏麵幾乎一片混亂。他們擠在臨時會議室裏,有的沒有足夠的桌椅,有的沒有充足的燈光。
各個小組的總結陳述會都是在印第安條約辦公室召開的,這裏雖然裝飾華麗但是空間狹小,曾經是海軍部的圖書館和招待室。每次都有大約200人參加,最後到的人隻能坐在門外大廳裏,當然高級官員除外。這些會議經常開到深夜,而且所討論的問題通常毫無結果,希拉裏、邁格辛納和其他高級官員隻能打起精神奉陪到底。
希拉裏花在此類會議上的時間足有幾百個小時,每個議題她都會記筆記,竭力吸收那些枯燥的細節。不管是在白宮還是乘飛機旅行,她似乎總是在研究。盡管如此,事情進展似乎並不順利。
與此同時,白宮拒絕了媒體和相關組織對於公布顧問身份或者提供進展細節的要求,這種做法有它的實際意義。畢竟總統的行政部門公開或者秘密地起草立法草案是從未有過的,而且這一過程相當混亂。提前透露尚未成熟的草案隻會引起過早的爭論,使任務組無法專心完成最後的提議,從而影響整體工作。
但是,醫療保障改革是當時公眾最為關心的一項政策。共和黨人、政府的反對派以及即將受到影響的醫療保險機構很快抱怨說自己被拒之門外,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2月的第一個星期,地位顯赫的共和黨成員小威廉·克林傑指控這一程序是違法的,並且要求審計總署調查希拉裏是否有資格私自進行這些程序。他還引用了1972年的《聯邦谘詢委員會法》。該法案規定,除非工作組的所有成員都是聯邦雇員,否則不準召開秘密會議。克林傑並沒有直接批評第一夫人,但是他的目標是顯而易見的。他的這一指控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響應他的不僅有希拉裏潛在的敵人——堅持現有醫療保障體係的立法者和官員、特殊利益集團的說客以及共和黨人,還有她原本的朋友:報道醫療保障的記者、醫療和健康保健領域的朋友、共和黨人以及總統的主要經濟和國內政策顧問,其中就包括本特森、魯賓、帕內塔和沙拉拉。